如果乘坐光速飞船离开地球一分钟后返回,地球过了多久?

宇宙时空探索 2025-04-27 16:24:56

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这样具有迷惑性的问题:假如以光速离开地球一分钟后返回,地球时间过去了多久?

实际上,这个问题存在诸多表述不清的地方。

首先,这里的 “以光速离开 1 分钟”,究竟是光速飞船内的人所感知的 1 分钟,还是外部观测者所记录的 1 分钟?

其次,“马上返回”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是飞行 1 分钟后立即以原速度折返,整个往返过程共计 2 分钟,还是另有深意?

再者,这个过程是否包含了掉头、加速和减速的阶段?“到达地面后”,是否意味着在这一去一回的 2 分钟内,忽略加速、减速和掉头所需的时间?而问题中 “地球上过了多久”,指的是飞船内经历了 2 分钟,还是地球观测者经历了 2 分钟?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其含义进行明确。

鉴于问题最后聚焦于地球上时间的变化,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飞船内的人离开地面 1 分钟后即刻返回,往返共计 2 分钟,且忽略加速、减速和掉头所消耗的时间。

即便这种理解不一定符合出题者的初衷,但只有这样设定,我们才能展开分析。

然而,得出的结论却是无解。

因为根据相对论,光速飞船中的时间是停止的。在高速惯性系中,会出现尺缩钟慢效应,即飞船内的人不仅会感觉到,而且实际上也会体验到距离缩短、时间变慢。当速度达到光速时,空间距离变为零,时间也停止流逝。

这意味着,在光速飞船中的人,在宇宙中任意穿梭时,既感受不到空间的变化,也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这种时间停止,并非像被定身法定住一样,而是实实在在地感觉不到时间的消耗。

速度时间膨胀遵循公式:t'=t/√[1-(v/c)²]。

其中,t‘代表低速系观测者时钟时间,t 表示高速系时间记录,v 是相对于低速观测者的移动速度,c 为光速。这表明,如果真的存在光速飞船,飞船内的人永远无法经历这 2 分钟的往返过程。对于地球上的人来说,即便经历天荒地老、亿万年的变迁,也无法让飞船内的人感受到 1 秒钟的流逝,更不用说 2 分钟了。

若考虑加速和减速过程,2 分钟的时间很容易就过去了,但这样一来,又难以界定 “飞 1 分钟后马上返回地球” 的具体情形。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该问题依然无解。

不过,如果从地球人的视角出发,一艘花费 2 分钟完成往返的光速飞船,其行程应该是 1800 万千米,最终回到原点。

倘若飞船是以亚光速,即无限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根据速度时间膨胀公式,当飞船速度达到光速的 50% 时,时间膨胀倍数仅为 1.15 倍。也就是说,飞船内的人经历 2 分钟,地球上的观测者则度过了 2.3 分钟,约 138 秒,时间差异并不显著。然而,当速度提升至光速的 99% 时,飞船内的时间膨胀倍数达到约 7.09 倍。

此时,飞船内的人经过 2 分钟返回地球,地球人却感觉已经过了 14.18 分钟。具体计算过程如下:t'=2/√[1-(0.99/1)²]=14.18 。

这表明,飞船内的人度过 2 分钟,地球观测者度过了 14.18 分钟,地球观测者的时间流逝速度相对飞船内的人快了 7.09 倍。

当飞船速度达到光速的 99.99% 时,这种时间膨胀效应约为 70 倍;当速度达到光速的 99.999999999999% 时,时间膨胀效应更是高达约 707 万倍。

也就是说,飞船内的人感觉只过了 2 分钟,地球观测者却已经度过了 9847 天,将近 27 年。由此可见,速度时间膨胀效应呈现出越接近光速,膨胀效应越显著的规律。

但需要明确的是,光速是无法被达到的,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狭义相对论指出,真空光速是宇宙中物质运行的最高速度,任何具有静止质量的物体都不可能达到光速,哪怕是一个电子也不例外。

这是因为,有静质量的物体,其速度越快,动质量就越大,当达到光速时,动质量将趋于无穷大。而整个宇宙的质量是有限的,这显然是一个悖论。

质速关系公式为:M=m/√[1-(v/c)²]。

其中,M 为物质的运动质量,m 为物质的静质量,v 为运动速度,c 为光速。根据这个公式,当物体运行速度达到光速时,计算结果无解。

以一艘 10 吨的飞船为例,当它的速度达到光速的 99% 时,其动质量将增加到约 70 吨;当速度达到 99.999999999999% 时,动质量飙升至 7071 万吨。此后,速度每提升一点,动质量都会呈指数级增长,所需的能量也将成倍增加。

此外,任何飞船都不可能瞬间达到光速,必然需要经过一个加速的过程。

实际上,飞船哪怕只是突然达到 10km/s 的速度,在穿越大气层时也会因摩擦而烧毁,因为现有的物质强度和结构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速度变化。

0 阅读:0

宇宙时空探索

简介:用通俗的语言诠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