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西方摄影师:19世纪中国社会的纪录者

雅籽 2021-10-26 14:35:23

在摄影出现之前,西方人对中国——这个他们看起来是这么遥远的国家——的想象主要建立在绘画、游记和报道上。然而,从1850年代开始,一群具有开拓精神的西方摄影师来到中国,用他们手中的镜头来捕捉这个国家的风景、城市和人民。这些摄影作品吸引了他们本国的观众,并引发了一场本土摄影运动。

这批摄影师中有很多为人熟知。其中一位是意大利人菲利斯(Felice Beato),他于1850年代抵达中国,目的是为了记录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军队的一些活动;一位是苏格兰摄影师约翰(John Thompson),他的岷江之旅让西方人得以罕见地了解这个国家遥远的内部地区的风貌。

苏格兰摄影师约翰记录了他在岷江上游的旅行

在这两位摄影师背后,还有一位大咖人物,纽约古董收藏家斯蒂芬(Stephan Loewentheil)。他收藏了15 000多张关于早期中国的照片,菲利斯和约翰的摄影作品只是他收藏系列中的一小部分。他收藏的照片广泛包含了19世纪中国的图像,有街景、商人、乡村生活和建筑,以前所未有的细节展示了从盲人乞丐到丝绸之路上骆驼商队的一切事物。斯蒂芬是一位有名的书商,在过去的30年里一直从中国国内外的拍卖行和收藏家那里收购这些摄影作品。据说,他曾声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早期中国摄影作品私人收藏家。

2018年,他首次在北京展出了120幅打印出来的摄影作品。展览的作品时间范围从1850年代一直延续到1880年代。它向观众展示了最早的摄影形式,例如蛋白印刷,一种使用蛋清将化学物质粘合到纸上的方法,以及“湿板”工艺,一种将底片在便携式暗室的玻璃板上处理的方法。

15 000 张照片集展示了19世纪中叶的中国老百姓日常,比如这位织布工

这些技术发展预示着中国商业摄影的诞生,因为它们第一次使图像得以快速复制和传播。“人们很喜欢他们出售的这些打印出来的精美图像,”斯蒂芬说。“去过中国的人,从外交官、商人到传教士,都想把中国这种独特的美丽文化的记录照片带回家。

中国摄影先驱

尽管外国人在中国早期摄影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通过斯蒂芬的收藏,也可以看到早期中国本土摄影师的成就。一些中国摄影师从即将离开中国的西方人那里购买了他们不想带走的笨重摄影设备和相机,而另一些人则进行独立设计,如数学家邹伯奇发明、制成了中国第一台照相机,他撰写的《摄影之器记》成为世界最早的摄影文献之一 。

中国先锋摄影师赖阿芳拍摄的两位演员的照片。摄影工作室在19世纪下半叶传遍中国

摄影这一技术首先到达中国港口城市,到19世纪下半叶,很快传遍中国。这导致专门从事个人和家庭摄影的商业工作室纷纷成立,其中拍摄的许多图片在后期由训练有素的画家手工上色。

像赖阿芳这样的中国先锋摄影人物创作的肖像、风景和城市景观在斯蒂芬眼中与西方同时代摄影师的作品同样优秀。

斯蒂芬甚至说:“一些最早的中国摄影师非常出色。”中国的摄影师不是照搬外国摄影先辈,而是从他们自己的艺术传统中汲取灵感。斯蒂芬说,中国摄影师拍摄的人物肖像在构图和光线的使用上更像是绘画。被拍摄的人经常是面对镜头,坐得笔直,表情很少或没有表情,似乎在“模仿中国祖先的肖像画”。

一幅1860年左右的年轻女子的摄影

与此同时,中国摄影师的建筑摄影作品喜欢融合周围的自然环境,而不是孤立地关注建筑物,这是与西方摄影传统的另一个分歧。“很多时候,当我们有一些摄影作品的摄影师身份不明时,我们很容易辨别他们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斯蒂芬补充道。

历史的保存者

除了艺术价值之外,斯蒂芬收藏的摄影作品也具有很高的学术意义,因此,2018年,他在清华大学举行了收藏摄影作品展览。

19世纪传到中国的包括摄影在内的外国技术只是一个时代结束的变化之一。当时的照片捕捉到了一个很快就会从历史长河中消失的世界。以英国人托马斯(Thomas Child)的作品为例,他是一位工程师,他的拍摄喜欢记录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巧性。他拍摄了后来被英法侵略者烧毁的的北京圆明园,为这座被烧毁的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记录资料。

托马斯的照片展示了北京圆明园被烧毁前的建筑细节 “

摄影是历史最好的保存者,”斯蒂芬说。“长期以来,历史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文字。但早期的摄影保存了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文化。”虽然斯蒂芬以收藏为事业,但他坚持认为这些摄影作品是为了后代而收集的,而他自己则更像一个历史档案馆的保管人。

目前,他正在将他收藏的所有摄影作品数字化,以期为历史学家和研究人员创建一个在线摄影组作品库。

“这些照片是中国文化遗产,我们对想要研究它们的学者和知识分子开放”他说。

“我希望我收藏的摄影作品系列最终会回到中国。从文化、知识上的角度来看:它们不属于我。”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