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度上可不是这么说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侯开始,很多人在就诊之初,或者是在进行疾病诊疗的时侯,总是喜欢首先到网络上查询一下,或者是先在某度上查一下,然后再到医院就诊。
问题的关键还不只是如此,在他们的就诊过程中,他们的脑袋里始终是把在网络上查询的内容填塞的满满的,在接下来与医生的交流过程中,对于医生的检查、建议和处置措施总是会进行一个比较和对比。
在就诊的时侯,当接诊医生说到的内容与他查询的内容相一致的时侯,那么一切还好说,这样的时侯患者或者家属也是觉得自己仿佛有了一种诊疗过程中的心理安全感,也是对于自己提前查询模式和查询内容的认可与满足。
当医生说的内容与你的查询的结果产生差异的时侯,此时患者的心态就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至少会有一部分人会首先质疑自己的接诊医生。更为可怕的是,对于部分患者来说,他们会利用自己刚刚查询到的那一点点知识,开始与医生们进行最为“广泛的”“深入的”交流起来,甚至是希望说服医生按照自己查询或者是理解的模式来解释自己的疾病,顺着自己的观点来进行疾病的诊疗。
其实,在日常疾病诊疗的过程中,时常会有患者、患者家属询问我,
“高医生,你会在某度上的查阅资料吗?”
“当然会了”
不过,我还会在这样的回答的基础上再补充上一句,我会以一名医生的视角和角度上来看待某度上查阅的这些内容,会有所取舍的看,甚至在某些时侯只是看一些我需要查阅的知识点,也就是我所需要查询的确证的内容,而不会看其他的一些在我看来完全属于没有知识、没有营养的糟粕,更不会去看那些所谓完全属于智商税的内容。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它具有着这样的鉴别能力,这些也是与医生的职业能力直接相关的,而对于患者、患者家属来说,某度上面的知识还真的是一时无法让你获得很好的鉴别,毕竟在此期间不是一个简单的良莠不齐所能说明的。在我看来,你的疾病是一个真实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站在我们的面前,而不是一个片面的三言两语能完全解释的,更不可能采用千篇一律的回复模式来应对你的个体疾病诊疗模式的。此时,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可能是最真实的、有效、聪明的诊疗模式,更为关键的则是相信你的医生。
其实,医生们不怕一点都不懂的病人,也不怕那些认真学习疾病内容的患者,认真学习医疗及其相关知识的患者,是为了对疾病具有着更好的了解,也是为自己的疾病防治提供依据。但是,医生们最怕的就是那些貌似懂一点,还不懂一点,或者是所谓懂的内容都是一些不知道从那里获得的“奇谈怪论”。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他们掌握的内容无外乎是“网上说的”“某度上查的”“他们说的”“某病友传授的”。虽然这样的一些知识来源有些小小的繁杂,但是,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这样的一点知识就足以让他们自己感觉到自己知识储备的无比强大,甚至认为自己可以跟医生来PK一下,掰掰手腕了,经常质疑一下医生的临床诊断、质疑一下医生的治疗方案。那么,我只能说,你还是不要过分的去学习了,做一个平平常常的患者也挺好。
呵呵,从医生的角度上看待这样的情况,当医生们如果在一天的接诊工作中真的是遇到了这样的一位或者是两位的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属的时侯,他们最大的郁闷就是今天早上上班的时侯没有很好的求个上上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