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的西边,罗霄山的中段,靠着湖南东部,跟井冈山市南边相连的地方,有个县城叫永新县。
永新县是个老地方,文化底蕴深厚得很。在土地革命那会儿,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一块,发生了好多大事,比如有名的“三湾改编”、“龙源口大胜利”。红军第六军也是在这儿成立的,还有毛主席、朱总司令、任弼时、彭德怀、陈毅这些革命大人物,他们在这儿留下了很多光辉的故事。
今天咱们聊聊永新县出的一位人物,他叫张国华。张国华这人到底咋样?他有啥不凡的经历呢?
1914年12月22日,张国华在江西井冈山北边的永新县北乡当边村,一个农民家里出生了。因为家里穷,他只上了几年私塾就回家帮忙干活了。时间转眼到了二十年代,那时候南方地区革命闹得轰轰烈烈,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这些地方,把革命的火苗给点了起来。
在革命氛围的浓厚影响下,张国华早早就拥抱了共产党的理念和信念,他去共产党开设的农民夜校学习。到了1929年3月,张国华决定把名字从“福桂”改成“国华”,然后坚定地踏上了前往井冈山的路,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行列。
那段时间,张国华参与了多次对抗敌人“围剿”的战斗,到了1934年,在江西矮子岭那场战斗中,他表现得特别勇猛,因此得到了三等红星奖章的荣誉。
后来,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和解放战争的风雨洗礼,张国华慢慢锻炼成长,变成了既能打仗又会管理的指挥官。到了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张国华已经坐上了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军长的位置。
新中国建立后,中央军事委员会下了命令,说要打成都那一仗。同时呢,毛主席那会儿正在莫斯科出访,他也给彭德怀发了电报,让他准备行动。
要解决西藏的问题,不动用武力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动手的话,不能光靠西北这一路,还得算上西南。所以,等西南局把四川和康定那边安稳下来后,就得赶紧筹划进军西藏的事儿了。
去西藏的任务,肯定是落在刘邓领导的西南局肩上。他俩琢磨了好久,都觉得第十八军的军长张国华最合适。跟毛主席商量后,他点头同意了。于是,张国华和他的政委谭冠三就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朝西藏出发了。
张国华果然没让人失望,他亲自带队,昌都地区很快就被攻下来了。这样一来,去西藏的路就打通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希望也大大增加了。
西藏和平解放后,张国华带领团队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了世界最高的地方。接着,他们就用十八军为主要力量,建起了西藏军区,并且让张国华来当司令员。
没想到啊,在那十年的动荡岁月里,张国华在西藏遇到了大麻烦,差点儿就被扣上“资产阶级走资派”的帽子。
那时候,张国华告诉进藏的学生们,别去打扰部队的正常工作,也别瞎凑热闹搞串联。他还向周总理提议,把阿沛·阿旺晋美这些爱国的上层人士接到北京来,确保他们的安全,同时让部队去守护布达拉宫这些珍贵的文物古迹。但在那时候,张国华的这些做法,说白了,就像是给那场运动泼了盆冷水。
那时候,张国华的身体情况不太好,于是周总理找了个办法,说让他去北京看病,这样就把他从西藏调回来了。
1967年的时候,张国华被调到四川去,他成了成都军区的第一政委,还兼任党委的头儿。没多久,他又挑起了四川省革委会和省委的大梁,也是头一号人物。这连着四个“头把交椅”可把林彪那帮人吓得不轻,也让江青在四川的手下刘结挺和张西挺心里头嫉妒得要命。结果呢,就闹出了一场暗地里开枪想害他的事情。
那天一早,张国华被一声超大的响声给震醒了。他睁开眼一看,地上居然有个子弹头,是从窗户那儿飞进来的。很明显,这是有人想对张国华下手啊。好在张国华命大,躲过了这一劫。
后来,这事儿传到了周总理的耳朵里,周总理就让张国华别在那儿继续住了。身边的同事也都跟着劝张国华换个地方,可张国华就是不听,他想着为了方便工作,还是决定留下来。
1972年2月21号那天,张国华正在开会,讨论怎么解决四川大学的一些问题。可没想到,他突然心脏病犯了,直接在会场上倒下了。中央得到消息后,马上派了医疗队过去抢救,但很遗憾,没能救回来。张国华就这么走了,当时他才58岁。
1972年3月11号那天,张国华的骨灰被送到了北京西郊机场,周总理他自己跑去接了。你知道吗,周总理这辈子就亲自接过两个人的骨灰,头一个是陈赓大将,第二个就是张国华。
周总理亲手捧起了张国华的骨灰,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感慨道:“本来中央打算好好栽培他,可惜他走得太早了……”
接着,中央开了个会,专门讨论四川那边的事儿。周总理就问毛主席,要不要见见四川来的那些干部。毛主席轻轻叹了口气,说:“算了吧,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同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