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不仅是长者“舌尖上的幸福驿站”,更是邻里互助的温情纽带。为了让这份温暖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近日,徐汇区华泾镇在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举办的社区食堂烹饪大赛热闹开锣。从后厨翻炒的火苗到居民手中的评分牌,从改良后的家常美味到智能烹饪的新体验,每一个细节都写满了“社区烟火为谁而燃”的民生答案。
厨师们认真炒菜
比赛现场,华泾镇6家社区食堂的大厨们化身“民生掌勺人”。随着一声令下,厨房内瞬间沸腾:“滋啦——”热油入锅,火苗腾起,大桥社区食堂厨师长董一迅速将腌制好的鸡丁抛入锅中,手腕灵活抖动,浓郁的酱香混着葱香扑面而来。“我们做的不是‘标准菜’,是能让居民吃得顺口的‘家乡味’。”董一一边翻炒一边介绍,他特意在宫保鸡丁中加入上海甜面酱和自制葱油,将川味改良成适合本地人口味的小酸小甜。居民品鉴
27位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大众评审团成为赛场主角。退休教师李老伯戴着老花镜,仔细观察每道菜的色泽摆盘;年轻宝妈张女士带着孩子,边尝边记录口感细节。“这哪是比赛,分明是咱们家门口的美食节!”居民陈阿姨端着试吃盘笑得合不拢嘴,“2号的宫保鸡丁卖相讲究,6号加了糖醋味,酸甜开胃!”不少居民还走进后厨,近距离感受“猛火快炒”的震撼场面,看着大厨们用最朴实的食材变出花样美食,真切体会到社区食堂“好吃不贵”背后的匠心。
<
特色菜品展示
>
除了经典菜的较量,创新环节更是惊喜连连。“富贵菊花鱼”绽放如金菊,“酩酊绯衣客”醉虾沁脾,这些融合养生理念与地方特色的菜品,不仅名字雅致,更暗藏对居民健康需求的考量。赛场一侧,智能炒菜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居民们可以在触控屏上“编程做菜”,老人们则围在职业技能体验区跟着学校老师学做桃酥。“以前觉得食堂就是吃饭的地方,现在才发现这里能学手艺、玩科技!”居民王先生感叹道。
现场体验做桃酥
“社区食堂的灶台,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新型技师学院专管员许闻强介绍说,此次大赛通过“校社企”协同,将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引入社区,让居民不仅能在食堂吃饱吃好,还能学到实用的烹饪技术。
华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社区食堂为纽带,打造集智慧餐饮、技能培训、便民服务于一体的“15分钟生活圈”,让烟火气里升腾的不仅是美味,更是全体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