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爱"到伤害:警惕那些披着教育外衣的恶魔

耀见 2025-04-17 23:28:00

最近那则深圳某知名高中男教师与女学生保持三年不正当关系的新闻,像一记重锤砸在我心上。

据报道这位数学教师不仅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多次与学生发生关系,甚至直到2023年还与在校女生保持"暧昧关系"。当我看到学校最终给予其开除公职、撤销教师资格证的处理时,心情十分复杂。

作为一名学校工作人员,这类新闻,时常让我,深感揪心和愤怒。

揪心之处在于,又有一个年轻生命或许就此被蒙上阴影;愤怒的是,那些本应守护学生的人,竟然成了伤害者。更令人忧虑的是,此类案例绝非只是个例。广西某中学教师被举报强迫学生,而山东某大学教师被指诱骗十几名女学生的事件也清晰地摆在眼前。

每每读到这些新闻,我都会静静思考:除了摇头叹息,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

你身边可能有"狼师"

在教育环境当中的"狼师"通常不会很轻易地,就把他的本性给展现出来;而且他们会小心翼翼地,去进行伪装,一步接着一步地接近孩子。

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明显超出了互动范围,频繁地谈论学习外的私人话题;对特定的学生给予过分的关注,给予过多的个人时间;借辅导之名,创造单独相处的机会,特别是在空教室,或是放学后无人的时段;通过社交媒体或私人通讯工具,与学生保持着频繁的联系;给予学生特殊的礼物或特权,有明显的"偏爱"之态。

这些行为,单独看似乎无害,但是组合起来,可能显示出一种,刻意建立的亲密模式。而学生方面,也可能出现一些,反常状态:情绪波动增大,学习态度突变,对某位老师,表现出异常的亲近或回避,这些都值得我们,多加留意。

沉默可能是最大的帮凶

校园里常有一种未成文的"共识":不说且不看也不管。尤其当涉事者为"知名教师"或是"有资历之人"时这种沉默越发显著。我们其实害怕打破宁静,害怕被当作"爱管闲事之人"。正是这种沉默,给了不当行为繁衍的空间。

我曾听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每一起校园性侵事件背后,都有十几双曾经犹豫过是否应该发声的眼睛。"那些最终酿成悲剧的师生关系,往往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可以被阻断的机会,而这些机会都因为集体的沉默而错过了。

我们都是护航者

教育本应是一片纯净的土壤,每一次师德的败坏,都是对这片土壤的污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有责任不做伤害者,更有义务成为守护者。

也许我们无法确保每一个孩子都不会遭遇不幸,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尽力减少这种可能性。当你看到一丝异常的时候,其实不要轻易说服自己"大概是我想多了"。因为有时候多一分警惕,反倒会少一个悲剧。

深圳那所高中的事件已经发生,我们无法改变。但从今天起,也许我们可以多一些勇气,多一份担当,共同守护校园的纯净与安全。毕竟这是我们在教育之路上同行的最大意义。

0 阅读:35
评论列表
  • 2025-04-20 11:18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