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只"狗"到千亿战场,美团京东之争为何引发全民热议?

耀见 2025-04-17 23:25:20

今天一大早打开手机,社交媒体上已经炸开了锅——美团和京东,这两大互联网巨头正在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起因竟然是美团闪购上线时用了一张狗的图片,配上"你的东东再等等"的文案,这不明摆着是在内涵京东吗?

作为一个每天都要点外卖的普通人,我对这些平台的竞争其实挺感兴趣的。毕竟谁能想到我们的一日三餐,居然成了互联网巨头们的必争之地?

从一只"狗"说起

4月15日,美团郑重地发布了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其主打"30分钟好货即可到手"。在宣传方面,美团摆放了一张狗的图片,接着配文"你的东东,再稍等一下";其实这暗中是在委婉地讥讽京东的配送速度较为缓慢。

京东很快做出回应,发文"京东不打口水仗,但会坚持说实话",宣称自家外卖单量突破500万,GMV比"幽灵外卖"1000万单还大。这话里有话啊,"幽灵外卖"是在暗指谁,懂的都懂!

一时间两家公司的相互指责引发了整个网络的热烈讨论,连罗永浩与周鸿祎都禁不住表明了立场。罗永浩甚至说出,"传统网购或许很快将变为时代的遗留影像"。这话听起来,有些令人惊恐,而且想一想,似乎也并非没有道理。

老板的无奈,我的期待

说起外卖平台,我想起前段时间在一家小餐馆吃饭时,和老板聊起外卖的事。老板叹着气说,美团的抽成实在太高了,一单下来能拿走20%以上,但是不做又不行——平台用户基数大,离开了就没生意。这种"又爱又恨"的关系恐怕是很多餐饮老板的真实写照。

当听说京东外卖正式上线时,我第一时间就挺开心的。不是因为又多了一个点外卖的地方,而是看到京东官宣:本季度将再招收不低于5万名全职外卖员,全额缴纳五险一金,所有费用都由公司承担。想想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能有这样的保障,确实是件好事!

记得前几天还听一位饿了么骑手说,京东上线百亿补贴后,他们的单子明显少了,现在只能兼职送京东的单子。市场就是需要竞争啊,没有竞争哪来的进步!

谁在赚钱,谁在"吞金"?

据报道美团2024年第二季度日赚1.5亿元,一个字:赚!但仔细一看财报,外卖业务净利润率只有3%左右,真正赚钱的是到店、酒旅等高毛利业务。

配送业务虽然在改善,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美团每配送一笔订单亏损0.57元,配送服务收入701亿,相关成本802亿。这也难怪,要养活那么多骑手,成本确实不低。

京东则不同,刘强东内部讲话中明确表示,"京东外卖永远赚的净利润不允许超过5%",主打"品质堂食餐厅外卖",强调与美团的差异化竞争。这是不是意味着,京东不打算通过压榨商家和骑手来赚钱?对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即时零售,下一个万亿战场

其实这场争斗不仅仅关乎外卖,更是关乎即时零售这个万亿级别的大蛋糕。

据《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已达65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2万亿元。这么大的市场,难怪大家都眼红!

美团闪购提出"30分钟好货到手",而京东却宣称已经上线了"自营秒送",在全国范围内,有超过十万家京东品牌的线下店接入了秒送,其平均送达时间比30分钟还要快。

这场竞争的最大赢家,可能是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更快的配送、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啊!

竞争才是硬道理

回想几年前外卖市场几乎被一家独大,商家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高额的抽成;而消费者呢,也只能面对那千篇一律的服务以及价格。

如今局面发生了改变,市场需要京东这般的玩家加入进来,去挑战现有的格局,进而推动行业的发展。其实竞争乃是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原则,而且也是消费者能够获得更优体验的关键保障。

美团和京东到底谁能最后胜出,我认为这不重要。关键在于,这场竞争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期望不管是美团还是京东,都要一直铭记初心——给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优良的服务,而别陷入互相指责的境地。

最后你怎么看待这场"外卖战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