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本间谍镜头中:“旧社会”中国乡村,居然是这个样子

经典摄影 2025-04-29 21:24:38

上世纪20-40年代,日本设立“亚细亚写真大观社”等机构,目的是深入中国大江南北,获取情报信息!

这些机构大量派出间谍摄影师,以科考、旅游、调研等名义,进入街头巷尾、郊野乡村、码头寺庙、风景名胜,悄悄地拍摄了大量照片。

这些照片后来结集出版,《亚东印画集》《亚细亚大观》就是那个时候,日本间谍摄影师拍摄的一部分照片集合。

其中,就包括日本间谍1929年,在皖南一带拍摄的乡村风貌。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旧社会”中国乡村风貌,到底是什么样子。

“旧社会”的皖南乡村,看上去风景真的太美了!没有受到任何现代化的污染。

黄山脚下的一座村庄,炊烟袅袅的样子,感觉就像世外桃源一样!这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非常朴素优雅。

1929年,黄山脚下的慈光寺,环境清幽,一个游客都没有,非常适合出家人潜心修道!

1929年,社会不太安定,生活水平很低,很多人连吃饭都吃不饱。这张照片是在黄山的莲花峰拍摄的,风景那么美,却看不到一个游客。

“旧社会”的中国乡村,南方到处都可以看到稻草堆,照片中还有一台风车。

村庄里的一个小朋友,当时没有儿童车,他坐在用竹子制作的婴儿椅上。

九华山上的一位高僧,他穿着一件旧袈裟,好奇地看着拍照的日本间谍摄影师。

一个叫作“灵泽庙”的地方,上面写着“江心第一境”几个大字。

1929年,皖南街头的几个美丽小姐姐,看她们的穿扮,应该不是普通人家,而是大户人家的子女。

南方一个叫荻港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些西洋风格的建筑,长江上还有不少现代化的大型船只。

九华山的天台峰,石板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风景那么美,却一个游客都没有。

九华山下的一个村庄,白墙黑瓦,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九华山下的一个街头,几个小贩正在卖东西,小编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卖的是什么?

九华山下的一座道观,这是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不是现在的仿古建筑可比的!

这是一座纪念大哲学家王阳明的祠堂,现在叫作“纪念馆”了。

九华山下的一座山道,正经过一条河流,为了减轻河水压力,桥墩的一侧是尖形的。

九华山下的一条河流,在河边民居的点缀之下,真的太美了!

九华山下的伽蓝殿,建筑显得有些破旧,由于那个年代还是兵荒马乱的,居然一个香客也没有。

皖南的佛光寺,上面用繁体字写着“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大字。

1929年的芜湖乡镇,很多人还在穿清朝的长衫,他们正在经过一座浮桥。

在长江码头,已经有一座现代化的大型轮船了,当时可能还是烧煤的。

“旧社会”的乡村,看不到高楼大厦,到处都是一片茅草屋,有些落后但也算安静。

九华山下的一座山门,上面用繁体字写着四个大字:护国禅寺!

以上就是日本间谍摄影师镜头里,1929年拍摄的“旧社会”中国乡村风貌,距今已经将近一百年过去了。那个年代虽然比较落后,但毕竟也有民风淳朴、安贫乐道的另一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