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经过:一条活鱼引发的激烈冲突 2025年4月19日,武汉市汉阳区邓甲生鲜市场内,一名博主在购买活鱼时要求“不宰杀直接带走”,却遭鱼贩强烈拒绝。商贩以“武汉没有买鱼不宰的规矩”为由强行扣留已付款的鱼,双方争执中,商贩情绪失控抄起秤砣砸向顾客脚踝,并殴打同行摄影师致其耳部受伤需缝合。顾客报警后,警方迅速介入,涉事鱼贩最终因殴打他人、故意损毁财物被处以行政拘留12天并罚款200元,涉事摊位也被市场方关停15天。
争议焦点:强制宰杀背后的行业潜规则 事件曝光后引发网友对水产交易乱象的广泛讨论。业内人士透露,商贩抗拒“不宰杀”要求或与“缺斤少两”猫腻有关:活鱼便于复秤验证,而宰杀后因去鳞去内脏导致的重量变化易被利用。部分商贩使用“八两秤”欺诈消费者,宰杀环节更可能成为调包死鱼、注水增重的掩护。网友“公平秤”评论称:“强制宰杀就是为掩盖计量欺诈,监管部门需彻查。”
多方追责:法律、管理与监管的缺位
商贩违法事实明确:其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自主选择权条款,暴力伤人更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若伤情鉴定升级,或面临刑事追责。
市场管理疏漏:对比汉阳区其他推行“先复秤再宰杀”的市场,邓甲市场未明确公示规则,冲突时也未能及时干预,暴露管理缺陷。
监管执行待强化:尽管武汉市2025年3月已出台《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严打“缺斤少两”,但此次事件反映新规落地不彻底,日常巡查需加强宰杀环节的穿透式执法。
行业反思:如何重建市场信任?
消费者维权建议:要求先复秤再宰杀,保留交易凭证,遇强制服务可拨打12315投诉或报警。
市场方改进措施:设置醒目“宰杀自愿”标识,配备公平秤,建立商户黑名单制度。
监管部门行动:突击检查水产摊位计量器具,公开处罚典型案例,形成长效震慑。
从“秤砣暴力”到行拘处罚,这场纠纷撕开了水产交易潜规则的冰山一角。唯有消费者勇于较真、市场方严管商户、监管部门铁腕执法,才能终结“霸王条款”横行,让诚信成为市场交易的真正秤砣。
真轻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哭哭]
行拘才12天,实在是太轻了,起诉他让他刑拘!
企图谋杀
报警有用就不会有这么些事了
我每次卖鱼都是提前问老板称准不准,说鱼不用杀,老板称好重量之后再说,老板还是帮我把鱼杀了吧!有一次忘记说了,老板称以后才说,然后看着老板把鱼拿回去重新沉重,还按了一下按键。十家卖鱼的九家是鬼称,第一次遇到是买一条鲫鱼老板称重一斤一,作为一个资深的钓鱼佬一眼就看出来绝对不到8两,然后顺手把刚买的3斤萝卜放上去变成了3.8斤。鱼复称只有6两不到,老板一直狡辩说鱼有水有内脏有鱼鳞。
国家应该加大力度监管
鬼秤
比比皆是,那有不黑的称那有不注水的肉
两百块,我真是笑了,2025年把人打成这样,还威胁别人生命,两百块,12天?有些人打别人一巴掌都要花一万,这种垃圾做这种事才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