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之夫妇墓志释文及其书法与《爨宝子碑》对比欣赏

天骄谈文化 2025-03-20 04:40:30

王兴之是王羲之的亲堂兄,死于公元341年。二人都是山东琅琊临沂人。王兴之当过征西大将军行参军赣令。王羲之当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他们共事过。王献之当过中书令,故世称“王大令”。王献之的第二个老婆是公主,所以王献之还是驸马爷。东晋的王家是朝廷名门望族,从大将军王导开始一个个都是身居高位,高官厚禄,王羲之是大将军王敦的堂侄。王家个个都是书法圣手。王导、王珣、王洽、王羲之、王献之、以及王羲之的七个儿子都擅书法。

什么是墓志?墓中记有死者姓名、籍贯和生平的石刻。现知最早标明为墓志铭的墓志是刘宋大明八年(464)的《刘怀民墓志。其形体呈方形,下底上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是北魏以后墓志的定制。东汉晚期和西晋墓中有与墓志相近的方板和小型墓碑,但都不自名为墓志。墓志内容可作为史料,补史书之不足,也是研究书法、碑刻艺术的重要资料。

《王兴之夫妇墓志》的原石刻比较奇特:一块石头,正面书写的是王兴之的墓志;背面书刻的是王兴之妻子宋和之的墓志。王兴之去世于咸康六年(341年),而其妻宋和之去世于永和四年(348年),也就是说,王兴之去世后,刻墓志铭于石之正面,未将墓志铭石刻下埋,待其妻去世后又在石头背面刻上妻子宋和之的墓志铭,然后合葬于王兴之的灵柩之右。

《王兴之夫妇墓志》,字形见方,朴茂谨严,方正挺拔,古拙厚重。是由隶书向楷书的过渡,介于隶楷之间,已褪去隶书波磔,露楷法端倪,书风与《爨宝子碑》相近,书艺稍逊。

据说,郭沫若曾推测此墓志可能是王羲之所书。从他们的堂兄弟关系及年份上,应完全有可能;但从王羲之留下来的行书《兰亭序》以及大量行草手札来看,字迹相差甚远,从王羲之的小楷书《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等对照,亦大相径庭。由此推断,肯定不是王羲之所写。

图片下有墓志释文。

王兴之墓志(正面)

☞释文:君讳兴之,字稚陋,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征西大将军行参军赣令,春秋卅一。

王兴之墓志(正面)

☞释文:咸康六年十月十八日卒。以七年七月廿六日葬于丹扬建康之白石于先考

王兴之墓志(正面)

☞释文: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特进卫将军、都亭肃侯墓之左。故刻石为识,藏之于墓。

王兴之墓志(正面)

☞释文:长子闽之 女字稚容;次子嗣之 出养第二伯;次子咸之;次子预之。

王兴之妻子宋和之墓志(背面)

☞释文:命妇西河界休都乡吉迁里宋氏,名和之,字秦嬴,春秋卅五。永和四年十月三

王兴之妻子宋和之墓志(背面)

☞释文:日卒,以其月廿二日合葬於君柩之右。

王兴之妻子宋和之墓志(背面)

☞释文:父哲,字世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秦梁二州诸军事,冠军将军梁州刺史野

王兴之妻子宋和之墓志(背面)

☞释文:王公。

弟,延之,字兴祖,袭封野王公。

爨宝子碑

《爨宝子碑》(局部)刻于东晋后期,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碑》,现存云南曲靖第一中学。此碑文字简古,颇有六朝风味,其书法上承汉分,下开唐汉,字体处于一种似隶非隶、近楷非楷的中介状态。用笔上方笔峥嵘,横画末尾存留波势锐脚,竖末常左带慢弯,点作三角状,结体奇巧,笔势生动,气魄雄强,从中透出一股聪明、稚气、活泼之态。

爨宝子碑

0 阅读:1

天骄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