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点
1、海底捞、呷哺财报分析解读
2、流量焦虑,火锅餐饮人的3点解法
第 1331期文 | 星野 阮城
流量焦虑,解法何在?
巨头们的财报背后,更深层次的暴露了火锅餐饮的三个痛点。
1、高速扩张的两面性,警示门店承载力
做为实体行业,就回避不开一个个门店的运营、组织力的沉淀与强化、管理系统的搭建与成熟……再加上疫情带来的影响,众多内在因素可能追不上开店的节奏,很多问题就会自然浮现。
2022年海底捞在下半年启动“硬骨头计划”,重开了过往关停的部分餐厅,全年共计新开24家海底捞餐厅,同时有48家曾关停的餐厅恢复营业。
相比2020年顶着施虐的疫情猛扩544家,2021年上半年再度新增299家,这个数字显得理智了许多。放眼餐饮界,疯狂开店的的更有甚者,就是最近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半天妖。
在口罩的3年,半天妖的新增门店接近1000家,而2023年,半天妖更是计划着继续狂飙,但是这一切,随着3.15后厨视频的曝光,都成为了幻影。而半天妖也公开发声,是由于扩张迅速所引发的管理不善等问题。
随着整个行业提振复苏速度的加快,许多从前受疫情影响“关店”“停业”的餐企重新将扩张提上了日程。
2023年,呷哺集团计划新开门店超230家,包含中国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星巴克计划至2025年,将以平均每9小时开出一家新门店的速度,新增开3000家门店至9000家,覆盖中国300个城市……
火锅餐见认为,如果组织架构的优化未能跟上门店扩张速度,就会导致人才梯队建设滞后,快速布点之下,也需要考虑门店承载力的问题。
开店看似简单,其实从产品的设计、标准化的制定、选店、管理、QSC的检查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2、超微利时代,单店模型打磨是重中之重
在财报上,我们看到海底捞虽然实现扭亏为赢,但其营收还在下降。2022年全年收入347.41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411亿元减少15.5%;集团收入全年为31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20.6% 。
还有呷哺、九毛九,其营收利润,旗下餐厅翻台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正如火锅餐见编著的2023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所说,在行业内卷以及各项成本上涨的情况下,火锅进入“超微利”时代,盈利难已成为普遍焦虑。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大牌如呷哺呷哺重拾高性价比初心,九毛九的太二酸菜鱼从“超过4人就餐不接待”到如今改造店铺,上线“6人桌“,可见因时而动,单店模型的打造、调整仍是重点。
单店盈利其中最重要一个环节就是“提炼”,对选址、产品组合、营销、供应链、定价等方面指标,不断升级放大形成一套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单店盈利模型。
比如选址,火锅餐见发现,许多重庆火锅比如朱光玉、赵美丽、瓜西西,他们已由“一流商圈的一流位置”变为“一流商圈的三流位置”,然后用营销去补足这部分的流量差距。
比如产品,海底捞采用全国、区域双体系上新策略,并提倡“用户共创”,后者从本质来说,仍是以用户为导向,让用户帮你优化产品、体系。
就像市场中出现的牙签蟹柳,是一位顾客自创的吃法,反而让许多门店出品参考了这一形式。还有本次在武汉考察时,潮牛壹号胡总也告诉我们,他们之所以聚焦鲜牛肉,是因为顾客评价中经常提及这一维度。
在面积上,许多老板也在寻找最优的单店面积,浙江一位老板反馈,他们去年尝试了220平的店面,今年还要尝试100多平的店面,检验哪种效率最高,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面积段。
总而言之,不管市场风云变幻,单店盈利将一直是火锅餐饮的基因,定期分析调整,才能活得更好更持久。
3、流量危机下,新流量是新餐饮的标配
最近,餐见君朋友圈有位天津的火锅老板发道:公司首场户外直播,销售额4.8万。
同时,不管是牛棚,还是管道、废墟,餐饮的场景创新,真是“一茬一茬”快速轮换。
这背后,是眼见的流量焦虑,以及顾客忠诚度的极度缺失。“变”是常态,年轻人的世界里,没有耐心听你讲“初心”和“产品主义”。
当一个品牌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阶段时,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对企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就会逐渐减弱。而当下火锅品牌普遍面临的困局就是:流量焦虑。
回顾海底捞、呷哺近期的做法,似乎也是在缓解流量焦虑——
近日,海底捞以3月周年庆生日月为契机,从3月1号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宠粉活动,海底捞在抖音平台开启320生日嘉年华官方直播,活动期间官方直播间曝光1.4亿。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恰逢火锅旺季,他们适时推出球赛夜宵新品,打造主题店和等位区“mini看球吧”,还在世界杯时段推出“夜宵卡”,将顾客带入“世界杯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呷哺旗下新品牌趁烧,去年9月在上海开出首店,主打中高端消费人群,是"烧肉+酒茶+欢乐"的新业态,人均在202元......
“流量”对于大部分餐饮来说,变得格外稀缺。新流量是新餐饮的标配。从门店拦截顾客,到创造IP吸引粉丝拦截顾客,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新流量,即:通过大数据匹配用户和需求。
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对于餐饮或者其他新消费而言,这是几个时代的跨越。
无法理解新流量,就无法在新时代生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