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7卷 !显宗成皇帝下
永和元年(乙巳,公元三四五年)
原文:桓温尝乘雪欲猎,先过刘惔,惔见其装束甚严,谓之曰:“老贼欲持此何为?”温笑曰:“我不为此,卿安得坐谈乎!”
不得不说,刘惔很是尽职尽责,他不但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监管的严格仔细,还时刻不忘告诫桓温:有我在,你不要有任何想法,不要轻举妄动。
此处的“装束甚严”,是指桓温的部队,不是指桓温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可能桓温是想借此训练士兵在严酷自然天气情况下的战力和调动能力。但是这些在刘惔的眼中,那就是异常现象,毕竟这是刘惔的职责所在。
桓温对此很无奈,所以他笑着说:如果没有我这样对国家实打实负责的人守在前线,你们这些整天瞎扯淡的座谈客哪有机会装清高,玩玄虚啊!
桓温的回击方式,叫绵里藏针!

原文:汉主势之弟大将军广,以势无子,求为太弟,势不许。马当、解思明谏曰:“陛下兄弟不多,若复有所废,将益孤危。”固请许之。势疑其与广有谋,收当、思明斩之,夷其三族。遣太保李弈袭广于涪城,贬广为临邛侯,广自杀。思明被收,叹曰:“国之不亡,以我数人在也,今其殆矣!”言笑自若而死。思明有智略,敢谏诤;马当素得人心。及其死,士兵无不哀之。
权力就是自私的。
就像唐朝李贤《黄台瓜词》所说: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对于暂时没有儿子的李势来说,兄弟们就是最大的危险源,他们无不希望自己永远没有子嗣,这样他们就有了继承自己位置的机会。
李广自求为皇太弟,这在我们看来都是找死的行为,为什么他做出这种看似极其低级的幼稚行为?
这背后有什么历史背景?

原文:冬,十月,燕王皝使慕容恪攻高句丽,拔南苏,置戍而还。
对高句丽的攻击,就像是金国对蒙古实行的“减丁政策”,三年一次,将蒙古的实力限制在金国可掌控范围以内。
原文:十二月,张骏伐焉耆,降之。是岁,骏分武威等十一郡为凉州,以世子重华为刺史;分兴晋等八郡为河州,以宁戎校尉张瓘为刺史;分敦煌等三郡及西域都护等三营为沙州,以西胡校尉杨宣为刺史。骏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假凉王,督摄三州,始置祭酒、郎中、大夫、舍人、谒者等官,官员皆仿天朝而微变其名,车服旌族拟于王者。
张骏还没有敢自立为帝,但是享受一下做王的感觉还是可以的。
原文:赵王虎以冠军将军姚弋仲为持节、十郡六夷大都督、冠军大将军。弋仲清俭鲠直,不治威仪,言无畏避,虎甚重之。朝之大议,每与参决,公卿皆惮而下之。武城左尉,虎宠姬之弟也,尝入弋仲营,侵扰其部众。弋仲执而数之曰:“尔为禁尉,迫胁小民,我为大臣,目所亲见,不可纵也。”命左右斩之。尉叩头流血,左右固谏,乃止。
姚弋仲是羌人,刘曜被石虎所灭之后,归顺石虎。性格耿直,从来不藏私,说话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石虎知道他这个性格特点,所以对他比较信任。姚弋仲能不避嫌疑,敢于处罚石虎宠姬的弟弟,也正是因为如此。人心无私天地宽。
除了我自己及少数人,现今没有人没有私心,越穷越嫉恨越疯狂,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大家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