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727年,27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选择在湖北安陆白兆山隐居十年。

这里碧山如画,涢水如酒,他写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千古名句,将隐逸的闲适与入世的壮志交织于钓竿与舟楫之间。千年后,李白的诗意与现代钓具相遇,以一支钓竿承载诗仙的风骨。
壹.
钓竿命名:诗意的凝练与文化的共鸣
「碧水问道」:隐逸的山水意象

安陆白兆山的绀珠泉畔,李白曾取水煮酒、垂钓赋诗,碧溪成为他精神栖居的象征。以“碧水问道”为名,既呼应李白隐居安陆的地理坐标,亦传递钓者与自然对话的禅意。
「太白剑影」:无痕剑意的气魄

太白剑派其剑法以快与悟为核心,强调意随剑走、攻敌破绽,剑招连绵无迹,被誉为“武林第一剑派”。由太白剑为启发,钓竿不仅是垂钓工具,更是“破浪的剑影”的隐喻,暗合现代人追求自由与突破的精神内核。
「涢水情波」:独属府河的浪漫
涢水是湖北安陆的重要河流,李白曾在此隐居十年,留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经典诗句。涢水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李白精神世界的投射。既有隐逸山水的情致,又有济世壮志的激荡。

以“涢水”为名,直接关联诗仙垂钓的文化场景,赋予钓竿历史厚重感与地域归属感。
「翰林论道」:安陆隐居文人底色

李白在安陆十年,虽身处江湖,却以诗文论道天下,其隐逸生活本身即是一场“翰林式”的精神修行。钓竿命名“翰林论道”,暗合李白在安陆“以山水为纸、钓竿为笔”的文人雅趣。
贰.
涂装设计灵感:传统美学与现代工艺交融

银杏叶是安陆市的代表,为了纪念李白在安陆隐居十年,于是这次将金色的银杏叶在钓竿的竿身上刻画出来。



竿身上一山一水无不代表着钓鱼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与青睐,杆身竿节处雕刻云纹与诗句片段,致敬诗仙李白。
叁.
文化内涵:从「酒隐安陆」到「钓隐人生」

李白在安陆的十年,是“进取型隐逸”的典范。他虽隐居山林,却未忘济世之志,垂钓之余写下《与韩荆州书》等干谒名篇,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化为诗歌的张力。

中逵正在打造安陆网红城市地标太白钓点,传承李白文化,建设垂钓、赛事、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地点。项目通过融合诗酒文化,举办全国性赛事,为安陆地标增加新势力。
一竿风月,千年诗心
从李白的碧溪到现代人的湖畔,我们希望这一系列钓竿不仅仅只是钓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它让诗仙的豪情与隐逸穿越时空,融入每一次抛竿与收线。正如李白在安陆的十年,既有垂钓的闲适,亦有破浪的壮志——愿每一位钓者,都能在「碧溪凌云」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