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中国人买水果是吗?”
很难想象在21世纪的今天,还能在异国他乡碰上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雷同的事件。
泰国的水果市场里,一句用中文写着的标语,堂而皇之的把“歧视”刻在了当地人的脑门儿上。
在看到这样的话后,许多中国人掉头就走,根本不会再消费。
没了最大的消费主力军,如今的泰国水果商贩们,只好任由面前的水果发烂发臭,真是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曼谷、普吉岛的夜市,摊子上的中文标语亮得晃眼,什么“请勿按榴莲,按了必须买”“摸一下赔100泰铢”,全是中文,连泰文都没个影子。
有的摊主更直接,摆个“专为中国游客准备”的牌子,摆明了把中国人当“重点监管对象”。
有些摊主还一脸嫌弃,一些标语甚至还带点威胁,搞得中国游客跟小偷似的,气得不行。

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炸了锅,晒被摊主冷脸的视频,吐槽:“挑个榴莲跟做贼似的,凭什么就我们被盯着?”
一时间话题“泰国水果滚出购物车”被炒上人们,评论区全是失望和愤怒。
更气人的还有那位“水果西施”,这姐们儿靠中国游客捧红,甜美笑容、热带风情,火遍朋友圈。

然而同样一杯果汁,她卖给泰国人时仅收取 30 泰铢,可当中国游客询问购买时,价格却毫无预兆地直接飙升至 60 泰铢,整整翻了一倍。
想拍照打卡?不买东西休想!她往伞后一躲,保安立马拦人,摆明了不想搭理不买饮料的中国游客。

见状网友直骂:“笑得甜是给你挖坑,钱包不掏空别想走!”
从“心头好”到“宰客代名词”,这脸变得比果汁还快。
泰国水果摊的风评,在中国游客这儿算是跌到谷底,但其实这股“中文标语”风还不止泰国在吹。

韩国一款国产手游火了,线下活动却挂出“仅限韩国人入场”的中文告示,字体大到隔条街都能看见,摆明针对中国玩家。
国内玩家气炸了,纷纷卸载游戏,评论区全是“吃相难看”。
而日本也来凑热闹,东京一家百货公司因为几个中国游客在楼梯休息,直接贴出“注意!此处禁止休息!注意!”的中文告示,还加了三个感叹号,英文日文一个没有。

网友怒了,怎么全世界游客就我们被点名,合着休息也犯法?
这些标语像根刺,扎在中国游客心头,感觉就是被针对,膈应得不行。
不过中国游客也不是好惹的,直接用行动说话。

泰国水果摊生意一落千丈,榴莲堆在仓库发霉,销量据说掉了三成。
网友还掀起“平替热”,推荐西双版纳的榴莲、淄博的烧烤、哈尔滨的冰雕,喊话:“花钱找罪受?国内不香吗?”
与此同时韩国那款游戏也好不到哪去,玩家集体脱坑,下载榜排名直线下滑,日本那家商场直接被移出“打卡清单”。

如今这波抵制也初见成效,泰国60%的榴莲都靠中国市场消化,每年榴莲进口量高达70亿美元。
曾有人打趣:“中国人一咳嗽,泰国果农就感冒。”
如今这“感冒”还真来了,得罪中国游客,等于自断财路。

泰国摊主们一边靠中国游客赚钱,恨不得把“欢迎中国人”刻脑门上;一边又嫌中国游客“声音大”“爱挑剔”,背地里贴个标语“管管你们”。
这心态,活脱脱是“既要又要”。
而“水果西施”更典型,靠中国游客火了,转头却区别对待,摆明了想钱想疯了,却忘了尊重是生意长久的根本。

而这些商家还有个毛病,那就是太小看中国市场的分量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榴莲消费国,泰国、马来西亚、越南都盯着这块大蛋糕。
泰国摊主以为挂个标语没事,殊不知中国游客一抵制,后面排队的国家多着呢。

如今泰国果农和旅游业慌了,赶紧“补救”。
摊子上的标语从“按了就得买”改成“轻拿轻放,感谢配合”,有的还搞“中国游客打八折”的噱头。
可惜中国游客不吃这套。这波操作,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脚,挽回效果基本为零。

旅游是文化交流的桥,不是斗气的擂台。
商家得学会尊重游客的习惯,游客也得注意自己的行为。双向奔赴,才能让旅行变成开心的事儿。
泰国水果烂了?那就自己留着吧,中国游客的钱包,可不是随便开的!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泰国一水果摊用中文标“不要按压榴莲” 引发争议》
上观新闻《标语含有歧视?热门国产游戏道歉,网友:不买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