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申明:本人文章中所写的中华文明,特指“中华古代文明”,即从黄帝执政的上古时期为计时起点,到封建王朝最后一抹余晖——1912年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为计时终点,时间跨度6000年之久。
熟悉中华文明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华文明很早就诞生了,早在夏启“冒天下之大不韪”,废除“禅让制”,改立世袭制,就宣告了极具中华特色的文明体系已然建立。之后的朝代不过是不断强化“家天下”这个制度体系,并不断使其合法化。
第二个极具巅峰的时期便是周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立国之初,便迫不及待推行了“亲疏有别、上下有等”、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天下”制度,并提升到了“礼”的高度。
从周礼的繁冗和全面,可以看出当时周朝创立者对于保卫姬姓天下的煞费苦心:不仅要从武力上做到征服,而且还要制定礼法,告诫天下百姓:
我姬姓能做天下之王那是上天的安排,上天既然安排我做天下之主,就表示我的血脉起了关键性作用,儿子辈、孙子辈都能做,你们必须接受这一事实,必须无条件服从,不能有任何异议,不服者就是逾越礼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犯法”。
说了这么说,无非想表达一个观点:投胎是个技术活;
这种“只能骗骗小孩”的说法在今人看来定会嗤之以鼻,但在当时那个社会生产力极度不发达,信息极度闭塞的年代,周礼的要求虽然“蛮横”,但毕竟有“礼”做外衣装饰,让人嗅到了“文明”的味道,故而受到了孔子为代表的所谓的“文明”人士的积极拥护。
孔子对周礼的痴迷自不必说,不仅用“郁郁文乎,吾从周”来表忠心,而且还做了进一步发展,加入了道德元素,以此创立了儒学,占据了道德和人性的制高点。毕竟“人性大师”孔子的那一套学说,不用脑子、只凭心情感悟便知其“太有道理”了。
第三个极具巅峰的时期便是秦朝。被中原正统视为蛮夷之地的边陲小国——秦国在实施了法家思想之后,效果出奇的好。从原本落魄的“马夫”,一跃成为了问鼎天下的“雄主”,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孔子及其追随者:儒学虽然听起来有道理,但付诸于实践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秦国因为一直备受中原正统王朝排挤,故而受到的周礼和儒家思想“毒害”较浅,同时因为备受白眼反而更恨周礼和儒家思想,故而战国时期最后一任儒家人士荀子去秦国传教时,秦昭襄王直言不讳说道:儒家思想没啥用。这对荀子的触动极大,对他的儒家主张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秦国的异军突起、统一天下成就了君主专制,至此,夏启创立的“家天下”制度进一步得到夯实。虽然秦朝大厦的轰然倒塌使得法家思想成为了众矢之的,最终经过汉代思想的大讨论,重回到了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时代。
但不得不说,以君主专制为内核的法家思想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与儒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两座基石,中华文明也最终匹配形成了“阳儒阴法、外儒内法”的文明体系,后代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不过对其的修修补补,没有脱离这一主线(当然唐朝是个例外,他以道家治国,不过即便如此,也终究昙花一现)。
中华文明的大方向和主要架构形成之后,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就没什么可以用大脑的地方了。所以由上梳理可知: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也不过是在夯实“家天下”的制度而已,并且不断对其进行合“礼”化、道德化,使得民众接受这一观点:龙生龙、凤生凤、贼的儿子钻狗洞,投胎是个技术活。
连个高考试卷都统一不了 ,现代,又能比古代强到哪里去?
世界讲究血统,但怎么个讲究法,就看操作
干得好不如投胎好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呢
实在不行就变成老虎狮子狼也行
备乃汉室宗亲[得瑟]
有问题的从来都不是什么文化,血脉,制度?而是人。
姬姓后代起码六七亿吧,铁木真后代一亿多。
说到根上了
全世界都这样
现实是也看投胎也看造化,投胎好你就赢了一半,但剩下的一半难说
谁喜欢自我神话,谁就是存心不良!
精辟
希腊,罗马也这样?[得瑟]
一战犹太人够富有吧,特别德国人的犹太人,富得流油,但你真投胎过去……,王朝末年投胎到富裕阶层就是找死啊。
此文稿费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