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依托于大陆的人口和基建红利,富士康在过去十几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使其母公司鸿海科技成长为全球排名132名的全球巨头。不可否认富士康对于解决就业、制造产业链完善所做出的贡献。但是随着富士康的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创始人的郭台铭则逐渐有些看不上内地,更是曾经说过:“我是给他们赏饭吃”这种忘恩负义的话语。
再加上中美贸易争端的加剧以及苹果等产业链的迁移,富士康也宣布投资7亿美元在印度建厂,届时将为印度增加至少5万个工作岗位。富士康计划在2026年前,将电子制造以及半导体等3000亿美元的产能转移到印度。同时富士康还表示将在未来十年时间继续增加对印度的投资,预计员工总数增加至几十万的级别。
郭台铭在增大印度工厂规模的同时,也在减少内地富士康的规模,超过32万名大陆员工将受到影响。如iPhone15等旗舰机型也将在印度开始生产,这也就意味着富士康和郭台铭把自己的未来押在了印度身上。众多媒体也表示郭台铭不但“不再赏饭”,甚至连锅也端走了。
但是富士康的印度之路走得可谓十分艰难,首先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熟练工人,导致生产效率和良品率低于预期水平,例如苹果手机外壳的良品率仅有50%,这也导致出现了大规模的生产延迟。
其次则是基建设施十分落后。对于富士康这样的组装厂而言,成本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也是选择大举布局印度的原因。但正所谓“便宜没好货”,印度落后的基建条件也使得运输成本大幅度上升,和富士康最初的预想背道而驰。
最后则是产业链的建设正在“崩盘”。众所周知,制造业的兴盛需要完整产业链的支持,即使细小的螺丝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零件,而印度最为匮乏的正是产业链的完整度。即使是富士康也没有凭借一己之力完成整个产业链构建的能力。
更雪上加霜的则是由于印度当地存在的各种问题,大量制造业相关的企业正在撤离。作为和富士康齐名的制造厂商,纬创已经宣布将从印度市场完全撤退。相对于富士康刚刚开始决定在印度建厂,纬创早在15年之前就开始深耕印度市场。目前纬创在印度拥有几万名员工,8条苹果组装生产线,还有几千位高级技术人员。
而纬创之所以选择放弃印度,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印度工人生产效率低下、基建设施不够完善、不服从管理等等,因此在坚持了15年之后,纬创最终选择全面放弃印度市场并将业务出售给了印度塔塔集团。
在纬创选择离开之后,富士康也已经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特别是富士康最重要的客户苹果无论对于品控还是对于生产效率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如今富士康为了成本而选择在印度生产iPhone,实际上不仅仅自己陷入了困境,同时也有可能将苹果拉下水。试想一旦最新的iPhone机型出现品控不佳的情况,那么消费者最终会用脚投票选择离开。
最后中国市场已经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手机销量为2.86亿台,在全球12.1亿台占比超过23.6%,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市场在所有消费电子企业中的地位也将不断增长。
如今形势已经逆转,不再是郭台铭“赏饭吃”,而是富士康不得不选择“讨饭吃”。当印度制造业逐渐陷入困境之后,郭台铭也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
富士康早点倒闭,也有内资会去承接。
立讯接过富士康大旗!生产苹果产品吧,
这种老板背后没有政治力量卡他脖子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