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平壤女交警为什么白得像剥壳鸡蛋吗?"导游金小姐突然凑近我的耳朵,神秘兮兮地晃了晃手中的小银瓶。那一刻,我正盯着标价1200人民币的朝鲜面霜目瞪口呆——这个月薪只有500块的国度,竟藏着让中国贵妇都疯抢的"东方神秘力量"......
平壤第一百货三楼的玻璃柜台前,我的手指在颤抖。印着木槿花纹的淡粉色礼盒里,整整齐齐躺着五件套护肤品:洁面乳、爽肤水、精华霜、眼霜、面膜。售货员玉珠用戴着白手套的手,轻轻掀开鎏金瓶盖:"这是春香系列最高端的金盏花精华,要试试吗?"
我沾了点乳霜抹在手背,清冽的松香瞬间弥漫开来。转头瞥见价签上赫然标着"¥1180",差点打翻试用装。"这...这是人民币标价?""外汇专柜只收美元、欧元、人民币。"玉珠露出职业微笑,"2017年有位上海客人买了二十套。"
玻璃柜台倒映着对面食品区的场景——几个朝鲜主妇正在为2块钱的肥皂讨价还价。一墙之隔,两个世界。
第二天清晨,我在凯旋门岗哨逮到了正在补妆的女交警慧琳。晨光中,她对着巴掌大的小圆镜轻拍脸颊,警服口袋里露出熟悉的粉色瓶盖。"真的是春香!"我像发现新大陆般凑近,"听说你们不用自己买?"
慧琳的耳尖瞬间通红,手忙脚乱藏起化妆品:"这是...工作需要。"她脖颈处未抹匀的乳霜在阳光下泛着珍珠光泽,"站岗八小时,粉底会结块。"
正说着,一辆黑色红旗轿车驶过,后座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摇下车窗。慧琳立即挺直腰板敬礼,我却瞥见她悄悄把化妆品塞进裤袋——那动作熟练得让人心疼。
"知道她们每月领多少吗?"回程车上,金导游竖起三根手指,"三套春香基础套装,市价够普通家庭吃半年。"她突然掏出同款精华霜,"我攒了三个月工资才买得起这个。"
深夜的苍光院市场,我见到了朝鲜美妆圈的"教母"。穿貂皮大衣的顺姬大妈掀开棉被,露出底下整箱的春香系列:"要多少?给你八折。"见我迟疑,她突然压低声音:"知道为什么专柜常年断货吗?"
月光照在她镶金牙的嘴上:"平壤化妆品厂每年60%产量直供部队医院,剩下40%里又有大半要出口中国。"她拧开一瓶"特供版"眼霜,瓶底赫然印着五角星标识,"这可是将军夫人们用的版本。"
更魔幻的是交易现场——穿军装的小伙用两瓶精华霜换走最新款智能手机,戴红领巾的少女抱着整套护肤品去换补习班名额。在这里,春香系列比美元更硬通。
参加朝鲜同事婚礼时,我见证了最心酸的浪漫。新娘英顺从证婚人手中接过系着红绸的春香礼盒,眼泪吧嗒掉在绸带上。婚宴后,她偷偷把我拉到杂物间:"能帮我把这个卖到中国吗?"
打开礼盒,五件套原封未动。"我阿妈还在用淘米水护肤..."她哽咽着抚摸盒子,"听说黑市能换300斤玉米。"
三个月后,我在丹东边境收到英顺的邮件。照片里,她穿着婚服站在百货专柜前,玻璃柜中陈列着那套舍不得用的春香。配文写着:"今天开始当售货员了,每天都能闻见它的香味。"
在丹东开往平壤的K27次列车上,我撞见最荒诞的美容大军。东北大姐王翠花拖着三个空行李箱:"上次倒腾五十套,净赚两万!"她神秘地展示手机照片——河南某美容院打着"朝鲜宫廷秘方"的招牌,单次护理标价888元。
更绝的是广东代购小林。他专门定制了印着金达莱花的包装盒:"中国妹子就吃'神秘朝鲜'这套,其实成分和百雀羚差不多。"说着往面霜里滴了两滴精油,"这叫私人订制版,卖价翻三倍!"
离朝那天,海关小哥盯着我行李箱里的春香套装看了许久。"知道为什么叫春香吗?"他突然开口,"我们有个古老的传说,擦了这个就能等到命定的爱人。"
列车驶过鸭绿江时,我抹了点精华霜在眼角。江风裹着冰碴子刮过脸颊,竟真的不觉得刺痛。或许在这个月薪五百的国度,那些擦着天价面霜的姑娘们,守候的不只是容颜,更是某个遥不可及的春天。
就像玉珠在百货公司和我说的最后那句话:"你们中国人总说贵,可在这里,美丽本来就是奢侈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