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恨向法官?被告同意赔一万二,法官为什么只判九千?

奕杉评社会 2024-08-17 21:26:31

他为什么恨向法官?甚至到挥刀的程度?如果被告同意赔一万二,法官却只判赔九千,这样判对吗?普及一些法条上没有的诉讼常识。

前段时间河南女法官因办案被报复杀害的事,听到一种说法,说原告仇恨法官,是因为保险公司曾经同意赔偿一万二千元,可最后法官却只判了九千元。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不理解,就算原告要一万八要多了,既然保险公司同意赔一万二,法官按一万二判不行吗?怎么判得比一万二还低?

对这个事件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没见到案件卷宗,我不便评价这个案子判得对还是不对,但可以普及个诉讼常识:协商调解时被告同意给某个数额,但原告不接受,最后法院判决的数额高于、低于被告曾同意数额都是可能的!不能说判得低于被告曾同意的数额就错了!去打官司要了解调解和判决的不同逻辑,正确选择诉讼方案。

在诉讼中判决和调解的依据是不同的!调解以双方自愿为原则,只要内容条件不违法,双方都同意某个数额,不管证据是否充分,原则上法官都不干涉。而通过判决确定数额,大部分情况下都要求有相应的证据和计算依据,某些情况下法官可适当自由裁量,这种自由裁量的内容,不同的法官裁量尺度就可能有区别。

举个例子:比如某原告起诉10万,有7万的证据很充分没争议,另外3万元有争议,法官调解时被告表示可以给8万,但原告不同意,调解不成,那法官该怎么判?判决结果从7万到10万都可能。并不能说因为被告同意过8万,法官的判决数额就必须高于8万!

很多案子之所以能达成调解,是因为调解时双方都不百分百确定法官最终会怎么判。如果一方证据充分,调解时让步空间就很有限。案情争议越大、判决结果的不确定性越高,调解空间就越大。有些案子不但当事人无法确定法官会怎么判,在判决作出前法官也存在拿不准怎么判的情况,对当事人和法官来讲,这就是判决作出之前,判决结果的不确定性!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调解的本质是在判决结果不确定的前提下,通过适当让步,换取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确定性结果。但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的诉讼方案和意见,肯定不会以曾经的让步为准,会坚持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比如这案子,争议主要是住院按29天还是15天算,很可能是因为后面14天原告是挂床,没实际住院。现实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不同,法院怎么判要综合案情和证据,既有按住院证明直接认定住院时间的案例,也有根据实际病情资料,只支持部分时间的案例。

同类的案子,案情和证据不同,或者因法官不同导致的观点不同,判决结果不同是很常见的。这就是判决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保险公司曾同意的1万2的赔偿数额,明显低于按29天住院时间算的损失,高于按15天住院算的损失,这就是协商时保险公司的谈判策略。协商不成,保险公司在诉讼中肯定会对后面14天的住院时间提出异议。

调解的数额可以双方自己商定,但轮到法官作判决时,法官要么以住院凭证按29天算,要么以实际住院时间按15天算,如果支持29天数额肯定高于1万2,如果只支持15天就变成9千了,法官很难找到1万2的证据点。这也是判决和调解时确定数额方法的本质区别。

还是那句话,我不评价这案子法官判决的对与错,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去打官司,要了解法院调解和判决的区别,合理选择是否接受调解方案!

本文作者:北京杨文战律师,第一届北京网络知名人士联谊会理事,微博十大影响力法律大V,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执业二十余年。

0 阅读:17

奕杉评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