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李彩云之死真相大白,杜义德:此事现在才澄清,我有责任

近代史江湖论 2024-01-22 21:36: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军在整理西路军历史资料的时候,一个尘封多年的名字——李彩云,引起了大家普遍的关注。

关注这件事的,不仅有伍修权、黄火青、郭述申(原红25军政治部主任)、孙毅(开国中将)、李兴国、王定国等老红军老干部,还有徐向前、李先念等中央领导。

为了弄清李彩云事件的真相,解放军总政治部专门派出调查组,到甘肃等地走访,费时两个多月,最终用大量的史料证明:李彩云同志是忠诚革命的同志,他对革命有着不朽的功绩。

1992年秋,甘肃省临洮县人民政府将一封来自北京的函件,送到了李彩云的侄子李景春的手中,其中写道:

李彩云同志1937年6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已被批准为革命烈士,将由地方人民政府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我们谨向各位亲属表示亲切慰问,望引荣节哀,化悲痛为力量,为建设祖国和包保卫祖国而努力奋斗。

李彩云被确定为革命烈士后,《人民日报》、《共产党员》等重要报刊都刊登了这一消息。曾任最高检检察长的黄火青同志得知消息感慨地说道:“李彩云如果还活着,建国后起码授个中将军衔。”

李彩云1908年出生于甘肃临洮,他的父亲是个银匠,家庭条件相对宽裕,李彩云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8岁进入县城的小学读书,之后考入兰州省立第一中学。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交加,革命风云浩荡,在校期间,李彩云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投笔从戎,到西安参加了冯玉祥创办的国民军第二军官学校,并在毕业后随军参加了北伐。

大革命失败后,李彩云所在的部队被编入二十六路军,随后被调往江西参加对红军的“围剿”。二十六路军便是后来的红一方面军红5军团,他们在宁都举起了义旗,接受了红军的改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宁都起义”。

此后,红5军团参加了多次反围剿,并在长征中作为全军后卫,承担断后的艰巨任务。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红5军团被编入四方面军。此时,李彩云因为一路上的作战勇敢,身先士卒,被任命为独立第一师师长。

36年8月,张国焘的南下路线破产后,四方面军开始北上。来到甘肃南部时,上级派李彩云这位本土干部担任甘肃抗日救国军第2路军司令员兼甘肃独立师师长。

李彩云在这一职务上表现出色,动员家乡青年参加红军,帮助建立苏维埃政权,把辖区内的革命事业搞得有声有色,有力地配合了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

后来,李彩云又带领甘肃独立师一部加入了红5军(即红5军团),渡过黄河,踏上了漫漫西征路。

回到红5军后,李彩云担任红5军司令部训练科科长,协助军长董振堂收集情报,制定战术,成了董振堂将军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1937年1月,马家军对驻守在高台县的红5军发起了进攻。当时5军只有一部电台,被军政委黄超带走了,所以无法和总部取得联系。董振堂军长指挥部队孤军奋战了整整一周,最终却因为之前收编的民团叛变,被敌人攻破了阵地。

5军将士在高台城内和敌人浴血奋战了10几个小时,但最终因为敌众我寡,无力回天。在激烈的巷战中,红5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13师师长叶崇本、参谋长刘培基,以及3000多名指战员大部壮烈牺牲。少数部队突围后,又遭到了一些民团的袭击,大部牺牲。

最终,红5军只有李彩云等少数同志跳城突围,一路历尽艰辛回到了西路军总部。

在得知红5军陷入险境后,西路军总部曾派出骑兵师前去接应,但这支新成立不久的骑兵师在路上遭遇敌人,在激战中,骑兵师师长董彦俊、政委秦贤道等同志牺牲。

不久后,西路军总部为了加强部队的机动性,重组了骑兵师,任命杜义德为师长,李彩云为参谋长。(杜义德此前曾任红30军89师政委,西路军总部四局局长)

最终,西路军未能挽回局面,军政委员会决定,将西路军残部分成三个支队,骑兵师和红9军余部为其中的一个支队,由西路军副总指挥王树声指挥,向东转移。

在风雪弥漫的祁连山中,王树声支队遭到了敌人的多次冲击,最终只剩下了寥寥9人。他们走出祁连山时,已是端阳节的前一天,在这个晚上,枪声响起,李彩云牺牲,时年29岁。

走出祁连山后,是一块近百里的平原地带,8人支队迅速通过这里,来到了民勤县接你,他们在这里得到了补给,并通过老乡了解到定边、盐池一带有红军的队伍驻防。

王树声认为8个人一起赶路目标太大,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越是胜利在望的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为了安全起见,王树声建议8人一分为二,分头赶回陕北。

分别之前,王树声对另一队的同志说:“你们的政治表现和党籍问题,等回到部队后,大家可以互相印证。”

分别之后,王树声和杜义德这4个人当晚就遇到了一股荷枪实弹的马匪,好在马匪不知道王树声的身份,只是把他们身上的金条、枪支都抢走了。据说,马匪还给他们每人留个一个金戒指,让他们作为回去的路费。最终,他们坐着羊皮筏子过了黄河,找到了红军的部队。

多年之后,王树声代表四方面军获得了开国大将的殊荣,杜义德也因为他在中野的贡献位列开国中将。然而,人们总是忘不了那个倒在祁连山口、距离胜利归队只有最后一程的李彩云。

当初的9人支队里,归队的都是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唯有李彩云这个从红一方面军5军团过来的同志未能归队,想到这一点,实在令人心痛。历史的遗憾在于,红5军团当初若能随中央一同北上,就不会受张国焘等人的排挤,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这场悲剧了。

多年之后,李彩云牺牲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曾参与领导宁都起义的袁血卒感慨地说:“李彩云之死令人痛心,他是个英才,不用分说,早该告慰英烈……”

1996年,红军长征60周年之际,李彩云烈士的侄子李景春、李瑞麟在中央电视台《再说长征》摄制组的引见下,见到了原兰州军区司令员杜义德。杜义德看到故人的亲属无限感慨地说道:

“李彩云同志对中国革命是用贡献,是热爱共产党的。李彩云同志的事情迟迟没有得到澄清,这是我一生唯一做错的一件事。”

随后,杜义德提笔为李彩云烈士的亲属题写了“怀念李彩云同志,实事求是”的横幅。

2001年6月,甘肃临洮县政府在当地的烈士陵园为李彩云修建了烈士纪念碑,以纪念这位来自陇原大地的优秀儿子、革命先烈。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