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楷历史地位的探究

七陆书法 2025-04-25 14:36:04

楷书虽然是出现最晚的书体,但是也是影响最广泛的字体,一经出现就迅速取代了隶书成为官方字体,沿用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时至今日楷书依旧是唯一的官方字体,是人们最为熟知的一种字体。

普遍认为楷书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魏晋楷书,以钟繇、二王为代表,并没有完全摆脱隶书的影子,以韵致为上。

过渡期的魏碑楷书,各种风格杂糅相间,笔法结字多样化,加上刻工的二次加工,赋予魏碑楷书独特的面貌,以形质为上。

成熟期的唐楷,笔法和结字自成体系,完全摆脱了隶书的印记,开始规范化和模式化,以法度为上,推动了楷书的发展,对楷书发展影响巨大,唐以后的楷书基本都走的是唐楷路线。

唐楷一直都被认为是楷书发展的巅峰,后人也将唐楷当成楷书正宗,学习书法基本都从唐楷开始,这是很长时间人们秉持的观念。

人们对唐楷的尊崇源自书法实用性的要求,规范严谨的书体具备实用性书法的基本要求,实用性书写一直都是推动楷书发展的巨大动力。

但是随着科技取代了书法的实用性,书法只能向着纯艺术的方向发展,更为注重个性塑造和情感表达,中规中矩的唐楷就显得太过严肃和拘谨,逐渐被书法家冷落。

书法家减少楷书创作并不是从现在开始的,其实从明清就已经出现这种现象,很多书法家只把楷书当成工具字体,用于正式文件的书写,书法创作更多的还是采用其他书体。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很多人认为是楷书被规范化造成的,更有人将楷书的没落归咎于唐楷的出现。

曾经就有一位书法家认为唐楷是楷书发展史上最败坏的时期,因为规范不符合艺术的本质,规范必然衰落,这是艺术发展的规律。

唐楷的规范性就像糖一样吸引了人们的追逐,从而忽略了魏碑楷书更为绚丽多彩的风姿,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出现唐楷,那么楷书延续魏碑楷书的方向发展下去,就不会造成楷书没落的现象,一定是丰富多彩的繁荣盛景。

一方面是认为唐楷居功至伟,是楷书正宗,推动了楷书乃至书法的发展。另一方面认为唐楷是至暗时刻,约束了楷书的自由发展,造成楷书衰落,阻碍了书法的艺术拓展。

不可否认的是今人对唐楷的传承已经进入瓶颈,很多书法家突破无路,最终都选择深度借鉴魏碑或者行草书,让楷书背离了唐楷的规范性。

尽管很多人都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但是能够取得成功的还真罕有,当规矩一但形成,想要打破就难如登天,毕竟我们就生活在各种规矩当中,对规矩的打破也仅仅是用一种规矩去制衡另一种规矩,这其实都只是虚伪的打破,并不真实。

在学习中,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总结规律,在创作中又不自觉的创造规律,这都极大的约束了人们真正去打破规矩。

没有规律无所适从,有了规律又感觉不够自由开放,人们总是在这种矛盾当中纠结,所谓突破唐楷规范也只能陷入不断自我否定的怪圈。

鉴于楷书发展趋势的羸弱,张旭光先生曾提出振兴唐楷的口号,很多书法家都积极响应,洪厚甜先生更是立志要成为赵孟頫后楷书第一人。

理想是宏伟的,但是现实的困难还是难以突破,洪厚甜先生传统功底雄厚,但是距离成为赵孟頫后楷书第一人还很远,各种书展中唐楷一路风格作品越来越少,甚至楷书作品都在不断减少,即便有也被解构的面目全非,全无楷书该有的庄严。

振兴唐楷是时代使命,但是抛弃唐楷却是历史选择,当今书坛主攻篆隶的书家要多于主攻楷书的书家,不得不说楷书被冷落,规范化难辞其咎,而唐楷就是规范化的结果。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