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军队建设、军事活动的历史上,1955年的大授衔至今仍作为辉煌的时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大授衔活动中评出的无数将帅,都因自己的贡献与功劳获得了相应的军衔。
事实上除了1955年这样的军队授衔活动以外,在1988、1994年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形式的审议评选,这两次评选同样是针对解放军中的军事领导者们的,只不过内容不是授衔,而是评定军事家。
在两次审议中,中央军委一共评出了36位解放军军事家,从第1位的毛主席到方志敏、刘志丹,这其中有些人并没有参与过1955年的定衔,却仍旧获得了军事家称号。拿李先念与杨尚昆两位同志来说,在评选军事家的时候可是排在叶剑英元帅、林总的后面,却在粟裕大将前面的,他们两人的功绩到底有哪些了?
战争是军事活动的主旋律,中国共产主义者的军事活动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经呈现了燎原之势。在这漫长几十年的历史时期里,除了驻守在战争前线,临敌指挥以外,很多参与军队建设,军事方针的研究、提出与贯彻,或者革命活动的组织与宣发等贡献同样不可忽视,只不过这些贡献比临敌打仗显得更难以理解与统计,因此才很少受到关注。
咱们国家对于“军事家”这一称号是有着严格定义的,当时基本上主要参考文献是前苏联人编写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经过反复讨论,军委最终认定,早年在讲武堂、黄埔军校等进修过;在军事斗争方面有资深履历;参与领导武装起义;在红军中担任重要领导职位等这一系列因素都应当在事家评选的参考范畴。
建国之初解放军队伍何其庞大,最初关于军事家的提名就有一百多位,比苏联的90多位还要多一些,不过后来经过军委的重重筛选,最终缩减到了40人上下,直到1994年才稳定到了36人,这些人的名字,每一位都是写在了百科全书军事卷里面的风云人物。
李先念1927年隆冬参加黄麻起义,随即跟随党的队伍席卷大别山区。他在鄂豫皖做过县委书记,当过团长;在反“围剿”中临危受命,泅渡汉水,极力保全了4方面军的有生力量。
抗日时期的李先念在鄂豫边区做过军事部长,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拉起近万人的抗日部队,仅1939年就与敌人大战136次。在李先念的整个军事生涯里,作战次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000余次。
杨尚昆早年作为地下党活动在上海白区,1933年来到党报机关,做新华社负责人,不久后就出任了红1军的政治部主任。1934年杨尚昆陪同彭德怀率领红3军浴血长征,同样立下了不朽功绩。
遵义会议前后,上杨尚昆反对张国焘,拥护毛主席主张,使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受到很大打击,到了陕北后,杨尚昆又接手了东北、西北军的统战工作。抗战时期的杨尚昆一直随刘少奇同志在北方局主持抗日活动,到了1945年,杨尚昆已经成为了中央军委秘书长。
从履历上看,李先念同杨尚昆两位都在中华民族的解放与独立的军事活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他们资历早,在军队体系中担任着重要职位,指挥过许多次优秀的军事活动,无论在早期的民主革命还是抗日战争阶段,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指挥艺术与领导才能。
如此看来,他们两人在军事家评选上能够排在粟裕大将前面,绝不是无的放矢。更何况,杨尚昆与李先念还都曾担任过正国级领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