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严格管制稀土出口之后,美国拟囤积海底金属

袁遗说科技 2025-04-15 11:40:42

2024年中国稀土产量达27万吨,占全球70%。

据英国《金融时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特朗普的团队正在起草一项行政令,允许美国大量“囤积”太平洋海底的金属资源,被添加到现有的联邦原油和金属战略储备,以“对抗”中国在电池金属和稀土供应链方面的主导地位。

据悉,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等有影响力的共和党人都支持开采海底多金属结核。美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其在电池矿物和稀土领域的自主性,以减少对中国稀土供应链的依赖。

世界大多数海底普遍存在多金属结核,这些像土豆大小的结核是在海底高压下经过数百万年形成的,富含镍、钴、铜、锰等金属,这些金属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池、军工设备以及高科技产品的重要原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共和党高层热衷于海底勘探,但美国在很大程度上缺席海底采矿的国际谈判。而且美国尚未批准为这些活动建立法律框架的条约,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据报道,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海底管理局(ISA)上个月举行的谈判没有批准在国际水域采矿。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此前报道称,加拿大初创公司The Metals Company试图与未加入ISA的美国合作,在东太平洋启动世界上第一个深海矿。ISA一些代表和观察人士谴责了这一举动,称这可能导致采矿监管不力,损害海洋健康。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进一步加强

稀土是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等17个元素的总称,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战略资源。目前,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近乎垄断地位。在产量与加工优势上,2024年中国稀土产量达27万吨,占全球70%;精炼产能占比超90%,且形成“采矿-冶炼-永磁材料-终端应用”全产业链。

在战略资源控制上,中国稀土储量4400万吨(占全球40%以上),并通过南北稀土集团整合控制85%开采指标,强化定价权。其中,离子型稀土(重稀土)主要分布在中国江西、福建、广东、云南等地,占全球重稀土储量的80%以上。

在应用领域依赖上,稀土是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军工设备等关键材料。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依赖中国进口,短期内难以替代。据悉,稀土正成为美国军工复合体最痛的软肋。美军现役及在研的153种主战装备中,87%的供应链需要经过中国稀土加工环节。

从1990年开始,中国就在逐步加强对稀土资源的管理,将稀土列为战略资源,并禁止外国企业独资开发稀土资源。

2014年,中国正式结束稀土出口配额制度,转而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2021年,商务部发布《禁止或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明确禁止稀土相关技术的出口;2023年,中国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目录》,并针对特定稀土元素实施出口限制;2024年4月,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钐、钕、钆、铽、镝、镥、钇、钪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覆盖范围广泛,包括上游氧化物及金属产品、下游合金、靶材、钕铁硼磁材等应用产品。2024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正式实施,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成为第一个被明确纳入出口管制的两用物质。

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为应对该政策,2025年4月4日,中国正式宣布对包括钐、钆、铽、镝、镥、钪、钇在内的7类中重稀土相关产品实施出口管制,范围涵盖金属、合金、靶材、永磁材料、氧化物、化合物等多种形态。

有媒体指出,上述措施预计将对美国企业产生广泛影响,因为这些稀土元素多用于光学激光器、雷达设备、风力涡轮机部件、喷气发动机涂层、通信等先进技术。或许这也是美国会想要囤积海底金属的原因所在。

专家如何看待美国囤积海底金属

业内如何看待美国拟囤积海底金属应对中国稀土供应链的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在关键矿产问题上的举措明显慌乱,而中国在关键矿产方面的优势在于产业链支持和精炼技术领先。全球合作才是关键矿产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美国的行为不仅扰乱全球产业链,还面临诸多不现实和经济上不合算的问题。

吕祥认为:“特朗普团队囤积太平洋海底金属资源,可能是想控制相关海底可开采资源的区域,但目前海底开采矿产的条件还不成熟,除了天然气、石油有少量开采外,其他海底资源开采技术尚未完善。”特朗普政府在关键矿产问题上显得有些慌乱。即使在成熟的地表开采,形成规模性生产效率也需要以10年为单位的筹备期。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

0 阅读:24

袁遗说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