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浪漫|陕西的“十一维”旅行

InKr 2021-04-13 09:49:56

图片来源:网络

浩瀚宇宙

宇宙浩瀚玄妙,带着浓郁又神秘的浪漫色彩。

从古至今,人类对地球之外的好奇与探索从未停息。

终于,60年前的今天, 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围绕地球一周后返回地面,完成了人类第一次探索太空的壮举。

后来,每年的4月12日被称为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即“世界航天日”。

而对于中国来说,国家的航天发展史主要有四个里程碑: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陶成道

14世纪末期,明朝的陶成道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他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努力地去钻研“飞天”。

东方红一号 ——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东方红》在太空响起。

载人航天 —— 神舟五号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月球探测 —— 嫦娥一号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始,我国航天领域的发展少不了陕西的身影。

图片来源:网络

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在卫星的研制阶段,〇六七基地(航天六院的前身)发动机研制团队攻坚克难,突破了高频不稳定燃烧这一世界性难题,攻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高空点火难关,成功研制了专为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量身定做的“长征一号”火箭发动机;第三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由第七机械工业部四院(简称“七机部四院”,即航天四院的前身)承担;五〇四所(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的前身),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任务中,承担了地面乐曲短波接收天线和跟踪测控设备701-5引导雷达的研制任务。

图片来源:网络

北斗卫星

两家位于西安的研究机构,在北斗卫星飞入“星辰大海”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提供了卫星的导航分系统、天线分系统等有效载荷,以及搜救、全球报文通信等增强载荷。而执行发射任务的诸多火箭,其发动机由总部位于西安的航天六院研制提供。

图片来源:网络

天舟一号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其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完成;“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太空加油”技术和关键设备由航天六院研制;“天舟一号”的应答机天线网络由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研制;将“天舟一号”成功送入轨道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的“大脑”——箭载计算机由航天九院771所研制;航天四院为“天舟一号”量身定做了全套结构密封系统,为其奔赴“天宫二号”之约全程提供安全保障。

图片来源:网络

嫦娥奔月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遨游42万公里后,成功登陆月球背面。这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在月背登陆,实现了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讯。

航天六院提供的全部火箭发动机和空间推进系统,是嫦娥四号成功发射的保障;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研发的落月雷达,是嫦娥四号探路的“眼睛”;西安光机所研制的两台全景相机,搭载在嫦娥四号上,让全世界清晰地看到了月背的地形地貌。

图片来源:网络

长征运载火箭

2019年3月10日凌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3、2、1,点火!”

陕西力量托举着长征系列火箭,圆满完成了第300次发射。在这300次发射中,航天六院研发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四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成功推举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火箭完成首飞……

… …

陕西汇集了航天四院、航天五院、航天六院等科研院所,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为航天领域培养并输送人才。而西安拥有,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和北斗创新发源地、全国唯一以航天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航天基地。

截止2018年4月,我省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授权专利为4306项,占全国总数的7.6%。相信未来广袤宇宙的探索历程中,会有更多的陕西力量。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0

InKr

简介:连接最优秀,打造枢纽型共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