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光棍救助瘸腿狐狸,竟换来一生富贵?

油川故事汇 2025-04-09 10:24:13

话说清朝嘉庆年间,济南府东边有个王家洼,村里住着个光棍汉,叫王老实。这人三十来岁,模样看着就憨厚得很,那一双大手粗糙得厉害,满是老茧,一看就是被生活狠狠折腾过。他靠着祖上留下来的三亩薄田,平日里种点瓜菜,挑到城里去卖,挣点钱勉强糊口。在村里,王老实那节俭的名声,那可是响当当的,一分钱恨不得掰成八瓣花。

有一回,村里来了个货郎,挑着担子,扯着嗓子吆喝着卖些针头线脑、梳子镜子啥的小物件。村里的女人们一下子就围了过去,挑挑拣拣,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王老实正好路过,一眼就瞧见货郎担子上有个新草帽。再看看自己头上那顶,帽檐耷拉着,上面好几个洞,戴在头上,太阳直晒脸。可他瞅着那草帽的标价,犹豫了好半天。这时候,旁边有个村民搭话了:“王老实,你那草帽早该换换啦,买个新的呗。” 王老实挠挠头,嘿嘿一笑说:“哎呀,这旧草帽虽说破了点,可还能凑合用。我回去找点干草编一编,把洞补上,再戴些日子没问题。这买草帽的钱,能买一小包盐呢,够我吃好些日子啦。” 说完,他就转身走了,留下旁人在那直摇头,笑他太节俭。就这么着,王老实靠着这股子节俭的劲儿,在这艰难的日子里,努力守着自己那一方小天地,虽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也有他自己的滋味。

这天,日头毒得要命,跟下了火似的,烤得地面直冒烟,感觉一脚踩上去,地都能被烫出个窟窿,石头烫得都能煎鸡蛋了,说不定 “啪” 地一下就裂开。王老实挑着空筐,脚步沉甸甸地往家走。他身上那件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早被汗水浸透了,紧紧贴在背上,额头的汗珠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一个劲儿往下掉,落在干裂的地上,眨眼就没影了。

走着走着,王老实冷不丁听到路边一人多高的草窠子里,传来 “吱吱” 的细声叫唤。这大中午热成这样,咋还有东西叫呢?他心里犯起了嘀咕,停下脚步,皱着眉头,双手使劲儿分开那茂密的蒿草,费了好大劲探身往里瞅。这一看,可把他惊到了,好家伙!原来是只瘸腿狐狸,窝在草窠深处,后腿被捕兽夹子咬得死死的,动弹不了。那狐狸原本油亮顺滑的红毛,这会儿沾满了土和血,结成了一块块难看的血痂,原本滴溜转的眼睛也没了神气,满是痛苦和害怕,眼巴巴地瞅着王老实,时不时发出几声微弱的叫声。

“造孽哟!” 王老实心疼得眼眶都红了,重重叹了口气,蹲下身嘟囔着:“这夹子指定是赵剥皮那缺德玩意儿设的,那老东西成天就想着逮狐狸,剥了皮卖钱,干的全是损阴德的事儿。”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那条洗得发白的汗巾子,手都有点哆嗦,小心翼翼地给狐狸裹住受伤的后腿,动作轻得就像捧着稀世珍宝。嘴里还轻声哄着:“别怕啊,小家伙,我这就给你撬开夹子,忍一忍就好。” 说来也怪,那狐狸像是听懂了,原本还挣扎的身子一下安静了,就可怜巴巴地瞧着王老实,真就一动不动,任由他摆弄。王老实看着狐狸这么懂事,心里更不是滋味了,暗暗发誓,非得把它从这苦海里救出来不可。

但让王老实意外的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撬开那捕兽夹子。狐狸刚得了自由,冷不丁一张嘴,竟说起人话来。这可把王老实吓得浑身一哆嗦,差点一屁股墩在地上。就听狐狸说道:“恩公呐,明日您进城,千万记着买张红纸啊。” 话音刚落,“嗖” 地一道红光闪过,狐狸瞬间没了踪影,就跟人间蒸发了似的。王老实使劲揉了揉眼睛,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热得中暑,出现幻觉了。可再一瞧,自己裤腿上还沾着狐狸的血,黏糊糊的,这下才回过神,知道刚刚发生的事儿千真万确,并非做梦。

第二天,王老实照常去赶集。也不知咋的,脑袋里突然就冒出买红纸这事儿,跟被施了咒似的,鬼使神差地,他还真就买了张红纸。晚上回到家,王老实坐在那儿,眉头拧成个 “川” 字,心里直犯嘀咕,这狐狸咋突然冒出来让买红纸,到底啥用意呢?正想得入神,就听见门外传来 “笃笃笃” 有节奏的敲门声。

王老实起身打开门一瞧,原来是个白胡子老头,背着个青布包袱,站在门口一个劲儿作揖,客客气气地说:“后生呐,老朽是城北的扎纸匠,今儿赶夜路,不小心走得太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想在您这儿借住一宿,行不?” 王老实这人,向来实诚,心眼又好,一听这话,赶忙说道:“大爷,您快请进,这有啥不行的。” 一边说,一边把老头往屋里让。王老实突然想起灶上还煨着地瓜粥,赶忙盛了一碗,端到老头面前,说道:“大爷,您赶路也累了,先喝口热粥垫垫肚子。”

老头接过粥,喝了几口,一抬头,瞧见桌上放着的红纸,眼睛 “唰” 地一下亮了,跟发现了稀世珍宝似的,笑着说:“哎呀呀,这可太巧了,我正愁缺红纸扎灯笼呢,恩公,您能不能搭把手,帮我个忙呀?” 说着,老头麻溜地从包袱里掏出竹篾、彩纸这些玩意儿。您再看他那双手,跟施了魔法似的,手指上下翻飞,如同翩翩起舞。没多会儿,一对活灵活现的鲤鱼灯就扎好了。那鲤鱼灯扎得,简直绝了!鳞片金红相间,在屋里昏黄灯光下,一闪一闪的,跟鱼鳞在日光下反光一模一样。再瞅瞅那眼珠子,竟是用琉璃珠子镶上去的,黑溜溜的,透着股灵动劲儿,乍一看,就跟真鲤鱼要活过来,蹦出水面似的。

老头扎完灯笼,双手稳稳当当地把这对鲤鱼灯递给王老实,笑眯眯地说:“后生啊,这对灯笼你就挂在自家门前,往后啊,保准好事一桩接着一桩找上门来。” 说完这话,也不管王老实一脸懵圈,还没来得及开口挽留,转身就往外走,那脚步轻快得很。王老实这才反应过来,赶忙追出门去,大声喊道:“大爷,您这大晚上的,再坐会儿呗!” 可到了门外,借着那清冷月光一瞧,四周空荡荡的,哪还有老头的影子。王老实不死心,眼睛往地上一扫,好家伙,雪地里赫然印着两行清晰的狐狸脚印,在白花花的雪面上格外醒目。王老实一拍脑门,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老头就是那只被自己救了的狐狸变的呀,敢情是狐仙来报恩了!

转天一大早,稀奇事儿就一桩接一桩冒出来。王老实像往常一样,挑着一担子白菜进城去卖。以往啊,这白菜在城里那是随处可见,根本卖不上价。可今儿个邪了门了,他这担子刚在街边一摆好,“呼啦” 一下,就围上来一大群人。这个扯着嗓子喊:“哎呦喂,你们瞅瞅这白菜,水灵灵的,跟翡翠似的,看着就新鲜得不得了!” 那个也跟着嚷嚷:“给我来两棵,给我来两棵,可算见着这么好的白菜了!” 王老实都还没反应过来,眼瞅着不到晌午,这满满一担子白菜就被抢购一空。

不光卖菜顺风顺水,王老实回到家,到自家地里一看,更是惊得合不拢嘴。之前随便撒下去的种子,这会儿庄稼苗跟打了兴奋剂似的,噌噌地往上蹿,长得那叫一个快。别家的麦子才刚刚抽出嫩黄的穗子,他家的麦穗已经沉甸甸的,把麦秆都压得弯下了腰,仿佛在欢快地向大地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村里的首富赵剥皮,眼瞅着王老实这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心里那股嫉妒的火 “噌噌” 直冒,坐都坐不住了。这天,这老财主挺着个大肚子,跟怀胎好几个月似的,一步三摇地跑到王老实家串门。一进家门,赵剥皮脸上堆满假笑,假惺惺地说:“老弟啊,我听说你得了一对宝贝灯笼啊?” 一边说,他那三角眼滴溜滴溜乱转,往屋檐下一瞅,好家伙,看到那对鲤鱼灯,眼睛都直了,口水差点没滴到身上那件崭新的缎子马褂上。紧接着,他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扭曲,皮笑肉不笑地说:“这样吧,你把这灯笼给我,就当抵了你欠我的租子,我再额外给你两吊钱,够仗义了吧?”

“赵老爷,您可别拿我寻开心了,我啥时候欠过您租子啊?” 王老实一听这话,心里立马明白,这老东西指定是来讹人的,当下双手紧紧攥着锄头把,指关节都因用力泛白了,一脸警惕地盯着赵剥皮。赵剥皮一听,嘴角往上一扬,冷笑一声,阴阳怪气地说:“你爹死那年,不是找我借了三斗高粱吗?这都利滚利二十三年了,那钱都够买你十亩地了,你可别想耍赖皮不认账!” 说着,他就伸长胳膊,急不可耐地要去摘屋檐下挂着的灯笼。

眼瞅着赵剥皮那老东西,伸长胳膊,眼瞅着就要碰到灯笼了。说时迟那时快,平地里猛地刮起一阵旋风,“呼啦啦” 的,吹得人眼睛都快睁不开。再看那两只鲤鱼灯,跟被点着了火似的,“呼” 地一下烧了起来,火苗子蹿得老高,火星子跟长了眼睛似的,直朝着赵剥皮的面门扑过去。

这可把赵剥皮吓得不轻,扯着嗓子 “嗷” 地喊了一嗓子,那声音跟被捅了一刀的猪似的,一边嚎叫着,一边慌里慌张地往外跑。结果他跑太急,脚下没个准头,一脚绊在门槛上,整个人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噗通” 一声,摔了个狗吃屎。这还不算完,就听 “刺啦” 一声,他身上那条崭新的绸缎裤子,从屁股蛋子那儿裂开一道大口子,白花花的屁股就这么露在外头,在大庭广众之下,那模样要多狼狈有多狼狈,活脱脱一个闹笑话的丑角。

村里的人听说了这事儿,都在背地里偷偷拍手叫好,大家都在议论,说王老实这是遇上狐仙报恩了。打这以后,赵剥皮吃了这个哑巴亏,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可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在村里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了,行事都收敛了许多。

反倒是王老实,自从有了狐仙给的这对鲤鱼灯带来的好运,地里的庄稼就跟被施了魔法一样,长得那叫一个好,收成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以前紧巴巴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后来呢,王老实还娶了邻村的一个寡妇,两个人恩恩爱爱,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没几年,还生了一对龙凤胎。从那以后,王老实每逢年过节,都会在自家门前撒上些鸡骨头,他总念叨着,这是给狐狸大仙供的零嘴儿,就盼着狐狸大仙能一直保佑他们家顺顺利利的。

您要问那对鲤鱼灯最后到底咋样了?说法可多了去了。有人说,亲眼瞧见那鲤鱼灯 “嗖” 地一下,化成两条活蹦乱跳的真鱼,“扑通” 一声,游进黄河里去了,眨眼间就没了踪影;也有人说,是被狐仙收回到洞府里去了,继续当那洞府里的灯笼,照亮狐仙修行的地方。要我说啊,这人呐,只要心里头装着善念,就好比在土里种下了麦种。甭管日子多苦多难,早晚有一天,这善报啊,就跟那麦苗一样,先是冒出嫩绿的芽,接着开出漂亮的花,最后结出沉甸甸的果实,日子也肯定会越过越好!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