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古应国文物,感受辉煌的历史——平顶山市博物馆珍宝系列之五

天听大豫镜 2024-06-05 05:43:43

平顶山市博物馆于2012年5月15日正式开馆,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馆藏文物3万余件,3级品以上珍贵文物2000余件。主要藏品有骨针、骨笛、应国时期的玉器、原始瓷器、束腰垂鳞纹升鼎、鲁山花瓷和郏县钧瓷等。

平顶山博物馆有"鹰城古韵"基本陈列,陈列以《山下故园》《应国印象》《楚汉文明》和《唐宋遗韵》四个部分展开 。

日前我参观了平顶山市博物馆,拍摄了一些视频和照片,陆续进行了整理。前四篇是陶器系列,主要是商朝以前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生活在平顶山地区的先民制作和使用的器物,对应《山下故园》。从第五篇也就是这一篇起,开始的是《应国印象》系列。

《应国印象》是平顶山博物馆最重要的展厅,展出的文物众多而珍贵。主要是青铜器和玉器。

应国,是西周时期位于现在平顶山市辖区的一个小诸侯国,是周武王第四子的封地,周代应国的都城——应城,位于应山之东,滥水(今沙河)、应水、彭水交汇处北侧,即原滍阳镇西南隅,略呈正方形,外有城壕,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1964年淹没于白龟山湖。今老寨墙一带曾是应城的北城墙,北魏时期新设立的滍阳县县城就建在应城旧址之上。

大批应国珍贵文物出土于古应城附近的鱼岭山下的古应国古墓群里。上世纪八十年代,鱼岭山古墓群曾遭到盗墓贼盗掘,后来文物保护部门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的文物,曾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应国才有在人们面前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经辉煌的应国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许多文物带有铭文,这些器物是反映应国历史乃至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历史面貌的重要实物依据。除大量的应国青铜礼器之外,还出土有玉器、陶瓷器、兵器、车马器、货币、木漆器等,其中玉器、原始瓷器尤为珍贵。

青铜器中,有的是应国贵族制作的用于祭祀或纪念的器物,有的是朋友之间馈赠的礼物,有的是两国之间因婚姻关系而制作的陪嫁品。它不仅反映了应国与柞、邢、封、邓、申等诸侯国之间亲密的双边关系,而且揭示了应国与邓、申等国通过联姻方式,藉以巩固和加强政治同盟关系的历史。

玉器中,有应国王后陪葬时佩戴的各种玉器,还有该国的图腾玉鹰。特别是一枚小巧玲珑的白玉浅雕玉鹰,雕工精湛、生动形象、器型优美,成为平顶山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因为它的出土,平顶山市现在才有了“鹰城”的别称。

车马器

在古代,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仪,什么人享受什么样的待遇是有严格规定的,不可簪越。天子享用九鼎八簋、大国诸侯享用七鼎六簋,小国诸侯相当于大国的卿大夫,享用五鼎四簋,上士享用三鼎二簋,下士享用一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应国墓地的应侯墓大都随葬五鼎四簋,或者五鼎六簋。这基本符合《礼记·王制》所谓“小国之君不过五命”的行为准则。至于应国国君应候夫人的墓葬,较之应侯墓往往礼降一等。

来自古应国文物,见证平顶山市历史上曾经一段辉煌历史。

今天我们展示的是古应国的青铜文物,连续7篇。然后是应国玉器,再往后就是汉代以后的文物了。首先和大家见面的是下边的青铜器,大家猜猜它是装粮食或者装酒的?

浴缶。洗澡礼具,是不是超出了你的想象?古人是没有淋浴器啊,哈哈,估计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洗澡桶吧。

铜盉。既是酒器也是水器。形状较多,一般是深腹、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盉之间有链相连接。

铜敦。盛食器和礼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鼎、簋的形制给合发展而成。基本造型为圆腹、双环耳,三足或圈足,窄盖。器身常饰有环带纹等。

带隔铜方甗(yǎn)。是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流行于商至汉代,相当于现代的蒸锅。每件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称为“甑”,盛放待蒸的食物;其底部是“箅”,有若干通气的孔;下部分为“鬲”,用以煮水。甗在商代早期至西周晚期,基本上都是甗鬲合体的,春秋早期以后则多为甑鬲分体式。商代甗多为圆形,西周中期开始出现方甗。

铜簠。食器。出现于西周早期,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在战国晚期以后消失。一般呈长方盒形,盖身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为一体,分来则为两个器皿。

0 阅读:4

天听大豫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