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卿这位开国大将,真是智勇双全。他使了一招离间计,直接让叛徒张清荣走上了绝路。说起张清荣,这家伙可是解放军里建国后叛逃到台湾的最高级别将领,罗瑞卿对他可是恨得牙痒痒。
这家伙本来能有个大好前程,但可惜心思不正,不光乱用手里的权力,而且在受到处分后,对我党的严明纪律满腹牢骚。最终选择背叛,也是在意料之中。
到了台湾以后,他的情况其实并没有像蒋介石保证的那样乐观。
老蒋这个人挺自私,他只在乎那些能给他带来好处的人。一旦张清荣没法再给他帮忙了,他就会立马把张清荣像扔垃圾一样甩掉,一点情面都不留。
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张清荣这才彻底明白过来,心里后悔死了自己当初做的那个决定。他好歹也是个解放军将领,怎么就头脑一热跑到台湾去找蒋介石了呢?他这一辈子,最后会落得个啥下场呢?
【不怀好意,叛逃台湾】
1957年冬天12月份的时候,福建的军区里头出了件大事儿。
岸边,军区指挥部的人拿着大扩音器,朝着海上慢慢开远的一艘船大声喊。那船上只有一位,是军区炮兵师的师长,也是个解放军的中校。
真没想到,他居然毫不犹豫地直奔台湾,那里是蒋介石统领的队伍所在地。
不管后面的战友怎么呼喊,怎么劝他,他都没反应,他心里头,那些战友的情谊早就没了影儿,现在这些人,在他眼里,都成了他追求大富大贵的绊脚石。
一个多月前,他心里就盘算着要跑到台湾去。花了一个月时间,他悄悄地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今天终于付诸行动了。他现在是既忐忑又激动。
他先动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海边偷偷藏了条船。接着,他借着军队日常巡查的机会,一次次仔细查看那船的各个部位,还偷偷往船上放了不少日常用的东西。
后来,他就一直在找机会,等个合适的时机叛逃。
这天,他和一名士兵在海边走着查看情况,他突然找了个理由,让士兵去别的地方看看。趁这机会,他动作麻利地解开船绳,然后自己跳上船,飞快地划离海岸。
等士兵回过神来,他早就没影了,士兵赶紧给军区指挥中心打电话,这才有了后来在岸边对着水里喊话的情况。
张清荣从解放军那儿听说,要是他真去了台湾,蒋介石肯定不会善待他,等把他利用完了,老蒋会立马就把他一脚踢开,绝不留情。
这时候他完全没当回事,压根没把那些劝告记在脑子里。毕竟就在最近,他还偷偷地和老蒋通了气。
听说有位解放军中校打算来台湾找他,蒋介石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为了能给共产党添堵,他是什么都肯干。
他认为,中校手里头肯定藏着不少福建军区的内幕信息,要是能把这些信息用好了,他肯定很快就能发起反击。
再说,有解放军将领跑去跟了蒋介石,这事儿真是让人震惊。如果他拿这事儿大肆宣扬,解放军那边军心肯定会乱。
因此,为了能让张清荣动心,他提出了超值的待遇——工资高高,位置重要,美女相伴,张清荣想要啥就给啥。
张清荣对自己的现状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所以当大授衔的机会来临时,他心里头那股子想要对付共产党的念头就蹭蹭往上冒。
1955年,全国搞军衔授予那会儿,张清荣这家伙立了好多大功,可最后就给了个中校。按道理讲,就凭他那些功劳,怎么也得混个大校以上的军衔才对啊。
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共产党的高层在故意为难自己,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然而,他却忽略了自身曾犯下的重大错误。
1953年,国家开始在全国实施一套全新的粮食管理制度。
为了省着点儿用资源,保证粮食一点都不浪费,都用到刀刃上,政府就想了个办法,给各个地方都定了粮食买卖的标准。这样,大家就知道该买多少、卖多少了,计划经济就是这么搞起来的。
张清荣在河北保定老家的村子,因为这事儿闹得大家心里头很不痛快,怨声载道。
村民们觉得,吃饭是天大的事,政府要是把粮食都管起来,那就是要管他们的饭碗,他们心里头不情愿。政府为了大家好,想得长远,要全国一起发展,但这些村民们根本理解不了,也顾不上什么大局。
村里有个村民脑筋一转,想到他们那儿有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叫张清荣,现在军队里头混得挺不错的,官当得挺大。要是能说动他回来帮个忙,出面去争取一下,说不定他们整个村子就能躲过这个政策,不被算在内了。
后来,我们几个人就一起出远门去找张清荣了。
村民们对政策的意思不太清楚,这挺正常的,要是党内干部能多跟他们讲讲,他们肯定能明白,也不会无理取闹。但奇怪的是,张清荣却不去解释,他明明知道规定,还故意违反,而且还拍胸脯保证会帮大家解决难题。
他觉得,村里人碰到难题,会主动来找他帮忙,这就是在信赖他,也是对他身份的肯定。这让他身上的那种爱管闲事和想当英雄的念头,表现得特别明显。
他跟走在前面的那位老乡讲道:
我写了封亲笔信给你们,拿好了。要是地方政府找你们要粮食,或者限制你们买粮食,就把这信亮出来。我张清荣给你们打包票,保管没人敢动你们一根汗毛。
讲这些话的时候,张清荣满脸自豪,仗着自己的地位,狂妄得不行。
他给了村民们保证后,大家心里有了底,就开始敢跟地方政府对着干了。这样一来,在这个村子里推行政策,那真是难上加难。
发现对面村的村民背后有张清荣撑腰后,领导们干脆直接把情况上报给了军委,想让军委的领导来帮忙解决。这么一来,张清荣做的那些荒唐事情,就全都藏不住了。
他不得不经历了一番深刻的思想改造,被关了起来反思,还得写下承诺书,承认并反省自己的过错。当然了,惩罚肯定是少不了的,身为共产党的干部,明知故犯,那惩罚只会更重。
由于这件事情,他的军职等级评定结果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他心里盘算着,凭着自己的赫赫战功,混个大校以上的军衔那简直是手到擒来。但话说回来,他的行为作风确实让中央军委心里没底。所以最后能给他个中校军衔,也算是军委对他格外开恩了。
他不懂得感激,对我党诸多不满,从那以后,在军区搞建设时,他总是能避开就避开,犯下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失误。
福建军区的大佬们隔三差五就收到举报张清荣的信,也跟他聊了好多回,但都没啥效果,他还是老样子,行为十分糟糕。
慢慢地,张清荣心里也明白了,自己在解放军里可能混不下去了。就在这时,他听了一个来自台湾的电台节目,这个节目给了他启发,最后让他下定了决心,逃到了台湾。
【荣华富贵,自大狂妄】
蒋介石给了张清荣保证后,张清荣就安心地离开大陆了。对蒋介石而言,张清荣这时候来,真是来得正好,所以他肯定会说到做到,好好款待张清荣。
不说他在物质上给的好处,光是他亲自出面接待这一点,就让很多国民党军队里的高级将领都羡慕不已,他们可没这待遇。
因此,当张清荣抵达台湾时,他满心欢喜,得意洋洋,那神情仿佛就在说他是多么的自负和嚣张。
蒋介石不光自己出面处理,还特地召集了一帮记者,让他们大肆报道张清荣逃跑的事情,目的是想让所有人都了解,说解放军内部不团结。
结果记者的相机差点贴到张清荣脸上了,把他的模样拍得明明白白。咱们军队的将领们瞧见了这些报道,一个个气得直咬牙,纷纷指责张清荣太不识趣了。
没过几天,蒋介石就来兑现他之前说的物质援助了。
他拎了500两黄金给张清荣,特别爽快地往张清荣那边一放,跟他说不用客气,直接都拿走。
张清荣一直对国民党的财富眼红不已,这次他可真是一点不客气,全都收下了,脸上乐开了花。
此外,蒋介石还给他引荐了一位大名鼎鼎的美女,想促成两人的好事,打算用美人和财富把他的心思紧紧绑住。
刚到台湾那会儿,张清荣还稍微克制了点,但过了大概两三个月,他就露出了本来面目。
有一次,他碰到点个人的私事,得找一位国民党里的头头儿搭把手。
这位领导平时在蒋介石那儿挺吃得开,大家都得对他恭恭敬敬的。但张清荣这人傲慢得很,根本没看上他。因此,就算是找他办事,张清荣说话也一点不客气,听起来就像是在下命令一样。
干部心里头火冒三丈,于是就应付了事,不肯直接回答。张清荣看他这副模样,气得胡子都快竖起来了,眼睛瞪得圆圆的,他猛地一拍桌子,硬是要对方给个明确答复。为了镇住对方,张清荣还搬出了蒋介石的名字,想以此让对方收敛点。
你们那个蒋委员长特意邀请了我,他对我那是相当敬重,按道理说,你们所有人也都该这样对我。你算哪根葱,居然敢在我面前大呼小叫的。
回头一看,那位干部立马就把他讲的话,一字不差地跟蒋介石说了。
老蒋对他好,其实并不是真心觉得他不错,更不是打心底尊重他。说白了,就是因为他能当个“背锅侠”,用来抹黑解放军的形象。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老蒋根本不会给他好脸色看。
他真没意识到,自己惹毛了老蒋,还跟个没事人一样。
台湾那边局势微妙,人与人打交道真是复杂得很。他的处境,加上蒋介石对他的看法一变再变,这些个重要情报,都是通过特工同志,直接送到了党内头头脑脑的手里。
对于那种背叛组织的人,没啥好同情的,也没必要继续留着。罗瑞卿同志觉得,党中央可以趁这个机会,把张清荣这个麻烦给处理掉。
接下来,就要开始对张清荣实施一个离间计划了。
【死于非命,自作自受】
1958年快结束那会儿,中央开始在老百姓中间传开这样一个事儿。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在大陆秘密布置了不少探子,但我们也不会坐以待毙,没有应对办法。我们党的同志也在国民党高层里巧妙安排了卧底。
说到具体是谁,我们肯定不会随便说出去。但蒋介石的一举一动,还有国民党高层的那些事儿,我们都门儿清。
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存疑,因为这是我党为了某种目的而故意放出的消息,意在引起蒋介石的疑虑。
跟老蒋打交道这么多年,我们党里的头头脑脑心里都门儿清,这家伙最大的毛病就是太多疑。就连那些跟他一起拼死拼活打天下的老兄弟,他要是觉得不对劲儿,说砍就砍,绝不含糊。就更别提那些从大陆跑到台湾的,被他看作叛徒的家伙了,他怎么可能对他们百分百放心呢。
蒋介石本来就对张清荣心有不满,而且张清荣那边啥有价值的信息都掏不出来,这让蒋介石更加火大。
现在因为这消息一搅和,老蒋的主意又改了。
以前他认为张清荣一无是处,就像扶不起的阿斗,没必要给他太多重任,只要让他过得舒服,吃好喝好,等到关键时候,再拿他出来制造点舆论风波就妥了。
现在,他打心底里觉得张清荣就是共产党的间谍。以前他总说对机密情报一无所知,现在看来,那都是他在装傻充愣,故意不透露。平时他表现得一无是处,原来都是装的,只是为了掩盖真实身份。
看来,这家伙确实不能在这儿多待。
蒋介石心里越琢磨越不对劲,立马就下了命令,让上头那些大部门赶紧把张清荣给抓起来,他自己要亲自去拷问他。
他突然变了脸,不再像以前那样和和气气,而是拿出一根浸了盐水的鞭子,还有一个烧得火红的铁夹子,外加一大桶装满辣椒水的东西,统统放到了张清荣的眼前。
解放军里那位吓得脸色苍白的叛徒心里慌得很,但他掌握的信息真的不多,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全招供了。现在,就算蒋介石再怎么严刑拷打,也别想从他嘴里再掏出半点东西。
老蒋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哪还有心思听他解释?说实话,蒋介石压根儿接受不了自己被共产党耍了这事儿。
看到严刑拷打没啥效果,蒋介石摆了摆手,让士兵把张清荣处理掉。弄完这些后,他揉了揉眉心,觉得挺累的。
罗瑞卿巧妙使了一招离间计,让蒋介石不知不觉就中了圈套,同时也把叛徒张清荣给送上了绝路。
自从国家成立,他就是我军里逃跑得最厉害的那个人。他的这种出卖行为,真的让人看不起。他得到的所有报应,都是自己找的,别人根本不会同情他一丝一毫。
五十万两的金子,还有个漂亮又贤惠的媳妇儿,这些他都没法再享受了。等他一走,那些钱财啊、名声啊,啥都不算数了,全都没意义了。
他抛弃了自己的初衷,站错了边,追求的那些东西,说到底都是一场空。
当张清荣知道自己快走到生命尽头时,他回想起了自己大半辈子都在军营里度过,那些激荡人心的日子一幕幕涌上心头,让他心里特别不是个味儿。
1957年那会儿,他跑了,这事儿成了他一辈子最后悔的决定。但现在说啥都晚了,后悔也没用。
结束的话:到这里,咱们的话题就聊得差不多了。总的来说,咱们讲的东西就是这个意思,希望大家都能够明白。咱们聊的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一些事情。现在,咱们就暂且到这里,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跟大家一起聊聊。
张清荣原本只是红军里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后来到了抗日战场,他冲在前面当团长,带兵打仗。解放战争打完后,他成了大名鼎鼎的炮兵师师长。可谁也没想到,他最后竟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叛徒。张清荣这一辈子,简直就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对于那些革命理想不坚定,对党和人民不忠心的干部,我们党和军队绝不会挽留。他们离开,对军队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他们自己来说,却是倒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