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统、军统、汪伪76号特工总部起源,各自标志性历史事件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26 10:08:39

说起民国那段日子,要是只说北洋军阀那前半截,不提后面的国民党、汪伪政府,还有那打了14年的抗日战争和3年的解放战争,那就不全了。特别是中统、军统,还有汪伪的那个“76号特工总部”,这些要是都不提,那民国历史可就不完整了。

“特工”这个词,说的是那些干着特别活儿、搞定各种特殊差事的人。这是专门职业的一个叫法,不带啥感情色彩,就是个中性词,没啥好坏之分。

由于他们干的活儿既特别又不容易被人发现,所以大家都叫他们“暗地里的人”。——《军统往事》里就是这么说的。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岁月里,有这么一群特别的人,他们经历了许多曲折离奇的真实往事。这些事到如今,仍然是电影电视剧里让观众看得停不下来的热门题材。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中国国民党中央的那个调查统计部门”,大家都叫它“中统”,这是国民党里“CC派”的老大陈果夫和陈立夫掌管的一个全国范围的秘密警察组织。

中统一开始是1928年那会儿,“CC系”里的一些重要人物搞起来的,他们组建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党务调查科。

1927年,民国历史上可算是乱得一团糟。国民党里头,居然冒出了俩政府,三个党部在掐架,还有四个集团互相不对付,整个就是分裂大乱斗。

说的是那时候的两个政权,一个叫“南京政权”,另一个叫“武汉政权”。

说到“三个党部”,其实就是指的“南京的国民党总部”、“武汉的国民党中央”还有“上海的国民党中央”。这三个都是当时国民党的重要机构。

“四大军阀势力”,说的就是蒋介石、李宗仁和白崇禧、冯玉祥、阎锡山这四个大军阀团伙。

“两府三部四集团”为了争夺权力和地盘,竟将仅仅成立15年的民国政权搞得支离破碎,混乱不堪。

8月13号那天,汪精卫和唐生智他们那一派的国民党“武汉这边”,还有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一块儿向国民党的“南京那边”施压。结果,“南京政府”那头儿的蒋介石,没办法,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不再掌权了。

这是蒋介石头一回辞职不干了。

蒋介石在决定辞职的前一天晚上,在他的日记里记下了这样一段话:

现在局势动荡,内部情况混乱,南边北边都一样。咱们得沉得住气,稳稳当当行事,保持不变的态度,瞅准时机再出手,这样肯定能迎来最后的胜利。

蒋介石一卸任,他手下那帮“小跟班”立马慌了神,就像没了头的苍蝇一样乱撞。这里面就有陈果夫和陈立夫这俩兄弟,还有一个那时候不怎么显眼的黄埔军校第六期没毕业的学生,叫戴春风。

戴春风这家伙,黄埔六期没读完就撤了,但他后来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戴笠就是他。咱们先不提他,等后面聊到军统的时候,再好好说道说道他。

陈果夫和陈立夫,他们是蒋介石拜把子兄弟陈其美的亲侄子。蒋介石一卸任,平时受他特别关照的陈家这两兄弟,日子可就变得不好过了。

想要铺好自己的路,就得让蒋介石重新出山。所以,陈果夫和陈立夫开始四处活动,联系蒋介石的旧部下。他们在政府、军队还有文化圈里,拉拢了一大堆坚决支持蒋介石的人,这股政治力量可不容小看,随时准备大干一场。

现在,有些人对这段历史不太清楚,可能会以为“CC”系这个名字是因为陈果夫和陈立夫两兄弟都姓陈。他们想,“陈”字的拼音开头是“C”,“CC”不就是代表陈家两兄弟嘛。

说实话,那种想法真的太片面了,完全不对头!

实际上,陈果夫和陈立夫两兄弟经常和那些支持蒋介石的人,在一个叫做“中心俱乐部”的场所碰头。他们聚在一起喝喝酒,拉拉家常,一边加深彼此间的情谊,一边商量着重要的事情。

“Central Club”其实就是“中央俱乐部”,你也可以说它是“中央酒吧”。因为这个俱乐部的英文简称是“CC”,所以,后来国民党里面的人就把这一伙人叫做“CC派”。

1928年2月份,蒋介石得到了宋子文他们家的支持,还有孔祥熙家族的助力,再加上那个CC系拥戴他的集团,以及江浙那边有钱有势的大老板们的大力支持,他就借着“北伐”这个旗号,又回到了政治舞台上。他重新组建了国民政府,然后自己当上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头儿,还兼着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

蒋介石闷声不响地呆了六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他反复琢磨,觉得得在党内搞一个“秘密组织”,就像明朝的锦衣卫那样,得把一切反对他的人或团体,在还没壮大之前就给他们打压下去,这样才能稳住政权,保证自己说了算。

蒋介石在成名前,曾在上海滩的帮派里混日子。他加入了青帮,认了黄金荣做师父。而且,他还跟陈其美结拜为兄弟,帮陈其美做过杀手的活儿。在1912年1月14日早上,就在上海广慈医院,蒋介石自己动手,干掉了陈其美对头,原来的光复军总司令陶成章。

蒋介石对于在背后耍手段,从身体上除掉政治对手这种做法,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一点也不觉得陌生。

蒋介石重新出山后,就把他的这个念头跟陈果夫、陈立夫说了,他俩一听,别提多高兴了,立马表示全力支持。

【“中统”起源——国民党党务调查科】

1928年春天,蒋介石下了命令,陈果夫和陈立夫就动手把原本归“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管的“国民党党务调查科”给改造成了一个特务组织。

陈果夫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二把手,也就是副部长,而他的弟弟陈立夫呢,则当上了国民党党务调查科的主任。

党务调查科的职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对内防范异己力量党务调查科在内部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主要任务之一是防止和清除党内可能出现的不同政见者或潜在威胁。这包括密切党内成员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那些可能危害党的团结和统一的力量,以确保党的严密性和统一性。通过这一职责的履行,党务调查科有助于维护党的稳定和权威,保障党的各项决策能够顺利执行。二、对外打击中共相关活动除了对内的防范工作外,党务调查科还承担着对外打击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活动的重任。这包括但不限于监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破坏其通讯联络以及抓捕共产党成员等。通过这些措施,党务调查科旨在削弱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力,以维护当时国民政府的统治地位。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针对共产党的打压行为是违背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的,也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个“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其实就是“中统”最开始的样子,也是“中统”的由来。

“国民党中央的组织管理部门”是负责干部事务的,而“国民党党务的监察部门”则是专门搞特务工作的。陈家两兄弟联手合作,很快就掌控了国民党的组织部门和特务部门,一时间权势滔天,整个朝廷都归他们管,人们都说那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

1929年的时候,陈立夫升了官,成了国民党中央党部的秘书长。而原来他管的党务调查科主任这个位子,就交给了张道藩来干。

1930年的时候,国民党里面管党务调查科的头儿换成了徐恩曾。

徐恩曾跟陈果夫、陈立夫是亲戚,他们都是表兄弟关系,而且徐恩曾还跟浙江的大富豪徐新六沾亲带故。说起徐新六,这人在1928年可是跟江浙一带的富豪大佬们一起,大力帮忙让下了台的蒋介石重新掌权。

在这个时期,徐恩曾掌管的“国民党党务调查处”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防范和打压共产党”上。徐恩曾掌权后,给我们党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和损失。

【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

1931年3月份,陈昌浩和张国焘从上海出发,路过武汉,一路前往鄂豫皖苏区去工作。这次路上,负责保护他们安全的是中共上海特科三科的科长,也就是大家说的红队队长顾顺章。

护送任务结束后,顾顺章这人爱热闹,从鄂豫皖地区回上海的路上,经过武汉时,他没急着去上海。相反,他在汉口法租界的德明饭店安顿了下来,用了个假名“化广奇”,还跑到新市场娱乐场所去公开变魔术玩。

王竹樵这个叛徒,碰巧撞见了顾顺章,然后他就偷偷地跟着顾顺章,一直跟啊跟,跟到了德明饭店,顾顺章住的地方。就这样,顾顺章因为被王竹樵出卖,倒霉地被抓住了。

1926年,顾顺章就已经跑到苏联,接受过“契卡”的特工训练。按道理说,他面对审讯应该挺得住,可这家伙太没骨气了。特务还没动手用刑呢,他就跟倒豆子似的,把知道的党组织情况一股脑儿全跟敌人说了。

子全都被发现了。

第二天,武汉那边的特务立马就把中共特科的头头顾顺章被抓后投降的事情,还有审问他的记录,一起用电报传给了南京中山东路上的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大本营。

国民党党务调查科的电讯部门,连着收了5封来自武汉的电报,上面都写着“顶级机密”。按照规矩,这种级别的电报,得由调查科的头儿徐恩曾自己动手解密,别人都不能插手。

还好那天徐恩曾出门处理事情了,没待在调查科。电讯组的人就把那些还没翻译的电报整理好,塞进了卷宗里,然后直接交给了徐恩曾的机要秘书钱壮飞。

钱壮飞是我党的一位地下工作者,当他瞅见卷宗封面上,明晃晃地用两个加粗黑字写着“绝密”时,心里头咯噔一下。凭着他多年特工的经验,直觉告诉他,这卷宗里头的电报,肯定不是一般的东西。

然后,我把门锁上,从里头插上,接着打开那些案件资料,豁出去了,开始拼命翻译那些电报。

那五份电报内容又长又具体,钱壮飞翻译完后,立马吓得浑身冷汗直冒。

要是这五份电报现在被徐恩曾拿到,那中共上海的那个临时中央,还有咱们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眨眼功夫就得被敌人给端了。到时候,那场面可就得乱套了,不知道得有多少同志要遭殃,性命难保啊。

情况紧急,钱壮飞迅速地把卷宗原封不动地装好,跟平常一样塞进了徐恩曾办公桌的抽屉,随后马不停蹄地溜出了调查科大楼,默默登上了前往上海的班车。

钱壮飞怕被特务盯上,所以在客车还没到上海市中心,在郊区那块儿就提前下车了。他迈开腿走进市区,然后火速给李克农送去了这个关键消息。

因为情报送得及时,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头头瞿秋白他们,还有周恩来、李克农这些中央特科的领导,以及一些能联系上的秘密据点,都赶紧挪了窝。

不过,因为秘密工作的特别性质,好多都是单独行动的党员,他们隐藏在上海、南京的各个行业里头,用各种身份打掩护。可惜啊,这些人没能及时收到风声,更别提早点撤走了……

徐恩曾依据顾顺章的交代,拉上租界里的英法警察,一块儿在上海和南京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抓捕行动。

上海那阵子的中共临时中央和各个中央部门,连带着中央特科的老窝,都让敌人给突然袭击了,他们的电台也被敌人给搜了出来。瞿秋白、周恩来、李克农他们藏身的地方也被翻了个底朝天,上海和南京的地下党组织,那会儿几乎被敌人一锅端了。

结果,因为“顾顺章事件”,我党在上海和南京的地下工作者有很多人被抓,加起来差不多有一千人。

真是让人恼火,那时候“中统”还没搞起来,就只是个“调查科”。戴笠后来的“军统”,一开始也不过是个小团体,“力行社”而已。不论是“调查科”还是“力行社”,在那个时候,它们的组织架构和情报网络都远远没成型,更别说完善了。

不过,顾顺章这家伙背叛后,可害人不浅。他之前在苏联专门学过“契卡”(就是克格勃的前身)那套,没想到转头就帮徐恩曾和戴笠大忙。没多长时间,他就把他们的组织结构给整得井井有条,业务培训也上了正轨,更是在上海和南京建起了密密麻麻的联络点和联系网。

顾顺章这家伙,一边跟徐恩曾套近乎,一边又想讨戴笠的欢心。结果这么一来二去,戴笠心里头就不痛快了,干脆直接把他给甩了。

徐恩曾早就看不惯顾顺章那种两边讨好的做法,心里头憋着气呢。不论是徐恩曾还是戴笠,对那些从共产党那边过来的“反水分子”,从来就没真正当过自家人。等把他们的利用价值榨干了,这些人往往没啥好果子吃。

没错,1935年6月那会儿,顾顺章因为两根铁链穿过肩胛骨,最后在苏州监狱里头,被徐恩曾找了个“跟共产党勾结”的罪名,悄悄地给解决掉了。这结果,说起来真是又好笑又可悲。

徐恩曾和他管的党务调查科因为成功搞定了一个大案子——上海那个超级匪谍案,还把中共临时中央给逼出了上海,所以得到了蒋介石的表扬和奖励。

1935年夏天7月份,因为有了足够的钱,“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就变成了“国民党党务调查处”,徐恩曾也当上了处长。

1937年春天4月份,徐恩曾管的“党务调查处”跟戴笠的“力行社”合到了一块儿,成了新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是陈立夫来当的。

【此“军统”非彼“军统”】

来来来,注意啦,我给大家提炼下关键信息——

1937年4月那会儿建起来的那个“军统”,跟后来戴笠掌管的那个“军统”不是一码事。

现在说的这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大家习惯叫它“大军统”,它和后来戴笠管的那个“小军统”可完全是两码事。

在这个“大总管”手下,分为三个部门来管理:

第一块地方是党务管理部门,那里的头头叫徐恩曾。

这个机构是从以前的“国民党党务调查处”改造过来的,还是由徐恩曾当头儿。它的工作还是老样子,对内防着那些不同心的人,对外则严整中共。

第二个部门是特务处,这个部门的头儿是戴笠。

这个机构是从以前的“力行社”变化过来的,戴笠还是当上了处长。其中,第二处被大家叫做军警处,主要就是负责收集军事方面的情报,还有执行一些具体的任务。

第三块地方,管邮件检查的头儿,叫丁默邨。

邮检部门呢,主要就是查邮件、包裹这些,还有监听电话、电报啥的,这个部门的头儿是丁默邨。

以前,丁默邨和李士群都是徐恩曾手底下的情报小分队成员。徐恩曾让他们俩,借着丁默邨“中学校长”这个明面上的身份,弄了个叫《社会新闻》的杂志。这杂志呢,主要就是发一些歪曲事实、诋毁我们党的文章。

丁默邨和李士群原来都是我们党早期的成员,但后来他们变了心,投靠了敌人。在徐恩曾那里,他们俩一直没得到啥大机会。等上海被敌人占领后,他俩就立马去抱汪伪的大腿,一起搞了个叫“76号特工总部”的机构。

咱们先把丁默邨和李士群放一边,等讲到汪伪政权的“76号特工总部”时再仔细聊聊他们。

【“大军统”改组——中统、军统正式成立】

1937年秋天,抗战全面打响后,为了挡住日本间谍和汉奸的捣乱,让工作跑得更快,抗战力量更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打算重组那个“大军统”,并且计划着给它扩大规模。

1938年3月份,29号那天,国民党开了个全国临时大会,会上大家商量决定,把原来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给拆了,重新分成几块。然后呢,又新建立了三个专门干特殊任务的部门。

一、国民党中央的那个调查统计部门

“国民党中央的那个调查统计机构”,大家都叫它“中统”。这个机构是从以前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里头,专门管党务的那个部门扩大来的。它现在归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管。

国民党中央的秘书长朱家骅同时管着那个局,当局长,而徐恩曾呢,他是副局长,主要负责局里的日常事情,挑大梁的是他。

到这时候,“中统”就算正式建起来了。

二、国民党军事上的那个调查统计部门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务机构”的简称,它一开始只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那个大机构)里面第二个部门,也就是特务处,后来这个部门变大了,就成了单独的机构。它还是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管。

陈立夫担任了局长一职,而戴笠则是副局长。不过,戴笠才是那个真正负责处理日常工作的领头人。

到这个时候,“军事统计调查局”就算正式建起来了。

三、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委员会有个特别检查部门

“特检处”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别检查处”的简称,它其实是从以前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大军统的第三处邮检处发展过来的。后来,它就被划到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下面。

丁默邨之前担任的是邮检处处长,后来他被调去做了特检处处长。

咱们再聊聊那个“中统”。

徐恩曾确实是蒋介石身边的一个铁杆追随者,他在任职那会儿,对蒋介石那叫一个死心塌地。他在国民党高层悄悄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人,专门盯着党内那些跟蒋介石不对付的人,随时给蒋介石打小报告。

对外头,他们使尽浑身解数,狠命打压、摧毁中共的秘密组织,四处搜捕杀害民主人士,全力给蒋介石那套“要先稳住家里才能对外动手”的说法卖命。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多到数都数不清。

因为工作表现出色,他在1940年得到了国民政府行政院的看重,被任命为交通部的二把手,也就是政务次长。

徐恩曾不光是中统局的副局长,还是交通部政务次长,并且,他还在好几个部门里担着不少重要的官职。

不过,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在1945年2月时,被蒋介石突然下令,“撤销徐恩曾所有职务,以后也不准再用”,就这样,他长达15年的特务工作画上了句号。

这事儿其实挺简单,重庆那边的军统总部发现了一批货物,是从中印缅那条边境线上偷偷运进来的美国支援咱们的东西。

没想到连军事援助物资都敢暗中贩卖,蒋介石大发雷霆,直接命令戴笠顺着线索彻底追查。这一查,竟然发现徐恩曾的家人也卷入了这事儿……

徐恩曾被撤掉所有职务后,叶秀峰就接了他的班,当上了局长。

叶秀峰掌管“中统局”后,那曾经威风凛凛的势力,却像是被风吹散的云烟,一路下滑,越来越不行。

【“中统局”改“党通局”,再改“内政部调查局”,直至“寿终正寝”退出历史舞台】

1947年春天4月份,国民党把原来的“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名字给换了,新名叫“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员通讯局”,大家伙儿都管它叫“党通局”。这次换名后,叶秀峰就当上了这个局的局长。

按照中华民国宪法的规矩,第四十九条说了,要是总统因为啥事儿不能干活了,那就得副总统来顶替他的位置。所以从这个月二十一号开始,李副总统就开始代理总统的工作了。

这次是蒋介石领导国民党后,第三次主动离开权力中心。他之前已经有过两次这样的举动,但这次同样引起了广泛。自从他掌控国民党政权以来,每一次的下野都意味着政局的重大变动。而这一次,也不例外。虽然蒋介石离开了权力的舞台,但关于他的讨论和猜测却并未因此减少。人们都在着他下一步的行动,以及这会对国民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毕竟,他的每一次决策,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1949年5月份,那时候李宗仁代理总统职位。他为了表明要结束国民党的单独统治,开始搞宪政,就把那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员通讯局”给整改了,改成了“内政部调查局”。这个新局子是归国民政府行政院管的,局长呢,选了季源溥来当。

于是呢,就把“党通局”的管理方式从“党管”变成了“政管”,也就是从原来的“党务系统”转到了“政府系统”里。

但是,事情还没结束呢!

1949年8月20号,台北圆山那里开了个会,会上决定把“内政部调查局”和“保密局”两个单位合并成一个,新名字叫“国民党政治行动委员会”。

后来,高雄那边搞了个情报组织,唐纵挑了大梁,当上了委员会主任。蒋经国、周至柔、郑介民、毛人凤、叶秀峰、张镇、毛森、陶一珊、彭孟缉这些人呢,也都成了主任委员,一块儿管事儿。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各种情报工作都管起来,让它们变得更完善、更有力”。

1950年的时候,“国民党政治行动委员会”这个名字就变了,改成了“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而领导这个新组的是唐纵,他成了组长。

“中统”到这里就算是走到了尽头,完全从历史中消失了。

【“中统”与“军统”在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国家公职人员,后者是军队现役军人】

“中统”跟“军统”虽说都是搞特务工作的,但它们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中统”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管的情报部门,而“军统”呢,是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管的情报部门。

“中统”一开始归“党”管,后来就变成了“政”管的一个部门,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公务员,他们的身份是公开的,大家都知道。

“军统”呢,从头到尾就是个“军管”单位,一开始归军事委员会管,后来转到了国防部手下。里面的人都是现役的军人,他们干的活儿是军队的情报工作,这事儿得保密,不能往外说。

得说清楚,从1938年开始,“大军统”被拆成了三块,从那以后,“中统”就不再是军队里的一部分了,里面的人也不再是军人。

中统主要是管警察那块儿,跟军队不沾边儿。这事儿在1938年时候就明确了,当时“大军统”被拆成了三部分,规定得清清楚楚,就是说中统不插手军队的事儿。

国民党有个机构叫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大家通常叫它中统,这个机构是直接归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管的。

国民政府有个军事委员会下属的部门,叫调查统计局,大家都叫它军统。这个军统啊,是直接归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管的。

国民政府军委会有个特别检查处,它归军委会办公厅管。

中统是党务系统的一部分,而军统和特检处呢,它们归军队系统管理。

因此,现在电视剧里,只要看到1938年之后“中统”的人还穿着国军制服,那肯定是不对的,纯粹是乱来,属于粗制滥造的烂片,大家直接跳过不看算了!

【尾声】

陈果夫是“中统”的创办人,他和弟弟陈立夫长时间掌控着国民党的党内事务。他们和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四个人,大家通常把他们叫做“四大家族”。

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后,蒋介石就开始重新整顿国民党,主要是为了给儿子蒋经国铺平以后的领导路。为了确保蒋经国的地位,他首先就拿“CC系”的人开刀。

眨眼功夫,陈氏两兄弟的权力就全没了。

陈果夫没了权力地位后,就没了赚钱的门路。再加上他一直有肺病,得经常住院,钱很快就花光了。这样一来,家里头经济就紧张了起来,陷入了困境。

陈果夫在台湾遭遇了政治、经济和健康上的三大困境,结果他在台湾呆了不到两年,就在1951年8月28日去世了,当时只有59岁。

陈立夫的弟弟看到蒋介石铁了心要整顿“CC系”,手段也相当狠辣,心里明白形势对自己非常不利,根本没办法对抗。于是,他选择去美国,想避开这场灾祸。

陈立夫跑到美国搞了个小鸡场,他老婆呢,就在家做豆腐乳和粽子,然后卖给周围的中餐馆。夫妻俩就靠这个过日子,虽说日子简单,但比起在台北卷进政治斗争里的大哥陈果夫,他们要自在多了。

1961年的时候,陈立夫的父亲陈其业身体出了大问题,病得很重。这次,陈立夫终于得到允许,可以回台湾去看看他了。

1966年,陈立夫又一次回到台湾,给蒋介石庆祝八十岁的生日。

1969年,陈立夫带着他夫人得到了许可,回台湾安家落户了。

陈立夫到了晚年,每天都会读读书来消遣,对政治上的事情不再过问。他最大的兴趣就是研究中医,而且还当上了“台湾中国医药学院”的董事长。在这个位置上,他使劲儿推广中医养生,想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中医文化。

陈立夫到了晚年,一直热心推动两岸统一。在岛上,他被大家叫做“以前反共,现在却成了联共的领头人”!

2001年2月8日晚上9点,陈立夫在台中市的中国医药学院附属医院里安详离世,他活到了101岁的高龄。

徐恩曾被蒋介石撤了所有职务后,心情就一直不好。他从以前那个有权有势的大人物,变成了现在没人搭理的小透明。那段时间,他晚上经常睡不着,心情也一直很低落,得靠吃药才能稳住情绪。

1949年3月份,徐恩曾和老婆费侠从上海搬到了台湾。因为他们家底厚实,钱多得花不完,所以从那时候起,他们就不再管政治上的事情了,一门心思享受生活,和家人一起过上了逍遥自在的土豪日子。到了1985年,徐恩曾因为生病去世了,那时候他已经89岁高龄了。

叶秀峰在1949年跑到台湾后,就当上了“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头头,他帮一把手唐纵把岛上的各种特工都整合到了一起。

1950年的时候,“国民党政治行动委员会”变成了“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叶秀峰呢,他就不当官了,开始经商,还搞起了新闻。他自己弄了个“海外世界新闻社”,后来还当过台湾“新闻通讯事业协会”的理事长,以及“中国广播公司”的监察人员。

1990年2月8号,叶秀峰在台北去世,享年90岁。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