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叫嚣让儿子当“101%美国人”的中国教授,如今在美国过得咋样?

人物说历史 2025-04-08 14:07:10

文|人物娱记

编辑|人物娱记

2018年,东北财经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徐思远,因在社交媒体高调宣布“要让儿子成为101%的美国人”而引发网友大量的批判。

他卖掉北京房产,携怀孕妻子移民美国,并公开宣称“中国文化低级”“必须彻底抛弃中国身份”。

七年过去,这位曾风光无限的学者,如今却在美国社会底层挣扎求生。

2018年之前,徐思远的人生堪称顺遂。他在东北财经大学担任教授,年薪丰厚,北京房产价值千万,学术成果常与郎咸平等名家并列。

但是在他的课堂上却充斥着对中国文化的贬低。他声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是低级的”“中国人骨子里缺乏自由”,甚至要求学生“以成为美国人为荣”。

转折点出现在一场国际学术会议,当他看到欧美学者佩戴名表、谈笑风生时,内心涌起强烈自卑:“我在中国永远无法获得这样的地位。”

此时,妻子怀孕的消息让他找到了移民的借口——“孩子必须在美国出生,接受纯正的美式教育。”

尽管妻子反对,徐思远仍以离婚威胁,最终变卖房产、辞去教职,带着全家登上飞往美国的航班。

初到美国,徐思远信心满满,他在社交平台晒出自由女神像的照片,配文:“真正的自由,从呼吸美国空气开始!”

但现实迅速击碎幻想,他投递的简历石沉大海,美国高校对他的中国学术背景毫无兴趣。一名面试官直言:“你的研究模型不符合美国市场。”

积蓄很快耗尽,为支付新生儿医疗费,他被迫隐瞒非法滞留身份,在唐人街中餐馆洗碗。

油腻的厨房里,他戴着橡胶手套,听着老板用粤语呵斥:“动作快点!你以为你还是教授?”

此后,他辗转送外卖、开网约车,每天工作14小时,时薪仅9美元。

一次送餐途中,他因超速被警察拦下,对方看到他破旧的车和脏兮兮的外卖服,嘲讽道:“你们中国人就爱抢活干。”

生活的困顿让徐思远愈加偏激,他在社交平台疯狂攻击中国,甚至称“后悔生为中国人”。

为证明“忠诚”,他禁止儿子学中文、吃中餐,并上传视频展示儿子背诵美国国歌的画面。网友痛骂他“卖国求荣”,他却回复:“你们嫉妒我能呼吸自由的空气!”

妻子因长期压力患上抑郁症,一次争吵中,她摔碎碗碟哭喊:“你连孩子的奶粉钱都赚不到,还谈什么美国梦!”

徐思远则怒吼:“至少我不会让儿子变成愚昧的中国人!”最终,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他独自蜷缩在纽约皇后区的地下室,靠救济食品券度日。

2024年,徐思远罕见地在一篇中文博客中写道:“我像个小丑,以为割断文化脐带就能重生。”他承认,美国社会从未真正接纳他——“我的黄皮肤和口音,永远是‘外来者’的标签。”

某日送外卖时,他偶然听到客户播放的中文歌曲《故乡的云》,突然蹲在路边痛哭。

他试图联系国内亲友,却发现已被拉黑;想回国,却因非法滞留记录被拒签。

如今,他白天在加油站打工,夜晚缩在二手沙发里刷中国短视频,看到东北酸菜锅的画面时,会偷偷抹眼泪。

有人认为他是“投机者的报应”,也有人同情他“被幻觉吞噬的悲剧”。

徐思远试图用极端割裂换取认同,却沦为中美文化夹缝中的“边缘人”。

美国社会看重多元背景,但前提是保有自身文化根基。如特拉华大学教授观察到的:“中国留学生若自我封闭,只会加剧被排斥。”

中国学术成就难以直接兑换为海外竞争力,美国高校更看重本土化研究能力,而非机械照搬理论——这正是徐思远求职失败的主因。

从洗碗工到外卖员,徐思远的遭遇并非个例。《纽约时报》曾统计,逾三成中国高学历移民因职场歧视从事低端工作。盲目崇拜西方,往往导致认知失调。

徐思远曾在博客写道:“我亲手挖掉自己的根,才发现空中楼阁无处立足。”

他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迷失,更警示着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的复杂性——真正的自由,从尊重自我开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