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直播乱象横生,现场环境惨不忍睹,当地藏民:我们也没办法

人物说历史 2025-04-13 17:14:35

文|人物娱记

编辑|人物娱记

“直播3小时赚2万,代价是毁掉一片雪山!”2025年4月,西藏墨脱县嘎隆拉雪山脚下,一场由流量狂欢引发的生态灾难正悄然蔓延。

当镜头对准雪山美景时,观众看不见的是满地破碎的易拉罐、被雪水浸透的食品包装袋,以及主播们挖雪搭建的临时直播间留下的黑色坑洞。

当地藏民摇头叹息:“我们劝过,可他们根本不在乎。”

2025年4月,自驾游博主田丰带着对嘎隆拉雪山的向往抵达墨脱,却被眼前的场景惊呆——雪地里散落着桌椅、煤气罐,甚至还有排泄物。

牧民指着远处几十个坑洞说:“一到晚上10点,三四十个主播就来这里挖雪搭棚子,直播完就走,垃圾全扔这儿。”

田丰用手机记录下一切:主播们举着补光灯,在零下十几度的雪地里嘶吼着打PK,桌上摆满自热火锅和啤酒罐。

凌晨下播后,他们钻进附近县城的宾馆,留下成堆的垃圾被风雪掩埋。

一名女主播对着镜头大喊“家人们点点赞”,转身却将泡面桶踢进雪堆。田丰说:“他们眼里只有流量,雪山不过是背景板。”

这不是第一次曝光,2024年4月,博主杨帆曾在此清理出44袋垃圾,装满一辆皮卡车;同年7月,金沙江边甚至出现环卫车偷倒垃圾的丑闻。

但乱象始终未绝。牧民扎西回忆,有主播为拍“秘境探险”视频,故意将帐篷扎在冰川边缘,“雪崩预警贴了也没用,他们说这样才有流量”。

更讽刺的是,墨脱县2025年3月刚启动“旅游形象大使”评选,要求参赛者“宣传自然之美”。

然而,当官方在县城呼吁文明时,雪山脚下的主播们正用铁锹挖出半米深的雪坑——这些坑洞在春季融雪后会变成泥潭,加速水土流失。

“雪山是我们的神山,可我们拦不住他们。”牧民卓玛蹲在地上捡拾塑料袋,她的牦牛曾因误食垃圾死亡。她试图劝阻主播,反被嘲讽:“你们不就是想收场地费吗?”

波密县政府工作人员坦言,曾多次劝返主播,但收效甚微:“他们专挑深夜直播,巡逻队一走又回来。”

2023年,西藏那曲3名主播因低俗直播被约谈,但罚款200元的处罚显然缺乏威慑力。

田丰和8名志愿者花了一上午清理出6袋垃圾,最恶心的是用雪掩盖的人类排泄物。“没有厕所,他们就地解决。”他说。

而在2024年,志愿者杨帆清理时还发现被丢弃的直播设备,支架上贴着某平台“热门主播”的标签。

当地环保组织“雪域守护者”成员次仁算了一笔账:一个主播团队日均产生5公斤垃圾,按旺季50组主播计算,三个月就能堆满半个足球场。“我们捡的速度赶不上他们扔的速度。”

为什么主播们前仆后继?答案藏在数据里:某平台数据显示,“雪山直播”话题播放量超20亿,主播“墨脱小王子”靠雪地吃播单日打赏收入破万元。

平台算法偏爱“奇观”,而冰川、暴风雪、高原反应恰好满足猎奇心理。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基础设施缺失。嘎隆拉隧道口无垃圾桶、无厕所,主播辩解“没地方扔”,却对自带垃圾袋的建议嗤之以鼻:“带这些还怎么拍视频?”

当田丰将清理后的雪山照片发上网时,评论区吵成两派。有人怒斥主播“没底线”,也有人质疑:“没有直播,你们知道墨脱在哪儿吗?”

这场博弈中,雪山沉默着融化。而某个深夜,新一批主播再次扛着设备爬上雪坡,补光灯亮起的瞬间,满地垃圾又隐入黑暗。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