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钱人也需要保险?人生的各阶段保险又该怎么买?

寻琴观看商业 2025-04-04 01:42:1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提及保险时,不少人会本能地认为购买保险是一种吃亏的行为。这种观念的产生,本质上源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

毕竟,保险所涉及的场景,诸如意外被车撞、罹患疾病等,都是人们潜意识里想要回避的负面事件,谈论过多难免让人感到不适。

许多人在面对保险时,内心都会有诸多疑虑。他们觉得与其购买保险,不如将钱用于投资,或者干脆存起来、花掉。这种心态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原因。

其一,保险并非场景化产品。以购买奶茶为例,付款后能立即享受到饮品,消费体验直观且即时。

而保险与之不同,购买后似乎看不到、摸不着实际的东西,并且很多人在购买多年后都未曾用上,便觉得保险毫无用处。但实际上,保险未被使用恰恰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意味着投保人平安无事。

其二,大多数人并未真正理解保险这一工具的核心作用。与投资相比,投资更顺应人性,因为它具有赚钱的可能性,能够满足人们对财富增长的追求,是一种积极的“进攻”行为。

而保险则侧重于“防守”,它的主要功能是在风险发生时,为人们提供经济上的保障,以减轻损失。

然而,由于人类大脑天生会忽略负面信息,对于疾病、意外等不愉快的话题往往避之不及,这就导致人们难以主动去思考保险的价值,也就无法真正领会保险这一工具的用途。

那么,人们通常在什么时候才会开始认真考虑购买保险呢?

一般来说,毕业之后,人们开始独立面对生活,此时会逐渐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但这种意识还不够强烈。而当迎来新生命,成为父母后,家庭责任的增加会使人们深刻认识到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来保障家人的未来,购买保险便会提上日程。

此外,当身边亲近的人遭遇意外,亲眼目睹医院里那些被病痛折磨的场景,或者自己体检后发现健康状况并非想象中那么理想时,人们也会开始重视保险。

从理财的角度来看,保险与投资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如果将一个人的整体财富配置比作一支足球队,那么投资产品,如股票、期货等,就如同球队中的前锋,具有较强的进攻性,追求高收益。

而稳健的债券型基金、固收产品,以及保险,则类似于后卫和守门员,起到防守和保障的作用。它们在财富配置中都不可或缺,各自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保险不仅能够保障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还具有保证和保全财富的作用。

对于高收入人群而言,他们可能认为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足够强,购买重疾险等保险产品并非必需。然而,他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对现有财富的控制和管理能力。

现实中,有许多曾经富有的人,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富管理能力,最终陷入财务困境。而保险在此时就能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够为财富提供托底保障,无论是保障人的健康,还是保护家庭资产免受企业经营风险、婚姻变故等因素的影响。

以企业主为例,他们面临着企业经营不善可能导致家庭资产连带负债的风险,因为在中国,许多私营企业存在家企不分的问题,家庭资产与企业资产未能有效隔离。此外,有钱人的婚姻也常常面临资产分割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如设置投保人、被保险人等,实现财富的定向、定量传承,避免因婚姻破裂等原因导致财富大幅缩水。

在继承问题上,保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富一代逐渐进入退休接班阶段,如何将资产顺利传承给下一代成为关键问题。

通过保险指定受益人的方式,可以按照投保人的意愿,明确受益人的顺序、比例等,实现财富的精准传承,避免因法定继承导致的诸多问题。

然而,目前保险市场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销售人员在推广保险产品时,存在对产品理解不深入、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夸大了保险的理财作用,却未充分提示相应风险,导致消费者对保险的真实功能和价值产生误解。

另一方面,消费者自身对保险产品的认知也较为有限,难以判断销售人员推荐的产品是否真正适合自己。

为了避免在购买保险时被误导,消费者首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保险知识,增强自身对保险产品的认知。

一个靠谱的保险从业人员,在推荐产品之前,会先深入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包括家庭状况、经济收入、风险承受能力等,然后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谨慎地给出产品建议。

而不是一上来就推销所谓公司最好的产品。同时,消费者要警惕那些过于绝对、不符合逻辑的宣传话术,如声称自家公司的保险产品无所不能、不在保险条款内也能理赔等。

不同人生阶段,人们对保险的需求和配置重点也有所不同。在结婚生子之前,个人主要关注自身的医疗、意外和重疾保障,寿险的需求相对较低,但提前配置也可享受较低的保费。

结婚生子后,随着家庭责任的加重,除了完善自身的保障外,还需要考虑为家人提供保障,此时寿险和重疾险的保额应相应提高,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家庭经济风险。

例如,重疾险的赔付金不仅可以用于支付医疗费用中无法报销的部分,如营养费、护理费、异地就医的车马费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患病导致的收入中断,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

当步入退休阶段,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父母可能也已离世,此时主要关注自身的医疗和养老保障即可,寿险的需求可以适当降低,甚至可以选择定期寿险,以降低保费支出。

对于孩子和老人这两个特殊群体,保险配置也有其独特之处。孩子出生满月后,应尽快购买保险,因为此时孩子健康状况良好,保费相对较低,而且可以避免因后期发现健康问题而无法购买保险的情况。

孩子的保险配置主要包括重疾险、医疗险和意外险,这三种保险的保障范围相互补充,能够为孩子提供较为全面的保障。

老人的保险配置则相对复杂一些。由于老人年龄较大,健康状况往往不太理想,购买保险的难度较大。

首先,百万医疗险和意外险是标配,若能买到,应优先选择续保条件好的产品。对于无法购买百万医疗险的老人,可以考虑购买防癌医疗险,因为癌症在老年人中高发且治疗费用昂贵,防癌医疗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此外,各地推出的惠民保也是一种选择,这类保险通常价格便宜,核保条件宽松,但保障范围可能因地区而异,消费者需要仔细了解当地的政策。

另外,如果子女所在公司有较好的团险福利,能够涵盖父母的保障,也是一种不错的补充方式。互助、众筹等方式虽然保障的确定性和额度有限,但在必要时也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

总之,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既能够为我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又能在财富管理和传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应正确认识保险的价值,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合理配置保险产品,同时提高对保险知识的了解,避免被误导,让保险真正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在财富管理的道路上,投资与保险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成熟的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合理搭配两者,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和有效保障。



文本来源:@保持通话

0 阅读:18

寻琴观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