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刘书记把我叫到办公室,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红山村一个寡妇的情况,让我去看看。红山村是青山公社最穷的村子,我知道那里的生活有多艰难。
到了张秀英家,眼前景象让我心头一紧。破败的土坯房,屋顶的茅草稀稀拉拉,一个小女孩骨瘦如柴地蹲在门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圈圈。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日子,怎么过啊?
张秀英走了出来,脸色蜡黄,眼神里满是疲惫和警惕。进了屋,昏暗的光线下,我看到屋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桌子上只有半碗冷饭。我随便问了句她丈夫的名字,她轻声回答:“李志成。”
李志成!这个名字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1978年,我高中毕业去修白河水库,李志成是我的组长。他为人忠厚,总是笑呵呵的,经常帮我这个瘦弱的新人干重活。我生病的时候,他还偷偷煮鸡蛋给我吃,鼓励我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后来,工地塌方,他为了救我被埋在了下面……
我哽咽着问:“你……你是李大哥的妻子?”
秀英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断断续续地讲述了她的遭遇。李志成受伤后身体一直不好,没多久就去世了。婆家人说她是克星,把她和女儿小慧赶了出来,娘家也怕受牵连,不敢接纳她们。
我心里像压了块石头,掏出身上仅有的50块钱递给她。她推辞着不肯收,我硬塞到她手里:“拿着给孩子买点吃的,别跟兄弟客气。”
从那以后,我隔三差五就去看望她们,送些粮食和日用品。村里开始有人说闲话,说我一个年轻干部,怎么老是往寡妇家跑。我心里清楚,我不能忘记李志成对我的救命之恩,我得照顾好他的妻儿。
小慧渐渐和我熟络起来,每次看到我都开心地喊“叔叔”。有一次,我帮秀英挑水,她擦着汗说:“小何同志,你不用总惦记我们,乡里还有那么多困难户呢。”我摇摇头说:“这不是惦记,是心里过不去,我欠志成的。”她没说话,我看到她眼里闪着泪光。
说实话,我心里也开始有了些不一样的情愫。每次看到她操劳的样子,我就心疼;看到她和小慧的笑容,我就感到莫名的快乐。我知道自己不该有这种想法,她是志成的遗孀,还带着一个孩子。我只能把这份感情藏在心底,默默地照顾她们。
直到有一天,小慧突然扑过来抱住我,甜甜地喊了一声“爸爸”。秀英慌忙把她拉开,解释说孩子不懂事。可小慧却嘟着嘴说:“他就是爸爸,你别骗我!”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在一起的画面,内心深处某个地方被触动了。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小慧清脆的“爸爸”两个字一直在耳边回响。我想起了李志成临终前对我的嘱托,想起了他对我的恩情,也想起了秀英和小慧的艰难处境。第二天,我做出了一个决定——娶秀英。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他们一开始很惊讶,但最终还是尊重了我的决定。父亲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孩子,你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我们支持你。”
我再次来到秀英家,鼓起勇气说:“秀英,我想娶你,照顾你和孩子。”她愣住了,连连摇头:“这怎么行,我比你大,还带着孩子,你条件这么好……”
我握着她的手,认真地说:“志成救过我的命,我欠他一条命。我喜欢你,也喜欢小慧,我想给你们一个家,我不是一时冲动,我是真心的。”
秀英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哽咽着说:“我……我配不上你……”
我没有放弃,继续默默地关心她们,用行动证明我的真心。村里的闲言碎语依然不断,但我已经不在乎了。我知道,我做的是对的。
最终,秀英被我的真诚打动,答应了我的求婚。我们的婚礼很简单,没有大操大办,但充满了温馨和感动。那天,我抱着小慧,看着她脸上洋溢的笑容,心里比什么都满足。后来,我们又有了一个儿子,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
“你说,小慧长得像你,还是像志成呢?”有一天,秀英依偎在我身边,轻声问道。我看着熟睡的孩子们,眼里有些湿润,笑着说:“像我就好。” 或许,这就是我给李志成最好的报答,也是我对这个家最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