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追忆:当年知青哥哥借住在我家,多年后我成了他的妻子

灯影漫谈者 2025-03-26 13:25:00

这突如其来的重逢,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思绪一下子回到了1974年的秋天。那年,我刚到李家堡大队,被安排借住在会计家。当时,农村条件艰苦,土坯房抵挡不住寒风,我和同来的知青柳长河常常冷得瑟瑟发抖。就在那个充满泥土和柴火气息的屋子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她——扎着羊角辫,在煤油灯下认真写作业的小女孩李小梅,也就是如今站在我面前的这位“郑老师”。

那时的我,还是个满怀理想的热血青年,看到小梅对知识的渴望,我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珍爱的《十万个为什么》送给了她。从那以后,每天收工回来,无论多累,我都会辅导小梅功课。农村很多人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但小梅的父母却非常支持她,希望她能像我一样有出息。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家庭观念实属难得。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帮助小梅的决心,也让我和小梅一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75年春天,知青点建好后,我和柳长河搬了出去。虽然不再住在一起,但我依然经常去小梅家辅导她功课。看着她成绩突飞猛进,在学校里总是名列前茅,我心里由衷地高兴。柳长河经常打趣我,说我是在培养未来媳妇。我总是红着脸否认,说她还只是个孩子。但其实,在那段日子里,我的心里已经萌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1976年夏天,我考上了济南纺织厂,不得不离开李家堡。临走那天,小梅哭得稀里哗啦的,我将自己最珍爱的英雄牌钢笔送给了她,并鼓励她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后来济南找我。回到济南后,我却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母亲病重。为了照顾母亲,我放弃了多次相亲和调动的机会,生活重心完全转移到了照顾母亲上。后来,我听说小梅考上了师范学院,又听说她嫁给了当地一位教师。得知这个消息后,我默默地将那份深藏心底的情愫埋藏了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2004年,我被调到六中任教,竟然在这里再次遇见了她。三十年过去了,她依然爱笑,只是眼角多了些岁月的痕迹。我们聊起了当年的往事,聊起了那本《十万个为什么》,聊起了那支英雄牌钢笔,也聊起了李家堡后面那片春天开满桃花的桃林。她告诉我,她女儿也考上了师范,也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丈夫的离世让她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去年秋天,她丈夫因病去世,我去吊唁,看着她憔悴的模样,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今年春天,学校组织老教师回李家堡看望当年的乡亲。故地重游,感慨万千。站在那片依然盛开的桃林边,小梅轻声说道:“当年我每次来这里,都会想起你教我背诗的样子。”夕阳西下,我们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她给我看她女儿的照片,问我:“你说,咱们这辈子,还会有人懂得那种单纯的师生情吗?”我望着远处的晚霞,轻轻地摇了摇头。那些逝去的青春,就像这满树的桃花,虽然凋零了,却永远开在记忆里。如今,我们都在六中教书,我教语文,她教数学。每次走过她的教室,听到她温柔的讲课声,我都会想起当年在李家堡的时光,想起那段纯真而美好的师生情。

0 阅读:151

灯影漫谈者

简介:在灯影下漫谈生活,感受光影交错中的生活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