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传呼机的夏天(2000年)
高考放榜那天,周晓阳在光荣榜前站成了雕塑。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苏小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信封,在茶几上隔着三十厘米静静对望。
"每周三封信。"火车站月台上,苏小雨把脸埋在周晓阳肩头。她今天擦了淡粉色唇膏,在周晓阳白衬衫领口留下个浅浅的印子,"我查过了,邮戳到北京只要两天。"
周晓阳摸出个方正的小盒子。黑色传呼机躺在绒布衬里上,屏幕闪着淡绿色的光。"我攒了半年家教费。"他低头调试频率,后颈的汗珠滚进衣领,"晚上九点,我准时呼你。"
大学宿舍的夜谈会总是持续到凌晨。周晓阳躲在被窝里,就着手电筒的光写第五十三封信。信纸是从学生会顺的稿纸,背面印着"北京理工大学"的红色抬头。写到"食堂包子不如你妈做的好吃"时,枕头下的传呼机突然震动起来。
【小雨:今天外教夸我发音好,像伦敦郊区的云雀】
周晓阳翻身面朝墙壁,拇指摩挲着小小的液晶屏。他想起离校前夜,苏小雨在槐树下踮起脚尖,发间的茉莉花香混着夏夜的风,轻柔地掠过他的唇角。

第四章 破碎的储蓄罐(2003年)
毕业典礼前一周,周晓阳在图书馆接到了母亲的电话。父亲突发脑溢血的消息像柄重锤,将毕业论文答辩的喜悦砸得粉碎。
病房里的消毒水味道浓得呛人。周晓阳望着父亲歪斜的嘴角,听见母亲在走廊压低的啜泣。缴费单上的数字让他胃部抽搐,那相当于他在北京兼职半年的收入。
"我联系了上海的合资企业。"视频电话里,苏小雨的眼睛亮得惊人。她背后的外滩灯火通明,玻璃幕墙折射出璀璨的光带,"人事部说可以安排宿舍,我们......"
"小雨。"周晓阳打断她,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我签了老家机械厂。"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得可怕。周晓阳盯着屏幕上凝固的画面,看见苏小雨睫毛上挂着的泪珠在摄像头里变成模糊的光点。储蓄罐在此时从书桌坠落,陶瓷碎片间滚出五角硬币和褪色的电影票根。
火车站永远充斥着离别的气息。周晓阳把行李塞进车厢时,听见熟悉的脚步声。苏小雨跑得发卡都掉了,刘海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她往周晓阳手里塞了封信,信封上的泪痕晕开了钢笔字迹。
"等我还清债务。"周晓阳的声音哽在喉咙里,"等我能给你......"
汽笛声吞没了后半句话。列车启动时,他看见苏小雨在月台上追着火车跑,那件鹅黄色连衣裙渐渐缩成视野里一个小小的光斑。
待续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