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男子肝癌去世,生前未被告知病情,逝后女儿在手机里发现秘密

悬泉大瀑布 2025-04-14 20:22:3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每年约有46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病例的一半以上。在我多年临床经验中,遇到过无数肝癌患者,其中不乏像文中这位47岁男性一样的悲剧。

他生前不知道自己患了肝癌,女儿在整理父亲手机时,发现他曾多次搜索"肝区疼痛""尿黄""乏力"等症状,却从未就医。若能早期发现,或许结局会完全不同。

肝癌是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理学分类主要可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其中肝细胞癌约占85%-90%,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

转移性肝癌则是由其他器官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形成。在我国,肝癌发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密切相关,约85%的肝癌患者有慢性HBV感染史。

其他重要危险因素包括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黄曲霉素污染食品摄入以及某些遗传性肝病。

肝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这也是许多患者被诊断时已是晚期的主要原因。肝区隐痛或不适是最常见的早期信号,约60%的患者会出现右上腹部或剑突下疼痛。

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也较为常见,但容易被忽视或误认为是工作疲劳。随着病情进展。

患者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这些通常提示疾病已进入中晚期。

肝脏是人体的"沉默器官",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使丧失70%的功能仍可维持基本生理活动。这一特性导致肝癌早期诊断困难。

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甲胎蛋白(AFP)异常升高应引起高度警惕。腹部B超、CT或核磁共振检查是诊断肝癌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肝脏穿刺活检则是确诊的金标准。

肝癌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患者的肝功能状态。根据《2023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早期肝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和肝移植。

手术切除适用于单发、无血管侵犯且肝功能良好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70%。肝移植则适用于符合米兰标准(单个肿瘤直径≤5cm或肿瘤数≤3个且最大直径≤3cm)的早期肝癌患者。

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重要的选择。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肝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国家药监局已批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研究显示该方案可将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19.2个月。

康复期间,患者需定期复查,包括肝功能、AFP及影像学检查,密切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饮食上应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避免饮酒和摄入高盐、腌制食品。

适度活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肝癌预防的核心是控制危险因素。乙肝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我国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以来,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已降至低于1%。

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应规范抗病毒治疗,定期随访监测,肝硬化患者每3-6个月应进行一次肝癌筛查。

健康生活方式对肝癌预防同样重要。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果,限制加工肉制品。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和代谢综合症。研究表明,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降低肝癌风险约25%。

咖啡摄入与肝癌风险降低相关,2023年发表在《BMC Cancer》上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每天饮用2-3杯咖啡可使肝癌风险降低38%。

富含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卷心菜)的饮食也显示出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含有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有关。当发现肝区不适、持续乏力、消化不良、黄疸等症状时,不要拖延就医。

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肝癌家族史者,应建立规律的肝癌筛查计划,一般包括每6个月一次的AFP检测和腹部超声检查。

如果家中有肝病患者,应了解基本的护理知识。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出现腹水时,应限制盐分摄入(每日<5g),测量体重和腹围变化。面对肝性脑病先兆(性格改变、嗜睡、言语不清等),应立即就医并避免高蛋白饮食和镇静药物使用。

肝癌诊治领域正在快速发展。液体活检技术通过检测循环肿瘤DNA可早期发现肝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能提高肝脏病变的检出率。

CAR-T细胞疗法和肿瘤疫苗在肝癌治疗中展现出良好前景。肝癌防治不只是医生的责任,更需要每个人的健康意识。

定期体检、注意肝脏健康信号、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肝脏健康,不让悲剧重演。

参考文献:

[1] 周俭, 樊嘉, 赵方辉, 等. 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J].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3, 12(1): 1-36.

[2] 张雷, 吴小平, 郝纯毅, 等. 中国肝癌登记资料分析报告(2021年)[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 30(1): 11-18.

[3] 孙惠川, 何小澎, 楼铭煜, 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 中华肿瘤杂志, 2023, 45(8): 802-80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