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489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一、飞科电器概述
上海市飞科电器06年成立,16年上市,主营个人护理电器、生活电器及厨房电器。
公司产品包括电动剃须刀(72%)、电吹风(11%)、电动理发器(6%)、鼻毛修剪器(3%)、电动牙刷(3%)。除此之外,还有冲牙器、烫发器、挂烫机、加湿器、体重器,甚至还有厨房的电饭煲和电热水壶。
公司是电动剃须刀龙头,市占率约40%;在电吹风行业,排名第六;在理发器行业,市占率大约20%。
二、飞科电器的历史
飞科电器创始人李丐腾,1972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2年考上了温州大学,但是家里实在没钱,只能辍学打工。
1992年,当同龄人读大学的时候,他怀揣家里仅有的41元钱,提前踏入社会自谋生路。
从农村来到大城市温州,李丐腾一直在底层摸爬滚打,做过仓库管理员、摩托修理工、小摊贩等,直到进入一家剃须刀厂做了一名电路板焊工。每焊接一块板子,就有一毛五,李丐腾每天只睡4个小时,拼命工作,在那个年代一个月就能拿到一千元左右的工资。由于工作努力,得到了老板赏识,很快晋升为主管。
当时,国产剃须刀产品低端,价格竞争激烈。李丐腾向老板建议,要想摆脱价格战,只有打品牌。但老板安于现状,不愿承担做品牌的风险,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由于理念不合,李丐腾离职,从事剃须刀配件生意。
1999年,李丐腾无意间看到了一款飞利浦的高端剃须刀,售价居然高达两千多,按照工资水平的购买力来算,等于现在的两万多。而当时的低端剃须刀出货价才几块钱,零售价也才十几块钱,这中间巨大的价格差,让李丐腾更加坚定要做自己的品牌。
同年,飞科电器成立,含义据说是“凭借科技,一直向前飞”。由于知道自己卷不过低端厂家,也竞争不过高端企业,但是十几块钱和几百上千元之间,还有个百元左右的中端空白市场,这是李丐腾为公司选择的发力点。李丐腾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不停的修改设计方案,从零配件到外观,都大幅度提升,产品上市之后很受欢迎。
2001年,李丐腾力排众议,决定投入巨资在央视黄金时段打广告,当时的广告词是:“强劲动力,飞越科技新境界”。那个时候的央视广告还是很有权威性的,飞科的知名度仿佛一夜之间就传遍全国。
2002年,李丐腾逐渐退出批发模式,开始在全国大型商场开设专卖店,如此,提升了产品的品牌形象,让更多人知道飞科的剃须刀并非路边货。
2016年,公司上市,李丐腾一个人持有飞科电器89.99%的股权,擦边满足了10%流通股的规定。
后来,公司又陆续开发了电吹风、电动理发器、鼻毛修剪器、电动牙刷、烫发器、挂烫机,产品的共同点是,都与人体毛发相关。
如今,飞科是剃须刀龙头,在其他毛发小家电上,也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三、飞科电器的投资逻辑
飞科电器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增长乏力,这种乏力不仅反映在24年年报预报之中——净利腰斩,而且反映在公司业务之中。
具体来说,公司第一大主营电动剃须刀,23年全年销售额只有94亿,实在是一个很小的市场;第二大主营电吹风,23年全年销售额只有91亿,同样十分小众。对于电动剃须刀行业,产品成熟,市场饱和,CR3大约80%,基本趋势是量降价升,走高端化路线;对于电吹风行业,CR6大约60%,徕芬和戴森两者市场份额超过40%,飞科电器行业排名第六,相当默默无闻。
因而,正是因为细分行业很小,产品成熟,同时高端化路线难以为继,共同导致公司的经营乏力。
但无论如何,小家电都是一个极好的赛道,纵使缺乏成长性,其本身的财务状况也是很不错的。公司是一个不错的公司,但作为投资标的就差了点儿意思,这就好比,一个女人很淳朴贤惠,的确是一个过日子的人,但做不了情人,没有激情,没有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然而,资本市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他不喜欢平静如水的日子。
最初记述公司历史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奋进史,还是可歌可泣的,无论飞科电器的未来如何,至少对于公司创始人而言,度过了一个十分精彩的人生。公司分红极好,股利支付率接近100%,由于李丐腾的股权比重接近90%,所以每年分红收入大约9亿,每年9亿元的合法收入啊,真是让人眼馋。
飞科电器对于投资人而言,可能十分鸡肋,但对于李丐腾本人,则是一个人的天堂。
赞赏,是最真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