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投研:玉米——饲料之王

极简说商业 2025-04-16 05:14:35
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494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一、玉米介绍 1、概述 玉米,学名玉蜀黍,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 玉米种类繁多,包括黄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爆裂玉米等。 玉米籽的营养价值极高,拥有丰富的维生素、核黄素、膳食纤维,既是食品,又是饲料,同时在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能源业等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玉米制成品包括玉米淀粉、酒精、葡萄糖、玉米浸泡液、粉浆,甚至于,玉米可以制作玉米乙醇,作为生物燃料,可以部分替代石油燃料。 除此之外,玉米秸秆可以用于培养食用菌和作为生物质燃料,玉米皮可以用于纺织。 玉米具有良好的耐寒性、耐旱性、耐贫瘠性,以及极好的环境适应性,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是全球第一大农作物,总产量达到11亿吨,是唯一一种产量超过10亿吨的农作物。 2、历史&现状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7000年前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玉米,1496年,玉米被带回欧洲,玉米凭借其适应性强、产量高的特点,迅速在欧洲传播。 1531年,嘉靖十年,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传入广西。 16-17世纪,大约是在明朝末期至清朝初期,玉米通过海上贸易大范围传入中国。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成为我国许多省份的重要作物。 2024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6.71亿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19.29亿亩的35%,作为对比,水稻4.4亿亩,占比23%,小麦3.5亿亩,占比18%。 因而可以说,兼具工业和食品属性的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 3、产业链 玉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3/4月份播种,8-10月份收割,北方一年一茬,南方一年两茬。 玉米(东北(40%)华北(30%)西南(16%))——饲料(60%)工业消费(30%)食用(8%) 4、供求 1)供给端 全球玉米产量11亿吨,约占全球粮食产量的30-35%。其中,我国生产玉米2.95亿吨,世界第二,占比23%,美国世界第一,占比31%,然后是巴西、阿根廷,CR4=68%。 全球玉米出口1.2-1.7亿吨,出口量大体稳步增长。美国、阿根廷、巴西是重要的玉米出口国,其中,美国年玉米出口量4000-6000万吨,占到全球的30%左右。 08年以前,我国出口玉米,后进口玉米。 21年,玉米缺口10%,需要进口,当年进口了2836万吨玉米,其中,美国(70%)乌克兰(29%),而此前,乌克兰一直都是我国玉米的最大出口国,因为乌克兰玉米都是非转基因的,而美国是转基因玉米,只是俄乌冲突打破了这种禁忌。 我国玉米产地主要包括东北(40%)华北(30%)西南(16%),2024年,玉米年产量2.95亿吨。 2)需求端 饲料(60%)(生猪&禽类养殖)工业消费(30%)(玉米淀粉(60%)酒精(30%))食用(8%)。 2024年,我国玉米消费量3.17亿吨,相较于产量而言,有大约0.22亿吨的供给缺口。 二、玉米期货介绍 玉米期货04年上市,实物标的是黄玉米,等级二等,是玉米粒子的价格,不含玉米棒子,对含水量要求很高。 玉米期货的市场价格参考辽宁大连&营口的地方价格。 玉米的报价单位是元/吨,交易单位是10吨/手,最低交易保证金是7%。如果做多1手玉米,假设玉米价格是2000元/吨,这意味着,以1元/斤的价格,购买了10吨玉米,一共花费了2万元,由于玉米的最低交易保证金是7%,实际花费1400元,由此可见,玉米期货的价格很低,属于入门级品种,因而散户较多。 三、玉米期货的投资逻辑 美国玉米看燃料,中国玉米看饲料,非洲玉米看口粮。 美国玉米,21年消费3.16亿吨玉米,其中,1.43亿吨作为饲料,1.3亿吨生产燃料乙醇,生产了0.44亿吨燃料。由此可见,美国用于燃料生产的玉米占到全国玉米产量的大约一半,燃料玉米的数量变动深刻影响玉米出口量,进而影响国际玉米价格。 中国玉米,21年我国消费玉米2.91亿吨,世界第一,其中,饲料(2.09亿吨)非饲料(0.82亿吨),在燃料乙醇上,生产了257万吨,另外,国内95%的淀粉是玉米淀粉,产量3000万吨。由此可见,我国玉米接近七成用于饲料生产,分析玉米时应当着重分析下游养殖业对饲料的需求情况。 非洲玉米,非洲85-95%的玉米是口粮消费,加在一起大约1亿吨,如果玉米不够,就会闹饥荒。 在我国,玉米有很强的政策属性。 08-15年,我国实行临储制度,国家财政保证玉米底价,低于底价国家会收购,盈亏由国家承担。这样做的好处是,玉米价格波动较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纷纷种植玉米,保证了粮食安全;这样做的代价是,中国玉米成为世界玉米价格高地,那几年产量、进口量一起上涨,同时,大家都不想在市场上卖玉米,等着收储,导致产生了大量的玉米储备,除此之外,财政难以为继。 15年,临储制被取消。 临储制度刚刚建立的时候,玉米价格稳步走高;临储制度运行吃力的时候,玉米价格高位震荡;临储制度刚刚被取消的15年,由于没有国家兜底,供给过剩的玉米,导致玉米价格持续下跌,一直跌到了16年年末。 由于玉米是粮食作物,拥有保质期,国储玉米储备,至多存放两年,因而,临储制度过去2年后,大约在16年年末,彼时,旧玉米已被消费,新玉米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共同导致玉米价格自此触底反弹,叠加2019年非洲猪瘟事件促使我国养猪业发展壮大,饲料成为玉米最主要用途,导致玉米价格一直涨到了22年6月,连涨5年半,最大涨幅124%。 如果彼时有人了解玉米的基本情况,根据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应该能够抓住如上的套利空间,包括临储制度刚刚实行时做多,临储制度刚刚解体时做空,临储制度解体2年后做多。 目前,我国玉米实行补贴制,同时有国储在兜底。因而,我国玉米依旧有很强的政策属性,并非完全符合市场经济。 当然平心而论,美国玉米也是依靠补贴,好像玉米这种农作物,如果没有补贴,由于种植户经济利益太低,都会选择放弃种植玉米。 然而,下游工业和畜牧业对玉米有很强的需求,所以预期在未来,随着玉米产业链的不断完善,预期未来玉米总体上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依旧需要政策引导,继而维系整个玉米产业链的生存和完整。政策的天平两端分别是农业和工业,比起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的地位更重一些,这也是政策面的侧重点。 如今,玉米的市场属性很强,同时政策层面更加理性,包括严控产能扩张、饲料粮替代、增加进口、局部增产、严控玉米燃料生产,共同缓解市场供给和价格的焦虑情绪,不会再出现临储制度这种违背基本经济原理的政策,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导致玉米价格走势变得很难把控,可能也只有低买高卖这一种方法了,我给自己设置的预警线是1500元,大约是0.75元/斤,不得不说,种地真不赚钱。 赞赏,是最真诚的认可!
1 阅读:20

极简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