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结思维”到“复利人生”:普通人搞钱最该种的摇钱树在这里

爱芬多学习 2025-02-28 13:33:10

表侄女转发我一篇文章,她写的,发表在她所在单位的公众号上,一篇文章300元。

她工作没几年,能补贴家用,自费带家人旅游。本职工作应该干得不错,利用工作之余,还参加各种学习考试,还能写文章发表,实属难得。

这股劲儿像极了当年的我,哦,不对,比当年的我强多了。

但要是当年,有人指引我,从“日结思维”向“复利人生”转变,或许会种下开花的摇钱树,哈哈~

01.我原来是个“挑水工”

搞钱分两种境界:打井人和挑水工。

说说挑水思维。

我以前在学校工作时,也通过写文章拿过稿费,不过校长给我的稿费按“课时费”来计算。

我记得当时最低的课时费是28元,我以32元一节的课时费来计,也就是说我一篇文章的稿费才32元。

这一点上,侄女比我强出了近10倍啊!

我不去跟校长谈价,反倒还写得挺乐意。

别的老师当时写美篇,可我在写公众号。

关于班级组织的活动,学生在校的表现,还有任课教师的教学等,从选题到构思,再到拍照,最后成文,全部我一人搞定。

文章发在我的另一个公众号。

我当时的想法是,我公众号上的流量主收益才多少啊,写篇文章能赚课时费,还能增加我公众号的阅读量,甚至能涨粉,何乐而不为!

但其实,我更像大山里的挑水工,肩上的压力是沉重的,收益跟付出相比,从来都不是对等的。

还骗自己说“挑水”既能赚钱,又能锻炼身体,哈哈。

最后发现腰椎劳损的治疗费,还远不止你“挑水”挣到的那几两碎银。

02.要有打井思维

要想变有钱,还得是有打井思维。

它源于一个经典的经济学寓言:持续投入精力打造可复用的“资源井”,而非依赖短期、重复的“挑水劳动”。

比如接单写稿、按篇结算,还有学校教师的课时费,这些收益都是与时间强绑定的。

而通过原创内容、用户信任和平台规则,构建可自动分发的“内容井”,即使停止更新,历史文章仍能持续引流变现。

比如公众号上,我曾经写过的10W+,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给我推流涨粉,有长尾收益。

但普通人需警惕的是,“伪打井”陷阱。

比如写公众号,盲目追求日更,导致内容质量下降。

我自己其实很难做到日更,但我也不执着于日更。

另外就是过度依赖平台算法,忽视读者关系维护。

我摸不准平台算法,但我知道,我要给公众号的读者呈现什么样的内容。

打井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长期主义价值观。

通过深耕内容、沉淀用户、复用资源,将时间转化为可积累的资产。

正如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打井不下井”。

都说自媒体写作,需借助工具和系统,构建可持续的内容生态。

我想这是我要持续深耕的方向。

03.微信生态里的“睡后收入”

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精力做账号,但要认识到,公众号至少有三大隐秘优势:

时间杠杆。

如果写一篇优质销售文案,其实相当于24小时在岗的销售员。

长尾效应。

我去年、前年写的旧文,仍有广告曝光。

信任账户。

读者对你产生信任后,你卖的产品,会更容易促成交易。

我想这是普通人,最容易赚到的“睡后收入”。

04.这样写才能让文字生钱

文字能值钱,就看有没有浓缩实操的方法。

我觉得定位像“锥子”,不要当“板砖”。

有人写“宝妈日常”,这样泛泛而谈的内容,肯定没有“海淀妈妈时间管理术”精准。

在微信搜一搜输入你想写的领域,再加个“最”字,找需求缺口。

比如,“最难的产后修复”,如果文章点击率多,说明需求尚可。

内容要做“年轮”,别追“烟花”。

那些追热点的文章,比如八卦,某明星离婚事件,虽然阅读10万+,但粉丝却是0转化。

学会做体系,做系列文。

当然,这考验的是你的专业度。

至于更新频率,新手很容易有日更焦虑。

我觉得科学的节奏是,每周2-3篇深度文,再加3条碎片化互动。

给你一个偷懒妙招,就是把长文拆成3期“连载剧场”。

就像我之前写的《如何度过这一生》,分成3期,就是在“偷懒”,哈哈~

最后,说说账号的冷启动阶段。

很多人做自媒体账号是开个“小号”。

但我是建立亲友团。

我刚开始没有小号,生活号、自媒体号,就只有同一个号。

如果你的主业在企事业单位,做自媒体的话,建议还是弄个小号。

比写作更重要的事,就是建立内容银行。

随时记录灵感,建立选题复利库。

将内容分类,进行标签管理,打造素材蓄水池。

写在最后

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写作是普通人最公平的复利工具。

它不要求你貌美如花,不计较你学历高低,只需要你愿意把零碎思考凝练成可复用的价值。

做自己的账号,承载自己的思考和输出,也许能让你看到更多的复利价值。

往期内容

0 阅读:0

爱芬多学习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