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彭城之战,3万精锐突袭刘邦几十万大军,如何打出史诗级胜利

采蓝说历史 2025-04-19 17:54:41

我们在历史之中会看到很多墙倒众人推的情况,这个其实就是所谓的破窗效应”。什么意思呢?就是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制止和解决,那么它将会诱使更多的人们纷纷仿效,甚至变本加厉。比如一扇窗户被人砸坏了,但是没有及时被修理好,可能会招致更多的人来砸这扇窗户,甚至入室抢劫。

陈胜、吴广率先反秦和田荣、彭越率先反项,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破窗效应”。

所以,咱们为什么老说项羽为自己的年轻买了很多单、吃了很多亏?因为年轻人因为经历和见识不足,很多时候看问题容易停留在表面或者自我情绪,会抓不到核心要点的。比如项羽要真是一只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麻雀,一定会在齐、赵、秦三地都暴乱了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去快速灭火的,而不会在齐地多待一分钟。干掉了田荣的这个匪首,就把齐地交给自己新扶持的齐王田假去未稳,自己马不停蹄去打击刘邦或者赵歇的嚣张气焰。

项羽没能对齐地问题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正确处理,无形之中给谁最大的机会呢?正是项羽的一生之敌刘邦。

刘邦其实当时还是对项羽感到相当恐惧的,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刘邦和项羽共同作战过一段时间,是最清楚项羽有多么恐怖的。但是,刘邦这个人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质,那就是在巨大利益面前能慢慢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不怕是假的,但是只要机会来了,怕个毛线,先搞事,搞输了还是搞赢了,后面再说。

所以,大家去看刘邦前期的每一次重大决策,其实都是很大部分是别人的原始意见。

客观上来讲,刘邦趁着项羽分身乏术还定三秦之后,是没有急于打出关中的。因为弱者对强者的反抗和侵犯一开始都是带有试探性的,这是实力决定了的事情。刘邦要考虑项羽会不会集中精力来对付自己的事情嘛!

刘邦还定三秦时期,张良是又从项羽这里逃到他那去了的。张良到了刘邦那里,就立马跟刘邦说,项羽现在要去齐地处理暴乱了,顾不上你,所以你不要慌,写封信大大方方地告诉他,你还定三秦是因为你觉得关中本来就应该是你的,你就是意难平地要拿回自己该得东西。他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把你怎么样的。但同时你也要跟他说,你就是拿回关中就完事了,没打算继续打出关中,不能让项羽把你当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刘邦照办了,然后悠哉游哉地在关中消化还定三秦的战果,定都栎阳(原塞王司马欣的都城),正式建立了汉社稷。

一直等到前206年十月,当时项羽已经明确被齐国绊住了,而且刘邦也感觉自己在关中站稳脚跟了,所以刘邦立马就改变态度了。留下韩信指挥少量部队继续围困关中“钉子户”章邯,其余大军全部跟随他兵出函谷关。相当于向全世界宣布:“我刘老三又回来了。”

刘老三重回关东之后,有一说一,水平是更上一层的。用巧劲的能力更加出神入化了。

来看看当时刘邦是怎么躺赢项羽的吧!

第一,赵耳当时被陈馀和田荣联手赶出赵地后,按道理他的常山王都是项羽封的,亡国了是不是要去投靠项羽?可是赵耳就觉得要信命,算命先生说他未来的荣华富贵在西边,所以张耳就一路向西去投靠刘邦去了。都说项羽不善于团结人,这有点事实依据,可是像张耳这种人,大家让韩信怎么去团结?

第二,河南王申阳是张耳的老部下,一看自己的老领导都投靠刘邦了,有样学样,也跟着向刘邦投降了,你让项羽找谁说理去?

第三,项羽在攻齐之前是把一直跟刘邦眉来眼去的韩王韩成给处理掉的,然后把自己的部将郑昌扶持为了新的韩王。可是大家想一想,整个韩地的核心人物其实一直都说张良,张良现在都归顺了刘邦,刘邦拿下韩地很困难吗?韩地的军事要地颍川、荥阳基本上就顺势倒向了刘邦。

第四,西魏王魏豹本来是魏王魏咎的弟弟,魏国当初被章邯打亡国后,魏豹逃到了楚国,然后在楚国的扶持下才卷土重来的,后面因跟随项羽入关而被封为西魏王。可是他感激项羽吗?毛线,一看情况不对,也赶紧投靠刘邦以求自保了。关键是刘邦当时还没来得及攻打他哈!哪怕刘邦派兵打了你一下,你觉得你不是刘邦的对手而选择投降,这事都好理解一点。

第五,河内地的殷王司马卬也是张耳的老部下,也借着张耳的名义向刘邦投诚了。这货的后代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败类家族司马懿家族,家族基因的问题嘛!别问咱为什么对他言语这么刻薄,大家去了解一下当初项羽和刘邦分别是怎么对待他的就明白了。项羽把你从一个赵国战将封为了殷王,而刘邦在你绕道去背后包抄章邯时故意毁了黄河渡口来阻止你,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吗?活该你后面是死在彭城之战的唯一诸侯王,这就是报应!

就上述这些事情,大家扪心自问一下,到底是谁对不起谁呢?所以咱们在讨论历史恩怨的时候,要么不要讲恩怨情仇的那一套,要么就尽量客观地去看待历史故纸堆里的人和事。为了批判项羽而去捧刘邦,或者为了捧项羽而去批判刘邦,其实都是毫无意义的。是非对错如果失去了客观这个基本前提,那就没有真正的是非对错了,很简单,谁最后成功了谁就对了呗!

要死吹刘邦的朋友,咱帮你抛砖引玉一下,以后别说什么我无脑黑刘邦了哈!秦国出关花了近百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才艰难灭掉韩魏,但是刘邦加上还定三秦和收服韩魏也就是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刘邦比秦始皇都厉害百倍!这个抛砖引玉,你们满意不?

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让人觉得很荒谬的事情,这个事情大致是:当时刘邦因缘巧合之下碰到了一个神秘老头,然后这个神秘老头指点刘邦,要利用项羽驱逐义帝熊心这件事去对项羽进行政治攻击。

就事论事地讲,刘邦采用这种政治手段是合理的。但是咱就不明白了,项羽对熊心是不太友好,但熊心对项羽友好过吗?再进一步讲,熊心也算你刘邦的贵人了吧?你刘邦之前怎么就没有同情、声援一下熊心呢?

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君王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大家多多去理解一下吧。

得到高人指点之后,刘邦一边替义帝发丧,一边以此为名义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项羽。义帝是我们共同的义帝,项羽你还我们义帝来,我们要永生永世团结在我们的义帝周围。

各怀鬼胎的诸侯会真的在乎什么正义和道德吗?只要能打击你项羽,是非对错无所谓。一句话,这个世界没有你,才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很多诸侯都响应了刘邦。包括内部关系极其复杂的赵国。赵国的赵歇和陈馀肯定是会反项的,因为他们已经率先把事情做绝了嘛!但是赵歇和陈馀真的就会因此倒向刘邦吗?也很难!因为他们的死对头张耳已经投靠你了,他们没法跟张耳共容了嘛!这个时候,刘邦做了一件事呢?杀了一个张耳的替身,把人头送到赵国,骗取了赵国出兵。

这种形势进而反过来刺激和影响了齐国的形势,本来齐国的局面已经慢慢镇压下去了。但是刘邦的反项联盟建立了,田荣的弟弟田横更加坚定信心了,拥立了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在本土与项羽及项羽扶持的田假不死不休。

这里要插一句,今天有人说项羽分封诸侯是干涉他国内政,他分封的三齐王没有合法性,所以不怪田荣起兵。那好吧!田都、田安可能没有合法性,田荣的亲侄儿田市是他亲手拥立的,有没有合法性?他田荣杀了田市自立为齐王有没有合法性?此时田横拥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又有没有合法性呢?说这些有啥目的呢,就是告诉大家,无理取闹的刁民永远都不会消失的,无需在意和纠结,心情好搭理一下,心情不好就直接当作没看见就完事了。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的反项联盟正式成型。于是刘邦率领反项盟军开始直捣黄龙了,直插项羽的楚地腹心彭城。史载,刘邦大军有56万之多,这个数字大家看看就差不多了哈,肯定是一个虚数。因为刘邦还定三秦的时候是10万兵马左右,是没办法聚集这么多兵马的。

刘邦大军的行动方案是什么呢?是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具体情况如下:

曹参、樊哙、灌婴、郦商等人率领的北路军连破煮枣、定陶后,由樊哙分兵与周勃的中路军汇合,樊哙在胡陵再败楚军(龙且、项它为将),顺利完成使命。

中路军先攻破曲迂,进抵外黄,然后汇合彭越的三万部队和樊哙的北路军,继续向萧、砀地区推进。

王陵(南阳地区大佬)领导的南路军本来是负责策应的,一见形势大好,也主动向楚地推进了。

因为当时项羽的楚国已经是内部空虚了,所以刘邦大军的进展很是顺利,三路大军最后汇合在萧、砀地区,大败楚军主力后,顺利攻到彭城城下,并轻松撬开了彭城的大门。

彭城是项羽的都城,无论从哪个维度去理解,都是对项羽至关重要的。所以占据彭城的刘邦其实就跟当年占据咸阳是一模一样的。具体刘邦干了那些事,咱们不说了,免得又有人说我对刘邦吹毛求疵了。但是,“接着奏乐接着舞”的事情是免不了的。

但是夺了人家项羽的老巢,怎么来应对项羽的反扑呢?刘邦依然是作了三个安排:

第一、封彭越为魏国丞相,让他去攻打魏国在中原的土地;第二、令樊哙北攻邹鲁、瑕丘、薛等西楚据点,并守住楚国北线;第三、将其余的主力布防在了彭城东侧的齐楚主干道上,防止项羽从齐地往回攻。

一般的军事将领,要是得知自己的大本营被敌人一锅端了,基本上就心态崩了。因为啥呢?你的存折、老婆、孩子和大部分固定资产都在那里嘛!但项羽不是一般的军事将领,人家是专治各种不服的,当年的巨鹿之战情况比这也好不了多少,所以项羽安慰同志,没事,大家该干嘛干嘛,剩下的事情交给我。项羽下令三军:从军中挑选以骑兵为主的精锐给我,剩余的同志继续在齐地剿匪。

三万以骑兵为主的精锐部队去直插几十万敌军阵营,这是一种典型的特种部队打法,已经足够让人震惊了。但这还不是此战最高难度,此战的最高难度是项羽这三万人是要千里奔袭的,是要层层撕破敌军防线的,只要在途中任何一个点被缠住了,项羽就必败无疑,就算层层突破到了彭城,体力、后勤等各个方面,楚军都是跟不上的,如果不能速战速决,项羽还是难逃败局。

为什么要讲这些东西呢?因为总会有很多人认为项羽的军事才华名不副实,认为自己都比项羽会打仗。不把这些东西讲明白,他们是清醒不过来的。

定调要对刘邦集团进行闪电反击之后,项羽是怎么设计战术的呢?他放弃了能最大程度保障物资的沿沂水南下之路,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去攻击布防北线的樊哙。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因为刘邦也考虑了项羽会沿沂水南下,走水路进度会缓慢许多,达不到打刘邦一个猝不及防的目的,反而会落入刘邦重点布防的口袋阵。

项羽率队轻松冲破了樊哙的北面防线,然后马不停蹄地沿泗水线南下,一路突击,谁挡就灭谁,顺利拿下了彭城西线主干道上的萧县,相当于一下打到了彭城的跟前。

这个时候,其实战争的优势和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刘邦手里,你躲在彭城跟项羽搞对峙,然后下令各部火速合围项羽,这不就是很好的打法?但是刘邦不知道是自己飘了,想正面弄死项羽,还是因为韩信这种顶级战将当时没在他身边,他弄不清什么复杂问题,反正,刘邦最后是选择亲率主力往西主动迎战项羽。

项羽一见如此,心里乐开花了,我亲爱的刘大哥,机会给你了,但你也不中用呀!谁给你的勇气跟我项羽玩野战?项羽直接率军从刘邦军的侧翼往里打了。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刘邦坚持了多久呢?实话实说,表现还不错,因为他坚持了大半天。

可是,汉军的阵营最终还是被项羽冲破了。那就不好意思了,谁都别给项羽杀入阵中的机会,给了项羽这样的机会,他就会死死盯住你的中军打,不把你的指挥中枢打崩溃,那指定是不会放过你的。

刘邦的指挥中枢就这样被项羽撵鸭子一样到处撵着跑,可是你汉军的指挥所都成了这德性了,下面的军队还稳得住吗?所以汉军被项羽冲击得彻底乱套了。

军队的阵营溃乱了,那士兵们是死是活就要看运气了。不是楚军会精准收割每一个汉军的人头,而是争相逃命引发的自相践踏会难以遏制。这个时候,甭提你们什么执法队,你执法队的人挡住了人家溃逃的路了,人家照样对你开黑枪。

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刘邦化身为刘跑跑,抓紧时间使劲逃。但项羽没打算放过他,率部死死地盯住了他,也使劲进行追击。

彭城之战的最终结果是汉军死伤无数,被逼到泗水里淹死的汉军就被历史记载成了“泗水为之不流”。

此战,汉军被歼十几万,刘邦盟军其余全部溃散。

刘邦本人最后是幸运地逃出生天了。但是他在逃生途中有几件事还是应该给大家说清楚的:

第一件就是他在逃命过程中因为恨不得马车带翅膀,觉得马车跑太慢了,便多次把刚刚与自己在战乱之中相逢的一双儿女踹下了马车,也就是后面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什么亲生骨肉,你俩影响我逃命了,都给我去自生自灭吧!最后是驾车的夏侯婴实在看不下去了,以死相逼,才让刘邦带着一双儿女逃命。

第二件就是在刘邦逃命的过程之中,项羽的部将丁公看到刘邦为了逃命多次把儿女踹下马车,最后动了恻隐之心,放过了刘邦。但是这个丁公最后被刘邦处死了。处死的理由是“丁公对项羽不忠,不是为人臣子的正面典范”。这事大家对比一下后面被刘邦封侯的项伯、还有争夺项羽尸体的原项羽部将等等,就明白了。

第三件就是刘邦在逃命的过程之中,还有一个隐形的功臣基本上没在史书上露面,这个人叫吕泽,是吕雉的哥哥,是他率兵在下邑挡住了项羽。

最后,史书上是怎么解释刘邦的逃出生天的呢?天命!关键时刻,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追击的楚军一下追踪不到刘邦了,然后风停了,刘邦就不见了。

回到彭城之战上面来,项羽以三万铁骑让刘邦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这在人类军事史上是相当了不起的。不管大家承认不承认,项羽在军事方面就是无可挑剔的。

最后回归到人生百态,大家知道之前那些倒向刘邦的各国诸侯在彭城之战后是啥表现吗?

第一,赵国的赵歇和陈馀这个时候发现张耳没死了,所以宣布跟刘邦决裂了,转投项羽的怀抱了,项羽当年分封的时候只封给陈馀三个县和让赵歇去当代王的事也都不是事了。

第二,田横趁着项羽回援楚地的时机打败了项羽扶了很多次的田假,项羽觉得田假就是烂泥扶不上墙所以杀了田假,所以田横也不反项了,而是把项羽视为了齐国人民的好领导了。

第三,殷王司马卬(司马懿的祖先)死在了这场战争中,两个字:活该。

第四,三秦王中的司马欣、董翳本已投降,但是看到项羽还是这么猛,再次反水,叛汉归楚。

第五,魏王魏豹返回魏国后,也在第一时间识时务地宣布重新认项羽当大哥。

第六,本来已经被刘邦封为魏国国相的彭越,果断放弃自己辛辛苦苦攻下来的十余座中原城池,将部队北撤,外围观望起来。

我也不知道大家了解上述这些历史之后是什么感想哈!大家各取所需就行了!别急着来指导我哈!谢谢了!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