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7卷 !显宗成皇帝下
永和二年(丙午,公元三四六年)
原文:夏,四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五月,丙戌,西平忠成公张骏薨。官属上世子重华为使持节、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假凉王;赦其境内;尊嫡母严氏为大王太后,母马氏为王太后。
张骏还只是给自己弄了一套王的仪仗队,没敢自称凉王。他的儿子张重华接班后,直接就给自己弄了一个“假凉王”,代理凉王。

原文:赵中黄门严生恶尚书朱轨,会久雨,生谮轨不修道路,又谤讪朝政,赵王虎囚之。蒲洪谏曰:“陛下既有襄国、邺宫,又修长安、洛阳宫殿,将以何用?作猎车千乘,环数千里以养禽兽,夺人妻女十万馀口以实后宫,圣帝明王之所为,固若是乎?今又以道路不修,欲杀尚书。陛下德政不修,天降滢雨,七旬乃霁。霁方二日,虽有鬼兵百万,亦未能去道路之涂潦,而况人乎!政刑如此,其如四海何!其如后代何!愿止作役,罢苑囿,出宫女,赦朱轨,以副众望。”虎虽不悦,亦不之罪,为之罢长安、洛阳作役,而竟诛-轨。又立私论朝政之法,听吏告其君,奴告其主。公卿以下,朝觐以目相顾,不必复相过从谈语。
赵氛围非常差,不但乱用民力、国力,还因为石虎太过多疑,所以团队内部互相倾轧。尚书朱轨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宦官严生,于是严生就打朱轨小报告,说他失职,改修的道路没有修好,耽误石虎出门打猎,另外还说朱轨私下议论朝政,说石虎坏话。

这两件事如果在心胸开阔的领导那里,估计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可偏偏石虎很在乎这些,于是就把朱轨送去吃牢饭了。蒲洪实在看不过眼,估计他跟朱轨关系也不错,所以站出来为朱轨说话。估计他也是忍耐很久了,他没有直接说朱轨的事,而是像农村老太太跟人吵架一样,先把石虎历年的恶行都列举了一遍,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
第一、到处修建宫殿;
第二、封锁山林圈养禽兽;
第三、夺人妻女充实后宫;
说完这些之后才为朱轨鸣不平!最后奉劝石虎马上停止这些糊涂行为,顺从天下人心。石虎很生气,但也没怪罪蒲洪。他停止了长安和洛阳两地宫殿的修建工程,但还是杀了朱轨。并且制定“私论朝政之法”颁布天下,凡是听到有人私论朝政,就可以来告密,员工可以告领导,奴仆可以告主人。国人自公卿大臣,都小心翼翼,见面也不敢打招呼,更不敢聚在一起拉家常。
石虎很开心,也很放心,终于都老实了!这就是他要的效果,让天下人都怕他!
但石虎也有顾忌不敢惹的人,那就是姚弋仲和蒲洪,这两个人都是羌族领袖,都很耿直,他们敢于向石虎直言进谏。

原文:赵将军王擢击张重华,袭武街,执护军曹权、胡宣,徙七千馀户于雍州。凉州刺史麻秋、将军孙伏都攻金城,太守张冲请降,凉州震动。重华悉发境内兵,使征南将军裴恒将之以御赵。恒壁于广武,久而不战。凉州司马张耽言于重华曰:“国之存亡在兵,兵之胜败在将。今议者举将,多推宿旧。夫韩信之举,非旧德也。盖明主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堪,则授以大事。今强寇在境,诸将不进,人情危惧。主簿谢艾,兼资文武,可用以御赵。”重华召艾,问以方略;艾愿请兵七千人,必破赵以报。重华拜艾中坚将军,给步骑五千,使击秋。艾引兵出振武,夜有二枭鸣于牙中,艾曰:“六博得枭者胜。今枭鸣牙中,克敌之兆也。”进与赵战,大破之,斩首五千级。重华封艾为福禄伯。
公元330年五月,前赵灭亡,凉张骏趁机收复黄河南岸之地,并设置五屯守兵,与石虎分境拒守。武街是五屯守兵之一屯,如今赵国袭取此地,并把当地驻守七千余户百姓迁往雍州。金城(甘肃兰州)投降,凉州人心惶惶。
张重华刚刚接替张骏的位置,屁股还未坐稳,赵国就趁机来攻,很不讲道义。越是危险的时候,越能激发出人的斗志,张重华不争馒头争口气,动员全国所有武装部队,命令裴恒带领,要与赵国死磕。裴恒不知道是太过于持重,还是胆子太小,或者是这老小子有异心,反正他拿到兵权后,就在广武(今甘肃永登县)安营扎寨,深沟高垒住了下来,任张重华怎么督促,他就是稳如泰山,绝不动窝!此时的凉州,举国人心惶惶,到处都是议论,有的人对前景不抱希望,收拾细软随时准备逃亡,也有的人已做好完全准备,一旦得到战败的消息就马上投降,还有的人偷偷的在磨刀霍霍,打算一有风吹草动就带着私家队伍自立拒守。张重华很着急,他心里也没底,但是不管怎样,得先打啊,老这么耗着,还没打仗,人就急死了!

正在张重华急的团团转的时候,司马张耽出来献计,他说:“国之存亡在兵,兵之胜败在将。”这不废话吗,谁不明白这个道理,可这是我们古人的习惯,说话之前先盖个帽。
他接着说:“今议者举将,多推宿旧。”如今我们的大臣推举将领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先推荐久经沙场的老将,这样更保险啊,久经沙场有经验,虽然不一定能打赢,但是失败的概率低啊,这样推举的人也就没有举荐失察的风险。你看,我们的古人多聪明,举荐个人也给自己把后路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现在裴恒就是这样,他牢牢的守在那里,虽然不一定能打赢,但是最少他能保证自己不失败啊,至于粮草供应和国内议论,那不是他所考虑的事,他要的就是不失败!
张耽话题一转,说道:“夫韩信之举,非旧德也。盖明主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堪,则授以大事。”当年韩信被举荐出来领兵,并不是因为他德高望重,久经考验,而是因为他有才能!所以明主选人,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巴前的那几个人,只要才能够用,就应该给他们机会。只有新人,只有还没有崭露头角但是有才能的人,他们立功心切,把他们提拔起来,就能干大事,所谓“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所谓“打狠仗用拙将”就是这个意思。那些老家伙们已经油了!换人吧!

最后,张耽才抛出自己举荐的人选,他说:“今强寇在境,诸将不进,人情危惧。主簿谢艾,兼资文武,可用以御赵。”如今强敌在境,诸将都担心失败被问责,所以选择固守,但是国内的情况又不允许我们这么耗下去。所以我举荐谢艾,他文武兼备,年轻有闯劲,可以打败赵国。
张重华心想:你早不说晚不说,看我急成这样你才说,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张耽心想:时机把握的还可以,这话说早了得罪人,说晚了可能会被张重华问责。现在反正已经这样了,就算是打败了,也不能全怪我啊!毕竟你已经走投无路!再说了,我相信,谢艾一定能不辜负我的举荐,他可以的,我信他!
时间容不得张重华继续在心里打小九九,他也不能全听张耽在这里一通忽悠,他得亲自见见谢艾。于是把谢艾叫来,问他对战局有什么看法,谢艾倒也不废话,他直接说:“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愿立下军令状,请大王给我精兵七千,我必破赵!”
勇气可嘉!此时我不由得想起战国时期阏与之战的赵奢,两强相争,将勇者,胜!
张重华被感染了,他立马拜谢艾为中坚将军,给兵五千。他不得不给谢艾打个折扣,因为主力都给了裴恒这个老王八蛋,他手头实在没有多余的兵力了。谢艾也没多说,五千就五千,于是他领着这五千人马就奔着麻秋去了。
当然,我们应该相信,谢艾绝对不是只有勇武的一个人,相反,他相比之下很是柔弱,但是他有谋略。好巧不巧,他走到振武(今甘肃永登县西北)这个地方的时候,夜里有两只枭鸟在军帐附近鸣叫。谢艾立马鬼主意涌上心头,他让人对军中士兵说:“赌博的时候,拿到‘枭牌’的会赢,而今枭鸟飞到营门啼叫,正是大败敌人的预兆。”于是趁着夜色,偷袭赵军,大胜,斩首五千级。张重华为此封谢艾为福禄伯!这个封号有意思!
此战后,裴恒有没有被收拾,史书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