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父亲们担心的“黄毛”
前两天看到一则视频,讲的是一个父亲的担心,在女儿出门之前,父亲反复叮嘱女儿:一定要早点回家,不要跟外面那些“黄毛”来往。
是啊,“黄毛”一直是家有孩子的父母时刻提防的对象。这里的“黄毛”是指一些时常四处游荡的无良社会青(少)年,这些青(少)年头发弄得乱七八糟,染成各种颜色,尤以黄色居多,所以大众对这些人冠之以“黄毛”。“黄毛”们年龄有大有小,小的发展成的,大的又去拉拢小的加入他们的队伍,这其中小的大多还是在读书年纪,可被“大黄毛”发展成自己的“下线”之后,就不再将心思花在学习上,经常逃学,即使被老师和父母逼进教室,也是校园的“霸主”,欺凌那些弱小的、听话的学生。这些“黄毛”们的所作所为虽说不是罪大恶极,但也是偷鸡摸狗、坑蒙拐骗,让校园不得安宁,让学生害怕不已,让家长咬牙切齿。

“黄毛们”似乎存在好多年了,我们读书那个时代就有“黄毛”,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国家开展严打的次数不计其数,一部部的法律也相继出台,可“黄毛们”一直没有绝迹,而且他们这个群体似乎越来越“小龄化”,与中国的人口发展恰恰相反。如果说之前“黄毛”之所以存在,要么是家长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由着孩子在社会上混,要么是家里比较穷或孩子比较多上不起学,可如今中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各家各户不必再为缺吃少穿而发愁,即使偶有家庭变故,还有国家助学和学费减免等照顾政策,而且上大学的机会和概率高了许多,已经不再是多么难的事了,可为何“黄毛”依然在这片富庶的国土上不断滋生呢?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重视和深思。
“黄毛”这个群体的存在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烦恼和不稳定因素。他们这些“小混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没有受过较为规范的教育,没有正经的职业,也不愿意被规章制度束缚,或奇装异服、打扮另类,或嘴里叼着烟卷吞云吐雾,特别是一些女“黄毛”的发饰更是格外醒目,他们无事可做,每日在街头或者各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游荡。特别可恶的是这些“黄毛们”总喜欢在学生放学时聚集于校门口或者学生必经的路口,引诱或者威胁那些正要回家而又没有家长来接的学生,向过往的学生打听漂亮女孩子的名字,搂着或者胁迫着“听话”的学生跟着他们到僻静的地方,“密谋”些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这样三番两次地下来,一些原本在学校还算听话,至少不旷课的学生,便跟他们混迹在了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些新成员到了教室里,又去蛊惑新的“小弟”加入团伙。他们甚至会建立一个微信群或者QQ群,招募新成员,发布一些秘密行动等,要不有时就与“对头”约架。

“黄毛”现象的存在是钻了法律的漏洞、家长的疏于管教和社会的监管不力的空子。这个群体的年龄基本都在18周岁以下,他们有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合法”保护,可以放心大胆地干着一些坏事,即使偶有违法,至多被叫到公安部门训诫几句关个几个小时而已。一些家长为了生计或者本身自己就“佛系”,对于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对于老师或者社区、公安部门的提醒未加重视,导致自家原本可以走上正路的孩子逐步滑向深渊。当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或者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些成年人被迫离开家乡,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或者被隔代抚养,缺少父母监管的孩子是很容易走上弯路的。之前未成年人犯了罪还可以将其送进少管所进行管教,情况会好好多,没有了“少年犯”的存在,自然肆无忌惮了。再加之网络的普及和奢靡之风的盛行以及周边的人不断抱怨这社会不公,“读书无用论”再度盛行起来。
“黄毛”们逃离课堂,在娱乐场所聚集或者组团玩游戏已经是他们最好的表现了,抽烟、喝酒、动作亲昵也见怪不怪了,可是,他们撬门入室或见缝插针还去盗窃财物,有时数额还不小,那就是十分危险的了,更为严重的是小小年纪,男男女女挤在狭小的空间里玩成年人的游戏,那就令人咋舌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露骨的聊天记录让久经沙场的成年人也会面红耳赤的。面对这样现象、这样游走于校园内外的“黄毛”,老师的无力感与日俱增,而家长想要“收网”也为时已晚回天无力了,家长最终会为自己的无知无力无助而买单。因此家有未成年女儿的家长特别担心自家女儿被“黄毛”盯上或者被“黄毛”给拽到邪路上去。其实,不仅仅是有女儿的家长,只要是负责任的家长都会十分关注孩子的成长,会时刻提醒孩子要好好学习要听老师的话,不和不良孩子来往特别是要远离不良社会青年。负责任的家长即使工作再忙事情再多,也会接送孩子,双休和节假日陪着孩子,不让孩子在外面留宿,这样做就是不给“黄毛”们任何可乘之机。

真希望整个社会是一片“清朗”,品德不良和无恶不作者没有生存的土壤。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一起发力,每个人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要等着突然之间会改变,要从现在做起,只要行动起来就比什么不做好,特别是父母多多注意自家的孩子吧,孩子毕竟是自己的,受益或者受罪最终会反馈到自己身上。
现在是生活太好了,黄毛们的来源就是心里问题,估摸主要是 另类突出和找刺激,在一个地方美食街遇到几个不良少年,偷外卖,他们是缺吃的吗?因为他们认识到他们未成年人 他们要找刺激不用付出代价,可是有第一步就有第二部的可能他们滑向犯罪道路可能性比其他要大得多!我们不由一句古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