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薹一斤三块,头上的那截“帽子”就占了三分之一。很多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顺手掐掉那一段丢了,觉得老、不好炒、不好看。其实,那一段才是最嫩、最香、最有味的地方。

春天的新蒜薹,帽子脆得能掐响,炒菜、摊饼、剁馅样样都能用。别看它不起眼,只要方法对,不光不浪费,还能多出一道好菜。
蒜薹整根都是宝,最怕的是不懂吃。把常被扔掉的那一段用好了,厨房里的细节,也能多点讲究。

一根蒜薹从根到顶,大致可以分三段:底部略粗、筋多,中段脆嫩适炒,顶端就是所谓的“蒜薹帽”。这一段通常带着一个小小的尖头,看起来颜色更深、表皮略细,口感上也略有差别。
有人觉得它咬不动,是因为整段和中段混炒,火候没掌握好,影响了口感。
正确做法,是将“帽子”部分单独处理,细的切碎做饼,粗的分段炒蛋,香味浓郁又不冲。

尤其在春天新鲜蒜薹刚上市的时候,这段绿帽子其实是最鲜嫩的,掐一下能听到“咔嚓”脆响。
菜市场的老主顾懂得挑,买回去后会把蒜薹平铺案板上,一根根顺着段位掐开,专门将帽子收出来,留作单炒或拌馅。
这样炒出来的菜不光嫩,还能保持颜色清爽,搭配荤素皆宜,不出水、不变色,实打实是一段被忽视的“宝料”。

第一种,切碎摊饼。
选嫩一点的帽子段,用手掐断,清洗干净,切成米粒大小,加一个鸡蛋、一勺面粉、少许盐,搅成面糊。锅底刷油,把面糊摊薄,开小火慢煎,两面煎成金黄色,切块装盘。这种饼带着淡淡蒜香,口感微脆,适合做早饭,配粥刚刚好。

第二种,配肉快炒。
帽子段里略粗的部分,去掉外层皮筋,斜切成小段,搭配鸡蛋、腊肉、豆干都适合。锅里热油直接下菜,不需爆锅,快炒两分钟,加点盐出锅。注意火候,炒久了会出水,影响口感。只要炒得快、炒得匀,这段帽子反而比茎更入味。

第三种,剁馅包饺子。
将帽子细段切末,和猪肉、虾仁、鸡蛋一起调馅。这部分蒜香浓但不呛口,拌出的馅味道柔和,比单用蒜苗或韭菜要淡雅一些,适合老年人或不吃重口味的家庭。做出来的饺子皮不发绿,咬开还带点汁水,是不少农村主妇过年做混合菜馅时的“点睛之料”。
这三种做法,原料简单,调味不多,就靠蒜薹自身的香气撑味。用得好,一小把帽子段就能做出一顿饭的主菜,既节省又不浪费。

蒜薹一年四季都有,但春季最嫩、最脆,尤其是刚刚抽薹那一波,颜色绿、筋少、水分足,帽子部分更是清香扑鼻。
到了夏天以后,蒜薹开始纤维化,这时候的帽子口感才会偏老,不适合直接吃。
所以很多人误解说帽子不好吃,往往是买的不是时候。春天菜市场刚上市的新蒜薹,最适合分段吃。中段清炒,帽子打饼或搭配炒菜,底部则可用来煮汤或剁末下锅增香,一根蒜薹三种用法,不落一点。

而且,蒜薹帽耐储存。如果买回家暂时不吃,可以把整把蒜薹立着放在水盆里,水浅浅浸住根部,放在阴凉处,帽子部分依然可以保持清脆两三天不蔫。
如果不想湿放,也可用湿毛巾包住帽子部分,套进保鲜袋,冷藏一两天也不影响口感。
农村很多人知道一个窍门,蒜薹帽别急着处理,先把整根挂在厨房阴凉通风处,等到做饭前再分段,这样炒出来的帽子段颜色更青,味道更足。这个习惯现在在城市里少见,但对讲究口感的人来说,细节就藏在这种慢慢来的处理上。

一根蒜薹,从头吃到尾,并不只是个说法。帽子段虽不显眼,却是整根里最有香气、最容易做出新花样的部分。只要不急着扔、不怕麻烦,蒜薹帽不仅能省钱,更能添菜。
现在正是蒜薹鲜嫩的时节,做菜的时候不妨多留心那段常被忽略的“帽子”。

用心搭配一下,炒个蛋、摊个饼、拌个馅,不仅不浪费,还能让人吃出小时候家里的味道。
把原本当作废料的帽子段用好,不就是过日子里那点讲究吗?下回买蒜薹,记得别再顺手扔了那一段绿尖尖。真的,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