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先开第一枪,4月2号打响汽车关税战,中国车企早有预判

春公子科技 2025-03-28 17:23:29

文 春公子

中国已将大力发展智能电动车定为了“长期国策”!只要我们引领了这个赛道,不仅能摆脱对石油依赖,更能重塑全球汽车产业。

2025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政策将于4月2日生效。这场以“保护主义”为底色的关税博弈,表面针对全球产业链,实则直指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布局。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是“美国优先”的政治筹码,而中国车企早已跳出“单一市场依赖”的窠臼。从俄罗斯的“补位”到欧洲的“高端突破”,从东南亚的“本地化深耕”到南美的“战略跳板”,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布局已形成“多极支撑”。

特朗普在全球打响了汽车关税大战,这个影响力还是挺大的。像欧洲很多国家,汽车属于他们的支柱性产业。

在特朗普团队的构思里,汽车这么重要的产业,应该回流到美国。此举不仅能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还能对竞争对手起到遏制作用。

具体来说,特朗普试图通过《美墨加协定》(USMCA)的“原产地规则”(75%北美零部件)迫使车企回迁美国,但墨西哥作为北美重要生产基地,2024年对美出口汽车占其总产量80%(约221万辆)。若25%关税覆盖加墨地区,车企成本优势将被削弱,反而可能加速产能向美国本土转移,推高美国通胀并抑制消费。

此次25%关税适用于所有进口汽车及零部件,但实际影响呈现结构性差异。中国对美整车出口量极低,2023年仅1.25万辆,占国内出口总量0.3%;2024年美国甚至未进入中国整车出口前十目的地名单。

而中国对美零部件出口额达83.3亿美元(2024年数据),占美国进口的10.6%,其中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等关键部件短期内难以被替代。

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来,美国打响全球汽车关税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遏制中国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上的发展。

但是美国这一招,其实我们早就预判到了。赛力斯问界M9登陆巴黎车展,2024年欧洲出口量突破10万辆;比亚迪通过匈牙利工厂辐射欧洲右舵市场。

比亚迪、奇瑞在泰国、印尼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2024年东南亚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5%;中东市场(如沙特)成为中国品牌战略投资重点。

长城通过收购戴姆勒工厂布局巴西,计划10年投资115亿元;奇瑞深耕智利、阿根廷市场,占据智利8%份额。

值得一说的是,中国将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定义为未来汽车产业的“水电煤”,通过规模化效应(如全球60%的电池产能)和技术标准输出(如智驾系统开源),重塑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未来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核心,并非关税高低,而是谁能主导电动化、智能化的产业标准。正如比亚迪等企业所证明的,当技术优势与市场规模结合,任何贸易壁垒终将成为历史注脚。

0 阅读:0

春公子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