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12号晚上11点多,负责给美军在长津湖撤退时断后的陆战1师侦察连1排,总算是坐着卡车,到了有8艘航母保驾护航的兴南港。
到这个时候,陆战1师剩下的那22215个海军陆战队士兵,总算是摆脱了志愿军9兵团三个军的追赶和包围。
没多久,战斗部门的头儿鲍泽给史密斯师长递上了陆战1师的最终战斗情况报告:
从10月25号在元山开始打仗,一直到12月11号,咱们这边死了718个战士,伤了3504人,还有192人找不到,总共少了11727人。特别是在11月27号到12月11号这段时间里,战斗里受伤的有2704人,又因为天冷冻伤了7313人。
陆战1师人数超过三万,在长津湖战役那短短14天里,就折损了一万多人。虽说之前心里已有个底,可真看到确切的伤亡数字,史密斯还是大吃一惊。
而且啊,陆战1师还头一回被迫采取了“换边打”的新战术。
史密斯虽然没说出来,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这就是在撤退,并且会一直退到离这儿直线四百多公里外的釜山港。
鲍泽好像摸透了史密斯的想法,直接道:“我确信,长津湖那严寒的冰雪天气,再加上陆战队员们的刚强和胆量,美军历史上根本找不出这样的场面。而中国军队那股子豁出命的劲儿,不顾一切地猛攻,绝对会成为每个陆战队员心头一个永远忘不了的恐怖记忆!”
史密斯直截了当地讲:“咱们和中国那边,都搞出了一些差错!”
这时候,从古土里那边传来消息,说是一直负责后卫侦察的1排回来了,这事儿立马在陆战1师兴南港的整个营地炸开了锅。从团长、营长、连长,到普通的士兵,就连那些受了轻伤的战士,也都迫不及待地走出屋子、掀开帐篷,伸长脖子往外瞧。
大伙儿都盯着呢,排长哈格特对着眼前仅剩的十四名士兵扯开嗓子喊:“陆战1师侦察连1排的兄弟们,都给我站好了!”
哈格特一嗓子喊完,立马挺直腰板,大步流星地朝自己的营地走去,走在最前头。
这时候,突然有人哼起了《海军陆战队赞歌》的旋律,紧接着,十四名队员也跟着一起大声哼了起来。
音乐声把史密斯、凯泽还有利兹伯格家的三兄弟——默里、普勒,以及陆战1师里最能打的两个营长戴维斯和塔普雷特都给震住了。
瞅着那帮头发凌乱但脚步一致的哈格特队伍,塔普雷特跟身旁的戴维斯讲:“要是没了这些胆大的陆战队兄弟,咱们啥也不是!”
戴维斯眼眶泛红,默默无言,随后也跟着哼起了《海军陆战队赞歌》的旋律。
这天,刚好碰上美军在东线的头儿,也就是第10军的军长阿尔蒙德,他满58岁了。
史密斯身为下属,他并没有去道贺。同时,正忙着抵挡志愿军和人民军进攻的美7师师长巴尔,还有美3师师长索尔,他们也是忙得团团转,根本顾不上其他。
这会儿,在黄草岭深处的元丰里,志愿军58师的师长黄朝天自个儿闷在师指挥部里头。他一会儿走来走去,一会儿猛地拍桌子发火,连平时跟得紧的警卫员孙堂都躲得远远的,不敢靠近。
就在12月11号晚上,陆战1师已经全部通过水门桥,撤到了真兴里。这时候,58师就收到了9兵团的指令,让他们别追了,就在原地休整。
现在,58师加上水门桥那边儿的60师,能打的人加起来都不到200了。要是再不歇歇脚,整顿一下,58师和60师恐怕连点“火种”都留不下了。
黄朝天接到命令后,心里头一百个不乐意,但也没办法改变。他一肚子火,忍不住就嚷嚷起来:“这仗打得也太憋屈了!‘宋老头’指挥得实在不行!师长这位置,老子不坐了,辞职走人!”
黄朝天发完火后,拿起笔来嗖嗖地写了一份辞职信,说要辞去58师的师长职位,就等着找个机会直接塞给那个“宋大爷”。
而说的这个“宋老头”,其实就是志愿军9兵团的司令员兼政委,宋时伦本人。
宋时轮,43岁,老家在湖南醴陵,他是黄埔军校第五期的学员,一开始在红一方面军服役。他打仗风格果断迅速,性格直率大方。他指挥的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军纪非常严格,特别擅长打阻击战,因此有了个外号叫“十纵的炮声不响,肯定稳如泰山”。
1949年2月份,宋时轮被提拔为9兵团的指挥官。在这之前,无论是孟良崮战役、济南战斗,还是说后来的淮海战役、渡江行动,再加上攻打上海,9兵团一直是第3野战军里头最能打的部队。
长津湖战役那会儿,黄朝天可真是个狠角色,他不仅直接跟兵团司令“杠”上了,还干脆利落地写了份辞职信。这事儿,不管是在朝鲜那边,还是咱们国内,都算是少见得很。
黄朝天自打出国后,头一回发脾气,是在1950年11月25日那天。
原先,9兵团打算在11月25号晚上发动长津湖战斗,不过因为大雪的关系,第一梯队的20军和27军没法按时赶到进攻地点,所以就把战斗时间挪到了12月26号晚上。
11月25号一早,黄朝天突然接到前卫172团的消息,说打算从斜着插到碣隅里那边的小白山,但问题是山上根本没路。这样一来,原本打算绕路过去的先头部队,就没办法在11月26号晚上动手了。
黄朝天发现军机大事被耽误了,赶紧给20军的军长张翼翔打了个电话,直接开腔道:“真是的,咱军的侦察营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张翼翔没办法,只能赶紧跟兵团部汇报,说攻打下碣隅里的计划得改到11月27号晚上了。
不过由于得绕远路,所以直到11月28日早上天刚亮,58师的172团2营才好不容易赶到了下碣隅里准备进攻的地方,而其他部队都还在拼命赶路,没跟上来。
这时候,长津湖东边的新兴里、内洞峙那边,还有西边的柳潭里和死鹰岭,战斗在11月27号晚上就已经开始了。黄朝天见状,立马决定就在那晚发动进攻。
因为时间紧迫,侦察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大部分队伍一到指定地点就动手开打了,结果有的队伍还把美军的坦克误认为是房子。而且,主攻的方向也刚好撞上了美军重点看守的西南区域和飞机场那边。
短短一夜交锋过后,从西南和正南方向进攻的173团人数锐减到只剩一千多人,而从北边往南冲的172团也调转方向,去攻打东山阵地了。黄朝天没办法,只好把预备队174团也派了上去,这才好歹守住了前沿阵地,跟美军面对面杠上了。
打到12月2号那天,58师的人数已经大幅减少,缩成了35个排。其中,172团有8个排,173团是11个排,174团则有16个排。这么一来,能上前线打仗的士兵就只剩下800多人了。
这天下午两点钟,宋时轮决定把26军这个战役预备队派上用场,让他们火速南下,接替58师,继续对下碣隅里发动进攻。
宋时轮直接给黄朝天通了电话,他吩咐58师把攻打下碣隅里的活儿交给26军去干。然后,他要求58师当天晚上就赶到黄草岭北边,拦住敌人别让他们往南跑。
宋时轮专门叮嘱黄朝天说:“不管哪个队伍攻占了碣隅里,那都是咱们志愿军的荣耀。别耍性子,得好好把阵地给交接清楚!”
黄朝天二话不说,直接喊道:“去执行任务!必须完成任务!”
挂断电话后,黄朝天立刻把参谋长胡乾秀、副政委朱启祥、副师长贺国华和政治部的邱布都叫了过来,大家一起商量后,很快就决定了要把部队转移到黄草岭。具体安排如下:
172团守住了院子前沿,173团则推进到大安洞和小安洞,并且拿下了1478高地。174团呢,他们负责把守化被里和小民太里这条线。咱们师的指挥部也搬到了高龙那地方。
接着,20军给出了更明确的指示:58师得往古土水那边走,一边拦住想往南跑的美军,一边还得挡住北边来支援的敌人,大概得花上三到五天的时间。
黄朝天斩钉截铁地讲:“甭管58师现在还有八百多人,还是只剩下几十号人,命令都得执行到底;甭说守住黄草岭三五天,就算是再多三五天,阵地我们也得死守到底。”
58师那八百来号人,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精英,可要对付陆战师那差不多上万人的突围,力量悬殊,实在是太难了。黄朝天呢,他一边带着队伍死守阵地,一边心里头盼着26军能快点来支援。
12月3号晚上,宋时轮原本说26军能到下碣隅里,但实际情况是,3号晚上他们没到。更糟糕的是,到了4号晚上,柳潭里的敌人已经全部撤到下碣隅里了,这时候26军还是没赶上来。
又说好了12月5日晚上必定能到,可美军那边突围前的炮火都已经轰鸣起来了,26军来接防的队伍却还是没见人影。
黄朝天实在憋不住了,就老让秘书王昊给20军打电话,催着问26军到底啥时候能到。
看没什么进展,黄朝天多次叮嘱王昊说:“赶紧给兵团部打个电话!”
每次王昊刚要拨电话,黄朝天就喊他别打了,然后一个劲儿地猛灌凉水,想把火气压下去。
这时候,战斗指挥员过来说,下碣隅里南边的防线已经好几次换来换去了,就连离得很近的独秀峰阵地,也被陆战1师的巡逻小队给短暂占领过,这下黄朝天可算是找到了出气的机会。
黄朝天从不在明面上指责9兵团和20军的领导,但要是批评起他心爱的手下,那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丢了的地盘,得赶紧抢回来……要是抢不回来,提着脑袋来见我……要是守不住,有你苦头吃的!
没一会儿功夫,黄朝天就把172团、173团、174团这三个团的团长都轮流数落了一顿。
这时候,就连平时跟黄朝天关系很好的胡乾秀和朱启祥,也都变得沉默不语了。毕竟,那枪炮声越来越清晰,连警卫员孙堂都紧张起来,赶紧掏出了驳壳枪。
12月5号晚上挺晚的时候,76师打头阵的一个营总算是到了。
黄朝天赶紧下令,让部队赶紧换班,然后马不停蹄地连夜往南赶,直奔古土里前线。
这时候,胡乾秀对黄朝天说道:“58师的战斗人员,估摸着连八百号人都凑不齐咯。”
黄朝天一听这话,狠下决心道:“行,咱58师就再拼出个像杨根思连那样的队伍来!”
12月8号晚上,58师的残部好不容易赶到指定地点,那边呢,陆战1师早从下碣隅里溜达到古土里了,他们正磨刀霍霍,打算再往外闯一闯。
现在26军的情况很糟,76师因为伤亡太重,战斗力基本没了。77师和88师的战斗力也大不如前,主要就靠231团和264团在撑着。而88师的预备队264团,还有26军的预备队78师,都还在往南赶的路上呢。
黄朝天一到巨峰,立马就建了个指挥所,然后赶紧下令部队,拼死也得挡住敌人。
打到12月8号下午,77师的231团总算是跟上了。可他们团长呢,却说队伍太累了,磨磨蹭蹭的就是不肯下令攻打。
听说77师的231团一直拖着没动手,黄朝天火冒三丈,直嚷嚷着要是这团长是他手下的,他绝对二话不说,立马按战场规矩办事。
这时候的58师,还剩下大约四百多人能打仗。这四百来人的战斗力,主要是靠174团的3营和173团的2营撑着。
黄朝天最终拍板决定,让参谋长胡乾秀带着那四百多人,发起一场硬碰硬的反击战。主攻方向是1304高地,这块地方很关键,要是能拿回来,陆战1师想再冲水门桥,那可得吃大亏。
34岁的胡乾秀啥也没说,拉上警卫员就直奔174团政委郝亮那儿,俩人急匆匆地往1304高地赶。
1304高地虽然咱们暂时占领了,但胡乾秀和郝亮两位战士却在前线献出了生命。没多久,美军又把1304高地给抢了回去。
现在,离1304高地最近的还是77师的231团。
12月8号晚上,20军的军长张翼翔跑到马岱里,找到了26军的77师指挥部。他直接跟77师的师长沈萍和政治委员魏伯亭说:“今晚你们得拿下1304高地北面的高龙。”
看到20军的军长张翼翔亲自来指挥,77师立刻对231团下了命令:“无论如何都得挺住,别怕牺牲,咱们当官的得拿出豁出去的精神,拼死也要拿下高龙,断了敌人的逃跑路线。”
为了提升前线指挥力度,77师专门派出了师参谋长张书香来领头,而231团的团参谋长李浩则走在最前面给大家指路。
之前,231团在打下碣隅里那场仗时,连着两个晚上都走错了路,结果就错失了先一步攻打美军的好机会。
这次,231团好不容易请了个当地的领路人,加上前面有火光指引,本以为方向没问题了。可刚上路没多久,他们还是走岔了道。直到走到万丰里,碰到了58师的队伍,他们才明白,原来自己误打误撞走到了马岱里的西南边。
李浩又带着大家往山上走,结果碰上下雪,一下子就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
过了一个钟头,张书香追了上来,他俩为了走哪条路争来争去,结果又白白浪费了一个多小时。
弄清楚该往哪儿走后,他俩又因为要不要动手,再次磨蹭了一个多小时。
他们俩琢磨来琢磨去,一直到12月9号凌晨3点了。
现在,距离天亮还得四个多小时呢,可咱们部队离着要打的地方还老远,张书香最后决定,让大家按原路返回。
结果是这样的,231团的2营,既有师的参谋长领头,又有团的参谋长指路,结果他们走了还不到十公里,连个美军的影子都没碰到,就直接掉头回到了原来的出发地——下马岱里。
听说77师那晚还没动手,27军的军长张翼翔赶紧在夜里给9兵团部打了电话,让他们赶紧下命令,把77师交给20军来统一带着打。
12月10号凌晨3点,按照命令归20军管的77师231团1营和3营终于开打了。但奇怪的是,没过多久,枪声就变得稀稀拉拉的。
师长沈萍和师政委魏伯亭急匆匆地赶到231团,对着团长李仲元催促道:“赶紧动手,别再犹豫了,立刻开打!”
直到这个时候,沈萍和魏伯才算是真正摸清了231团的实际状况。因为大家太累了,战斗劲头也不足了,好多连队根本没法再集合起来。有的连长直接说“干不下去了”,有的指导员得求着营教导员去帮忙鼓舞士气,还有的连长急得连祖宗都搬出来了,可那些又冷又饿的战士们,却根本不当回事。
结果,231团只凑合了一些连长、排长、班长还有党员,他们就冲了上去。但还没等到跟前,人就差不多都打没了。
12月10号早上大概5点的时候,接到命令协助58师174团进攻的77师230团,也悄悄摸到了1304高地附近。
现在230团手头还有预备队,就是1营和3营的9连。他们打算让3营的9连去攻打1304高地,而1营呢,就沿着公路去挖战壕,用火力把那条去水门桥的公路给封锁了。
昨天晚上7点,230团的四个完整连队从万丰里启程。走了八个小时,到了凌晨3点,他们顺利抵达了58师174团的指挥部。174团的副团长跟来接任务的3营长邵泽运讲:“翻过小白山,就是大黑山,1304高地就在不远处。”
邵泽运领着9连一路搜寻,走到公路上时,发现陆战1师的大部分队伍已经通过了水门桥。他四处看了看,没找到敌人的踪影,又去找174团的前线指挥部,结果也没找着。邵泽运见状,赶紧掉头回去找230团的团长张端胜汇报情况。
一看都12月10号早上6点了,张端胜赶紧让3营找个地儿躲起来,防着空袭,然后就只派了1营3连3班去守住旁边的松树山。
松树山位于北边,1304高地坐落在南边,它们之间还有个鞍部相互连接。不过,230团既没看地图,也没去侦察地形,所以对这一切浑然不知。
230团没想到,就这么错过了轻易攻占1304高地的好时机,也丢掉了给陆战11师来个狠招的大好机会。
12月10号一早7点钟,黄朝天喊来通讯参谋,让他传个话,说老家那边的美军已经开始聚集了,咱们230团得赶紧行动起来。
那天早上大概8点的时候,通讯参谋递过来黄朝天亲手写的信,说230团得赶紧拿下1304高地。
这时候,230团里,除了团政委因为掉队没来,其他头头脑脑的都在这儿,可一个个都闷着头,没人吭声。
没多久,团长张端胜发话了,他说:“白天不适合动手。”接着,他就让参谋给58师写封回信。
12月10号一早10点钟,张端胜终于收到了58师发来的正式书面通知,那会儿他才明白这事儿有多棘手。
其实,在古土里,那些负责最后防守的战士们,早就在前方榴弹炮的火力支援下,动手突围了。
张端胜没多想,赶紧下令让3营9连快点去抢占1304高地。但他没走几步,就被一枚榴弹炮给重重击伤了。
当警卫员和另一位战士把大腿受伤严重的张端胜抬下来时,230团的团长、营长这些领导都已经分散开来,各自找地方隐蔽了。
这时候,正是政工干部得赶紧出面的时候,230团团政治处的牟清楷主任,他没跟大家一起走,而是自个儿回了元丰里,找58师的指挥部去报告情况了。
到现在为止,77师的230团里那四个连的战士们,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原本那股子冲劲儿没了。
在12月9号那天,下午三点半左右,陆战1师就已经把炸了三次的水门桥给重新修好了。
现在,58师手头能打的就只剩下一百多号人了,加上旁边60师支援的一百多人,20军能用来阻挡陆战1师的兵力,拢共也就两百多个人。
感觉到这将是水门桥北边对陆战1师发动的最后一场攻击,20军下令60师的参谋长蔡群帆亲自上阵,带着这200多号人,并且亲自指挥77师的231团2营,瞅准时机给陆战1师殿后的部队来个狠的。
就这么二百来号人,就算全拼光在战场上,也根本挡不住那一万多人的陆战1师,人家还有飞机大炮支援着呢。
12月12号晚上,陆战1师全都跑到了兴南港里,58师接到命令,也不再追了,离开了那个打了15天恶战的地方。
但现在58师的战斗力已经严重不足,只剩下不到百人。师里的参谋长胡乾秀和174团的政委郝亮,都已经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