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欧央行宣布将将三大关键利率各下调25个基点,这是自2024年6月以来的第七次降息,存款便利利率降至2.25%。按照传统经济理论,降息往往会使货币贬值,但欧元汇率反而在此次降息后不跌反升,4月21日一度触及1欧元兑1.1478美元,创下2022年2月以来新高。这一现象看似矛盾,但背后折射出美元信任危机、全球资本再配置及欧洲经济政策预期的多重博弈。
欧央行降息的深层动因:经济疲软与政策对冲欧央行持续降息的决策,背后主要源于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以及通胀压力缓解。首先,从经济增长来看,欧元区2024年全年GDP增速仅为0.7%,显著低于年初预期,欧元区制造业PMI连续33个月低于荣枯线。据欧央行3月更新的预测,202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下调至0.9%。更深层次的压力来自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策对汽车、机械等欧元区支柱产业构成潜在威胁,削弱欧元区企业投资信心和居民消费意愿。在通胀方面,欧元区3月CPI同比增速回落至2.2%,核心CPI降至2.4%,通胀压力显著缓解,使得欧央行有了降息以刺激经济的空间。在此背景下,市场预期欧央行或将进一步降息以对冲贸易摩擦对投资和消费的抑制作用,同时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债务压力,以避免经济陷入“低增长-低通胀”的恶性循环。
图1:欧央行宣布降息25bp,符合市场预期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4/21
欧元逆势走强的三重逻辑:美元、政策与资本流动尽管欧央行降息,但欧元汇率依然走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美元信用弱化是核心推力。2025年以来,美国频繁使用关税工具导致全球供应链紊乱,叠加美国财政部债务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引发市场担忧,美元作为传统避险货币的信用基础出现松动。2025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下跌9.3%。此背景下,虽然欧洲经济增长疲弱,但欧元储备货币地位仍提供一定安全边际,使得欧元成为国际资本分散风险的次优选择。其次,欧盟政策的边际改善提供支撑。3月,欧盟宣布高达8000亿欧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德国政府也宣布提供5000亿欧元特别基金,重点投向国防工业和数字化基建,这是自欧债危机以来德国首次实质性突破“债务刹车”机制,市场对“货币宽松+财政扩张”的政策组合预期升温。与此同时,欧央行在降息声明中删去了“政策限制性正在显著减弱”的表述,暗示货币政策可能进入观察期。这种预期管理缓解了市场对无限量宽松的担忧,强化了欧元资产的配置价值。第三,利差收窄与资本回流形成共振。虽然欧央行持续降息,但美欧实际利差仍在收窄,美德10年期国债实际利差从2024年12月的1.8%收窄至1.2%。与此同时,经常账户盈余和资本项下证券投资流入增长的双顺差格局为欧元提供支撑。
图2:美德10年期国债实际利差持续收窄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4/21
强势欧元能否持续?展望未来,欧央行降息后欧元是否还能保持强势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从市场预期来看,欧央行或将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至中性利率下方以支持经济增长,持续的降息预期理论上会对欧元汇率产生下行压力。然而,若欧元区财政刺激计划能够有效推进,或将提振经济增长预期,支撑欧元汇率。此外,若贸易紧张局势缓解,有望提振市场信心,支撑欧元;反之,关税压力加剧经济放缓风险,促使欧央行加快降息节奏。短期来看,欧元汇率可能维持高位震荡。若美联储在6月会议上如期启动降息,美欧利差将进一步收窄;叠加地缘政治风险推高能源价格,美元可能继续承压。但中长期看,逆转欧元强势的驱动力可能来自两方面。第一,欧美货币政策路径分化。若美国通胀黏性超预期,美联储或继续推迟宽松,导致利差重新走阔。第二,贸易摩擦的潜在冲击。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加征关税的90天暂停期将于2025年7月结束,若冲突升级,欧元区出口将面临更大压力。总之,欧央行数据依赖立场下,欧元最终走向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动态平衡。
图3:欧元区通胀进一步向欧央行目标靠拢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4/21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