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茶是中国茶中的主体,是中国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绿茶也是中国茶中称谓最多,形状最为齐全的茶类,它的造型包含了扁、圆(颗粒)、条、针、曲(卷)、朵、片、束、块九大类型,其中除块型绿茶的品种较少外,其他类型的茶都有较大的生产量。
绿茶的品质特征是色绿汤碧,香清高、味鲜爽。同是绿茶,其品质除了具有绿茶品质的共性之外,不同造型的绿茶其品质特性会有所差异。因此,品饮者应根据这不同造型间茶叶品质的差异,应用不同的冲泡技艺。
①扁型绿茶与冲泡。扁型类绿茶多为名优绿茶,以单芽或一芽一、二叶为原料经压扁而成。其比表面积较大,冲泡时茶叶易悬浮在水的表面,且因它平坦,所受浮力较大,不易下沉。因此,扁型茶在冲泡时,一般选择透明小型玻璃杯或中型玻璃杯,采用下投浸润泡法,即取茶置于杯中,然后用旋转手法冲入杯容量 1/4左右的水量,此时,可轻摇杯底,使茶慢慢湿润,湿润的茶叶,茶香喷发,若将茶杯送至鼻端,便可闻到浓浓的茶香,约30 秒后,用凤凰三点头法将水加至杯的3/4量。此时透过玻璃杯,可见冲泡后的芽叶在水中,有的徘徊缓下,有的则上下沉浮,细细茸毫闪闪发光,水气夹着缕缕茶香,令人心旷神怡。
②曲卷型绿茶与冲泡。卷曲型绿茶,其外形纤细、卷曲、紧结,有的多毫。其类茶比表面积小,冲泡时所受的浮力小,易吸水,下沉速度快,所以这一类型的名优绿茶,冲泡时可选用透明小玻璃杯或中型玻璃杯,采用上投法,即将80~90℃的水,先冲水入杯的3/4量,然后用茶匙将茶慢慢加入杯中。轻摇杯子,此刻,细观杯子,可见水面之茶吸水后,层层下落、渐渐舒展,而杯中之水由无色渐渐变为嫩绿色,阵阵清香便会扑鼻而来,真可谓妙不可言。
③条型、颗粒型绿茶与冲泡。条型与颗粒型绿茶嫩度不及卷曲型,成熟度较高,外形较紧结且耐泡。条型与颗粒型绿茶一般选用盖碗、瓷杯或瓷壶,用下投法进行冲泡。冲泡时,按茶水比1:50~1:75的比例,先放入茶叶再冲入95~100℃水约碗的1/4量浸润,然后用凤凰三点头法冲至3/4量,盖上盖子,2~3分钟后即可品饮。此类茶有的重香气、有的重滋味,不用观其叶底,在品饮时,可先取盖闻香,后观其色,细细品尝,别具一格。
④针型绿茶与冲泡。针型绿茶多为名优绿茶,原料大多较为细嫩,茶细、圆,挺直似针形,在冲泡过程中有很强的观赏性。冲泡针型茶应根据针(芽)的长短,选择芽长五倍左右高的玻璃杯,一般为中型玻璃杯,采用下投法。冲泡时,先加茶2.0~2.5克,用80~95℃左右水直接高冲于杯中,利用其水的冲力使颗颗芽头迅速上下翻滚,然后如雨后春笋般地芽尖朝上,芽蒂垂下直立于水面,接着徐徐下落,有的忽上忽下,有的左右飘浮,最后亭亭玉立于杯底,芽光水色,浑然一体。面对如此美景,品茶者往往舍不得开口品饮,而是转动茶杯,从各个角度欣赏茶叶在杯中的姿态。
⑤片型、朵型绿茶与冲泡。朵型绿茶均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经烘干而成,较松散,形似花朵。片型茶由叶加工而成,也很松散。这类绿茶冲泡时,水温不易过低,否则易造成茶味淡薄,香气成分不能充分散发出来。其茶具可选择中型玻璃杯,也可用盖碗但不能加盖。放茶采用中投法,即先将90~95℃水冲入杯的 1/2量,再加入2~2.5克茶,最后用直冲法直接冲至杯的3/4量。此类茶冲泡后,颗颗芽叶似含苞欲放的花蕾在水中慢慢舒展、开放,有的像玉兰、有的似牡丹,栩栩如生,真可谓“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
⑥束型绿茶与冲泡。束型茶是把芽叶人为捆扎成菊花形、荔枝形和橄榄形的茶叶,一朵或一颗就有3~5克,所以其泡茶水温易略高些,配具也因茶量而定,3克左右配盖碗,5克左右则要配壶泡具,冲泡方法可用下投法,取一枚放入盖碗中(橄榄形的茶应先将捆扎在外的丝线去除),冲入95~100℃水约碗的 1/4量,使其浸润,约30秒后用直冲法冲至杯的3/4量,迅速盖上盖子。2~3分钟后即可品饮。而壶泡具则采用玻璃壶为好,因其冲泡后,芽叶展开,有的似牡丹怒放,有的似绣球花开,有很强的观赏性。品饮时则应将茶汤分3次巡回倒入杯中,使每杯茶汤浓度均匀。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