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出书披露宋美龄:访美时态度傲慢,白宫员工对她深恶痛绝

梦初醒讲动漫 2023-03-29 17:38:52

宋美龄一生之中,有过很多高光时刻,那次轰轰烈烈的访美之旅,绝对算得上。

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艰难之际,宋美龄身负争取美国援助的使命,开始第一次秘密访美。

七个月之后,她不辱使命回国,“抗战夫人”的名声一时躁动国际政坛。

然而,这看似圆满结束的外交行程,却为宋美龄日后的风评,留下巨大隐患,直接导致她第二次访美时,遭到冷遇。

美国总统对她的态度急转直下,美国民众似乎也不再买她的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当初那次访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012年,汉娜·帕库拉在《宋美龄传》一书中也谈及此事,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01

高调赴美,极尽尊荣

1941年,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随即爆发。

此时正值国内抗日战争关键时期,中方与美方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同盟之势了然。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有先天优势,能够阻断日本对美国的攻势。

美方有意向我国示好,时任总统的罗斯福及其夫人亲自发来邀约,邀请的对象,便是宋美龄。

在那个时代,宋美龄毫无疑问是最适合访美的人。

宋美龄1897年出生于上海,从小便赴美接受教育,还获得威尔斯利学院的学士学位,流利的英语自然不在话下。

同时宋氏姐妹的名声,在国际政坛上还是响当当的,美方对她很是重视。

1942年11月,蒋介石派人秘密将宋美龄送上专机,临行前一晚,夫妻二人谈了很久。

蒋介石对这次外交非常重视,他正好有意想获得美国的经济援助,当然,这才是宋美龄赴美的真正目的。

早前,《纽约时报》曾对宋美龄有过相关报道,称她是位了不起的女性,美国民众对她也很是敬仰,都想一睹这位东方女性的仪态。

宋美龄抵达华盛顿当天,不少美国民众前来迎接,她身穿黑色旗袍,佩戴与之相称的首饰,面带微笑与民众挥手示意。

是的,在他们心目中,这就是东方女人的独特气质。

访美的开始,是顺利的。

总统罗斯福与其夫人埃莉塔携政府演员,亲自在白宫门口迎接宋美龄。

下车那一刻的宋美龄,举止雍容,仪态华贵,这一幕让第一夫人埃莉塔记了好久。

他们回到白宫寒暄片刻后,开始核对接下来的行程,蒋介石为宋美龄安排的行程,本来就比较满,美国这边安排的行程更加密实。

面对这些,宋美龄只觉得自己“座上宾”的身份很尊贵,便也顾不得其它了。

宋美龄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让美方有足够的亲切感,谈话很是顺利。

她的聊天方式很“美国”,埃莉塔事后回忆,宋美龄身上并没有中国人贯有的客气与谦虚,反而还很享受别人对她的赞美。

美国这边专门安排宋美龄在国会会议上,发表长达二十分钟的演讲,她大方谈及对民主的向往以及对美国制度的认可,时不时还用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佐证,同时还谈及珍珠港事件。

会议结束后,宋美龄的学识与见识,再一次震撼美国上下,《纽约先锋论坛报》第一时间对她表示赞扬,各大报社不断更新关于赞美她的文章。

宋美龄频繁出现在各大会议上侃侃而谈,包括好莱坞露天剧场,除了演讲行程,美方还专门安排她,回到母校参观。

她很清楚地知道,美国人喜欢她,前期铺垫已经做好,是时候开始自己的任务了。

一次晚宴上,宋美龄与罗斯福并座列席,当有人问到中国为什么没有投入更多的力量到抗日战争时,她意识到机会来了,直白地表示中国没有足够的武器与装备。

她故意提高了声调,说给身旁的罗斯福听。

好一个顺水推舟,罗斯福果然接过话茬,表示会考虑支援中国,最后也确实做出了实际行动。

宋美龄这次在美国待了七个月,而问题就出在这段时间,时间是最不能藏拙的,她的陋习开始被人议论。

02

做派被美国人厌恶

据汉娜·帕库拉所说,宋美龄在那次访美期间,使得白宫的工作人员,对她极其讨厌。

更有当时在白宫任职的官员,日后主动向媒体爆料称:“除非你是国会议员或者内阁大臣,否则在宋美龄的眼里,通通都是苦力”。

这一切都源自于宋美龄与生俱来的一贯做派,说白了就是奢侈与高傲。

宋美龄去美国时,带了很多行李,光是装衣服首饰的行李箱,就有十多个,整理这些物品时,家里的佣人也忙的够呛。

不过他们也都习惯了。

可美国人不惯着她。

那次访美,她还带着外甥女,孔家二小姐孔令伟随行,这也是个平日里娇生惯养的主儿。

她们抵达白宫的场景,极其壮观,十多辆车组成的车队,除了坐人的两三辆,其余全部装满行李。

与其说是访问,倒不如说是搬家。

可这些,根本不及家中的十分之一。

埃莉塔安排宋美龄直接入住白宫,给了她外宾的最高礼遇,搬行李时同样累坏了工作人员,他们已经开始对她产生微词。

宋美龄不仅把这次外出,当做树立自己影响的机会,还当做一场个人的服装秀。

她带的那些行李,就是她的心思。

宋美龄只要现身,永远穿得富贵华丽,首饰都是精心搭配的,就连鞋子上也镶有珠宝。

起初美国人觉得她讲究,重视礼仪,但后来发现她的衣服换得很勤快,几乎不重样。

美国人很疑惑这一点,心里嘀咕“她不是来请求支援的吗?”

宋美龄对埃莉塔也是有小心思的,她本就习惯以貌取人,根本看不上对方的仪态与穿搭,所以每次在有埃莉塔的场合,宋美龄都会多花点心思在穿搭上,要压过对方。

久而久之,这位第一夫人埃莉塔,也察觉她的心思,开始与她疏远。

宋美龄对待国母尚且如此,对工作人员,更是肆无忌惮。

其实,白宫专门在卧室为她配置了电话电铃,方便她随时找人。

但实际上,宋美龄几乎从未用过这些,她找人的方式是在门口拍巴掌。

在美国人看来,这是极度侮辱人的方式,大家都很讨厌她这样做,甚至还有人拒绝提供服务。

宋美龄也不以为然,继续用这种方式“使唤”人。

就连随行的孔二小姐,也是这般无礼,她本人性格古怪,眼睛从来都是长在头顶,白宫的工作人员没少受她的气。

几乎所有工作人员,在对她二人的评价方面,达到了空前的一致。

这件事,自然传到了罗斯福夫妇耳中。

她们在白宫住了11天后,嫌弃这里设施老旧,人们服务不到位,随便找了个能出口的理由,搬到希尔顿酒店。

在这里,她们更加变本加厉,完全把家里的那个做派搬到了这里。

酒店的工作人员,同样讨厌她们。

得知这些事的埃莉塔,曾这样评价宋美龄:“蒋夫人能够对民主侃侃而谈,却不知如何在生活中民主。”

不得不说,埃莉塔的评价一针见血,宋美龄提倡的只是“别人的民主”而已。

如果说这是她的生活习惯,埃莉塔大不了觉得她自相矛盾,但那件事后,埃莉塔开始对宋美龄反感。

那次,罗斯福随意谈到工人大罢工的困扰,询问宋美龄有什么好方法解决,她竟然笑着比划了个“杀”的手势。

罗斯福夫妇惊愕,装作若无其事尴尬结束谈话。

这件事,还被记录在埃莉塔的回忆录中。

宋美龄“伪”民主的本质,被一次次证实。

访美行程后期,当地媒体曾曝光她的奢靡生活,提到了她犯烟瘾那件事。

宋美龄为了不交香烟税,竟专程跟美国政府打招呼取消税款,工作人员不敢怠慢这位贵宾,给她开了绿灯。

然而,香烟半路搁置在路上许久,无法动弹。

宋美龄竟派专门对白宫进行电话轰炸,就是为了解烟瘾。

与此同时,美国时代周刊登出国内闹饥荒的事情,难以相信,她竟然还在想法设法搞香烟。

种种作妖,使得宋美龄在美国人心中的形象,发生大逆转。

更可笑的是,她还给曝光那件事的报社施压,要求解雇那位。当然,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她的这一套美国人并不接受。

1943年6月,宋美龄结束这场荒诞的行程,准备继续前往加拿大。

但政坛说到底也只是个圈,加拿大那边也对她的做派早有耳闻,加拿大之行,明显未像美国之行那般被款待。

宋美龄溜了一圈儿“风光回国”,她的确获得了美国的援助,却也亲手把这条路给堵死了。

03

再次赴美遇冷

1948年,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接连处于下风,果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

蒋介石掩耳盗铃,全然不理群众基础,一股脑认为只要有资金支持,还可以殊死一搏。

于是,产生了再次访美的念头,这次还是要派出宋美龄。

有过一次成功的经验,宋美龄再次成为不二人选。

吸取上次的经验,宋美龄决定要稍微低调一些,毕竟此时的国民党已经穷途末路。

这次,没有美方的邀请,也没有总统的接见,宋美龄就这样出现在白宫门口。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通知她,这次只能算做私人来访,马歇尔的态度很明了,甚至为了不见她,还找借口生病住院。

总统杜鲁门对她的态度,也是冷到了极点,既没有安排入住白宫,也没有约见对方。

宋美龄多次请求接见后,杜鲁门才同意见面。

杜鲁门没有任何寒暄,表示是给给她半小时时间,宋美龄慌忙表明来意。杜鲁门冷笑一声,淡定回应,美国已经给过四十亿美元了,并且无理由再提供援助。

宋美龄忙着解释,杜鲁门直接示意谈话结束。

美方很清楚,此前提供的资金只有一部分用到战争中,其余全被以蒋家人为首的国民党高层装进口袋,况且国民党军队严重缺乏战斗力。

第二次访美,宋美龄无奈草草结束,这也预示着国民党的结局。

美国媒体在这次外交活动中,也发挥了一贯的煽风点火作风,它们像约好的一样,几乎同时发文给宋美龄泼冷水,嘲讽她虚伪。

就连宋美龄曾说过的一句话,也被美国人嘲笑,她说:“我身上唯一具备东方特点的就是我的脸”。这句话如今听起来,更显出她的虚伪。

04

晚年的宋美龄

回国后不久,宋美龄便随国民党大部队逃到台湾。

有人说她在这件事上起到了坏作用,扯断了国民党的最后一颗稻草。将失败归在女人身上,这样的说法确实可笑,但她也有自己的问题。

正如一直在蒋家人身边效力多年的副官所说,她性格强悍,追求权力。

退守台湾后,宋美龄依旧活跃在政坛,树立国民党的威望。

1965年,宋美龄因私事再次赴美,《纽约时报》公然嘲讽她为蒋介石的第三任夫人,看来美国人真的很喜欢消遣宋美龄。

宋美龄暴怒,命令驻美大使摆平这件事。

她还是当初那个她,甚至因对方“办事不力”,还打了他一巴掌。

1975年,蒋介石在台北离世,宋美龄移居美国。

晚年的宋美龄依旧活跃在政坛,她与继子蒋经国之间的不合算是老生常谈,说到底还是权力的问题。

1986年,蒋介石诞辰100周年之际,宋美龄专程回国纪念,居住了5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蒋经国去世。

宋美龄再次出手“挽救”国民党政权,当然,此时蒋家大势已远不如前,民众之中也出现不少批判她的声音。

1991年,宋美龄再度高调回美国,她这次整整做了97箱行李,还发表《我将再起》一书,妄图树立蒋介石的好形象,期间,她也从未放弃与美方政府的交涉。

直到1995年,宋美龄终于开始退出政界,居住在位于纽约的曼哈顿公寓,富贵与奢侈依旧是她生活的主基调。

2003年10月24日,106岁的宋美龄在曼哈顿家中离世,她死于睡梦中,还是那般优雅雍容。

11月,按照生前意愿,宋美龄葬于异国他乡。

0 阅读:128

梦初醒讲动漫

简介:喜欢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