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复旦18驴事件:18名大学生忘恩负义,把冷血展现得淋漓尽致

东鸿说过 2025-03-19 06:08:35

有句话说得很精辟,“学校只能过滤学渣,不能过滤人渣”,一个人的学历高低并不能代表他的人品好坏。

这不,2010年发生在复旦大学的一件事,直接把这句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自量力的冒险

2010年12月,寒假临近,复旦校园里18个年轻气盛的学生,怀揣着对刺激的渴望,自发集结,组建了一支黄山徒步探险队。

彼时,他们眼中只有对未知旅程的憧憬,在未向学校报备的情况下,便匆匆踏上征程。

然而,他们过分盲目自信,全然轻视了黄山那复杂多变的地形与气候所潜藏的巨大危险性。

所以在进入黄山后不久,意外便接踵而至。

首先就是探险队携带的GPS不慎掉入水中,瞬间损坏,但彼时他们的探险的气焰正盛,所以没有在意这一突发情况,而是继续前进。

但另一个意外很快便到来,那便是他们在出发前,没有关注黄山的天气情况,全然不知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就这样,第二天毫无防备的学生们被淋成了落汤鸡,因为天气恶劣,路途凶险,有几名学生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

种种困境阻断着他们想要继续探险的勇气,于是经过投票一致决定返回。

起初,他们还可以靠着手机上的GPS定位往回走,可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手机的电量都快没了,但他们还没有走出大山。

终于,在一名学生的手机电量快要耗尽时,他向外界发出了求救信号。

山下的警方接到求救后,迅速行动起来,一支由200多名警察和消防员组成的搜救队紧急奔赴黄山。

因为,黄山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再加上临近夜晚视线受阻,每前进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但他们知晓受困人员的处境更加危险,所以他们毫不退缩,争分夺秒地寻找着被困人员的踪迹...

终于,在学生们几乎力竭之时,救援队员们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24岁的民警张宁海作为此次搜救行动的领队,他第一时间安抚学生们慌乱的情绪,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学生们,一定会带他们安全下山。

随后在确定了学生们有无受伤,人员齐不齐之后,便毫不犹豫地走在队伍前方,为学生们探路,带领他们下山。

相信我们都清楚,淋过雨的下山路有多么危险,但张宁海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为学生们探寻着安全的路径。

然而,在撤离途中,张宁海为了保护学生们跨过一段险路,自己不幸跌落了悬崖。

其他救援队员们眼睁睁看着张宁海坠崖没有来得及拉住他,内心满是悲痛。

但此时的情况不允许他们过多难过,他们只能强忍伤感,继续带领学生撤离。

好在,最终被困学生们成功获救,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接下来他们的种种作为令人心寒,更有网友直言:一群白眼狼,不如不救他们!

一群高学历白眼狼

原来,当他们获救后,有好心人为他们送来了食物,可学生们一拥而上,争相瓜分,丝毫没有顾及救援队员们为救他们也整夜未眠、滴水未进。

但更让人心寒的是,民警张宁海是为救他们牺牲的,可他们却质疑张宁海的专业性,甚至在张宁海的追悼会上,这些获救的学生竟缺席了!

他们冷漠的行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强烈谴责,“复旦18驴”这一耻辱性的标签也随之而来。

在铺天盖地的指责声中,这群学生终于顶不住压力,在网络上发布了一场小型追悼会的照片。

同时还做出承诺,表示会承担起赡养张宁海父母的责任。

这一表态,让外界暂且放过了他们,然而8年后,事实再次撕开了他们虚假的面纱。

有网友发现张宁海的父亲是独自前往医院就医的,曾经信信旦旦承诺会照顾张宁海父母的“复旦18驴”,此时毫无踪迹。

于是当年的事件再次被提起,曾经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复旦学生,如今却成为了人人唾弃的反面教材。

而这一事件也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它揭示出当前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过于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

在追求高学历、高分数的道路上,学校、家长和学生似乎都陷入了一种误区,将知识的传授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而忽略了品德的培养。

然而,国家的未来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智商、高学历的人才,更需要那些怀揣良知与道德的栋梁之材。

一个空有学识却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无法真正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只有当知识与品德并驾齐驱,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益、对国家有担当的人才,而类似的悲剧,才有可能不再重演。

参考文献

人民资讯-2021.5.25《11年前冷漠的“复旦18驴”:曾承诺照顾烈士家属,如今其老父亲独自住院》

中国新闻网-2010.12.20《复旦探险队领队回应“黄山门”:不敢担责不敢面对》

0 阅读:72
评论列表
  • 2025-03-24 09:32

    分数高、你就是人才。其他的就是畜生。中国顶尖的大学都是培养 自私自利的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