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邓小平前往井冈山,听讲解员讲“毛林会师”:假的就是假的

漫步心灵田野 2025-04-12 09:51:47

1972年11月12号,邓小平和他的夫人卓琳,在江西南昌住了三年多后,开着一辆灰车从家里出发,去往很有历史意义的井冈山革命老区。

按照计划,邓小平他们走访了好多以前的战场和革命老地方,还有住过的旧房子。走到茅坪八角楼那儿,讲解员说起有段时间“朱毛会师”的历史被说成是“毛林会师”。听到这儿,邓小平就说了:“假的就是编出来的,真的就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

时光回溯数年,至1966年的某一天。毛主席与邓小平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特别嘱托他要与林彪保持良好的关系。彼时,毛主席心中已有了林彪作为接班人的念头,同时他也有着继续倚重邓小平的打算,并期望后者能在即将展开的人事变动中给予支持与配合。

毛主席提出要求时,邓小平爽快地就答应了。但跟林彪聊过之后,他们俩非但没亲近起来,反而更疏远了。邓小平的女儿邓榕讲过,她爸跟十大元帅里的九个都有交往,就是跟林彪没啥来往。

很快,随着国内形势的演变,邓小平接连受到指责和批判。在许多人的眼中,他的政治道路似乎已笼罩在一片阴暗之中。

尽管邓小平在“文革”中遭遇了不少波折,但毛主席其实并未将其问题看得特别严重。在毛主席的眼中,“打倒”之类的口号更多被视为一种批评和帮助的方式。他屡次强调,邓小平的问题属于内部矛盾,与刘少奇的情况应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而且,在1967年7月16日那天,有人跟在武汉的毛主席提起:“您以前说过对刘邓要区别对待,但现在却喊起了‘打倒刘邓陶’的口号。”毛主席听后,直接回应说:“要是林彪身体撑不住了,还得靠小平站出来,至少让他进常委。”

在1968年10月31日的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会上,毛主席发表了讲话,他特别为邓小平说了几句公道话。对于当时有人提出的开除邓小平党籍的意见,主席表达了他的疑虑和谨慎态度,表示对邓小平的处理应持慎重态度,并强调要让邓小平与刘少奇有所区别。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邓小平幸运地避免了被开除党籍的严重后果。

1969年10月的中旬时候,林彪通过军委办事组下了个叫“一号号令”的通知,说邓小平等人要离开北京去别的地方。在准备走之前,邓小平在家里碰到了来告别的中办主任汪东兴,他就问汪东兴:“我记得主席以前说过,有事就找你。那我们去江西以后,还能不能给你写信啊?”

拿到点头答应后,邓小平和他的夫人卓琳,还有继母夏伯根,在10月22日搭上了军用飞机,直接飞到了南昌。一到那儿,他们三个人就被领到了滨江招待所安顿下来。

没过多久,邓小平和他的妻子卓琳,还有继母,被安排住进了新建县望城岗南昌步兵学校里的“将军楼”。那时候,邓小平没有收入,每个月只能领到200块的生活补贴。为了省钱,邓小平夫妇就在“将军楼”前面的空地上自己动手开垦了一片菜地,还养了几只鸡。

那时候,邓小平夫妇被分到了新建县的拖拉机修配厂去干活。在厂里,邓小平让大家直接叫他“老邓”。刚开始,车间的头儿陶端缙给邓小平安排了活,让他在机修班里用柴油清洗零件,而卓琳呢,则在电工班负责拆线圈和清洗。

陶端缙一开始觉得,洗零件这活儿应该挺轻松的。但他没想到,这活儿得老是蹲下又站起来,对已经65岁的邓小平来说,确实有点儿吃力。看到这种情况,陶端缙心里挺过意不去的,就问邓小平:“要不给您换个钳工的活儿,您看咋样?”

邓小平直接应声道:“行,这个我在行。”早些年,他去法国半工半读时,就做过这类活儿。周围的老师傅们一看邓小平的手艺,都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每天一早,邓小平和卓琳都会准时在8点出门,走路去工厂。一到车间里头,他就乐呵呵地,用他那地道的四川话跟大家打招呼:“大家早啊!”干起活来,邓小平可是一点儿不含糊,特别投入,有时候累得满头大汗也舍不得停下来喘口气。

有一天,卓琳瞧见她老公累得脸色惨白,就扯着他坐下,打趣道:“你咋就不知道偷个闲呢?”邓小平对老婆说:“我要是坐下了,可就懒得再起身咯。”

那时候,邓小平特别喜欢和工人们一块儿干活,觉得挺有意思的。他每天一早就会去工厂,到了下午就回家看书、学习,还帮着老婆和继母一起打理家里的事情。除了工作和读书,邓小平还有个习惯,就是每天太阳快下山那会儿,会在院子里走上四十多圈,算下来大概有五千多步。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溜到了1971年的秋天。到了9月13号那天,林彪他们几个人坐飞机想逃跑,结果却在蒙古的温都尔汗出了事儿,命都没了。

11月5号,没多久就到了,新建县的拖拉机修配厂突然跟工人们说,包括邓小平和卓琳在内,都得去听中央的重要文件。其实在这之前,邓小平就已经知道林彪逃跑的事儿了。因为他耳朵不太好使,所以特别被安排坐在前面,还能拿一份文件回家慢慢看。

过了两天,邓小平拿起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这几年里,他还是头一回直接给毛主席写信呢。以前有啥事儿,他都是照着毛主席的吩咐,写给汪东兴,或者请人转告给毛主席和中央。

这封信上,邓小平明确表示他全力支持中共中央对林彪一伙的处理决定。他还说,希望能跟孩子们多亲近亲近,想让女儿毛毛和儿子飞飞调到自己身边工作。另外,他也表达了想要重新出来工作的愿望。

没多久,毛毛和飞飞在外地的知青生活有了变动,他们被调到了江西,安排到离邓小平不远的地方——望城岗省庄继续务农。紧接着,好消息传来,毛毛直接获得了上江西医学院的机会,飞飞也进了江西工学院,这突如其来的喜讯让全家人都乐开了花。

1972年1月10日,那天,中共中央给陈毅办了个挺大的告别仪式。仪式上,毛主席跟陈毅的老婆张茜,还有在场的领导们都说了好多有深意的话。他特别提到,邓小平虽然以前走过弯路,但那都是咱们自己人的问题,不是啥大不了的。

那时候,邓小平在江西也感觉到了,政治形势可能会有大的变化。他又一次给毛主席和中央写了封信,在信里,他不光说了说自己对林彪的一些想法,还跟毛主席讲:“我离开工作和社会已经五年多了……我觉得我现在身体还行,虽然都68岁了,但干点技术活儿还是没问题的,还能给党和人民出点力……我也没别的啥要求,就等着主席和中央的安排了。”

这年8月14号,毛主席在邓小平给他的信上写了回复,大力赞扬了邓小平以前和现在的表现,意思就是打算让他重新出来工作。

周恩来总理瞅见毛主席的指示后,心想这机会不错,正好能让邓小平同志重新工作。他立马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了这茬,还代表中央给江西省委发了话,说邓小平同志不用再去监视劳动了,得恢复他的党组织生活,安排点参观、调研啥的,让他活动活动。

那年11月12号,邓小平带着卓琳,开车去了井冈山做调研。出发前,江西那边给井冈山打了个电话,说邓小平要来,就一辆车,四个人。让他们别派大领导陪着,也别随便提问题或者拍照。最重要的就是得保证安全,特别是路上开车的时候。就这样。

根据安排,邓小平他们坐车路过樟树镇时,去参观了江西的盐矿和四特酒厂,亲自看了看那里的工业生产情况。接着,一行人抵达吉安,再经过永新、宁冈,最后前往井冈山的茨坪。

那天,邓小平等一行人走访了龙源口、三湾、茅坪还有黄洋界这些曾经的战场和革命老地方。他们看了不少战斗遗址、革命旧址,还有老一辈革命家住过的地方。走到茅坪的八角楼时,讲解员给他们讲了段往事,说原来“朱毛会师”的事被错误地说成了“毛林会师”……

朱毛大军汇合,说的是1928年4月底那会儿,毛泽东带着他秋收起义的队伍,跟朱德、陈毅指挥的湘南起义还有南昌起义的一些部队,在井冈山成功碰头的事情。碰头以后呢,按照中共湘南特委的安排,这两拨人就合并成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次大军汇合,对增强井冈山的革命队伍实力,稳住并扩大咱们全国头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还有推动全国的革命事业,都有着特别大的影响。

可是,有那么一阵子,江西省委的一些领导为了跟上当时的潮流,居然把井冈山博物馆里原本展示的“朱毛会师”给换成了“毛林会师”……

那时候,朱德的女儿得知这事儿后,就跑去找她爸,问:“爸,以前咱们都说井冈山会师是朱毛会师,现在咋又变成毛林会师了呢?”朱德回答说:“历史是明摆着的,谁也改不掉它……”

其实,在井冈山两军汇合之前,林彪还只是个小连长。1928年2月的最后一天左右,他管着一个连,负责保护后勤的物资装备,从永兴匆匆走向耒阳。

林彪他们到耒阳的时候,天都黑透了。没想到,县里的民团居然这时候偷袭他们,把运的东西全给抢光了。朱德知道后气得不行,直接问林彪:“让你护送的东西呢?你的队伍呢?你在黄埔学的那些东西,关键时刻咋都不管用了?”

瞧见林彪闷着头,一声不吭,朱德心软了,没再继续训他,而是平和了些问:“你打算怎么收拾这烂摊子?”林彪抬起头,说:“我已经查清楚了,是耒阳县的民团动的手,我得让他们付出代价。”朱德听了,点了点头,同意了林彪的计划。于是,林彪的手下换上了国民党军装,大摇大摆地进了耒阳县城,借着一场宴席,把民团和当地的地主大佬们全给抓了。

经过这次战斗,林彪不光把被抢走的东西都拿了回来,还额外收获了一堆枪支子弹,并且抓了好几百个敌人手下。这事过后,朱德看出了林彪挺有本事,就直接跳过常规程序,让他当上了营长,后来又升为了团长。

现在,邓小平听讲解员说起,原来朱毛会师的事儿被错说成了毛林会师,他立马打断说:“假的就是不像真的,真的就是真真切切的。”而且,他还挺认真地说:“那时候真的挺难的,革命太不简单了。井冈山的那种精神,真的太珍贵了,得传下去。”

下了山,邓小平直接去了泰和县,他先是逛了逛泰和糖厂,又去插秧机厂看了看,还现场瞧了瞧插秧机的演示。在那儿,他碰上了一位叫池龙的老红军,俩人坐下来好好聊了聊。聊到林彪时,邓小平说:“林彪这人,不能说没能力,但他就是个假仁假义的家伙,靠着毛主席往自己脸上贴金。”

一周的时间匆匆过去,井冈山的旅程就这么画上了句号。邓小平心里明白,自己在江西的时间不会太长了,于是他决定争分夺秒,去革命老区实地探访一番。

12月5号,邓小平带着夫人卓琳坐车去了赣南老区看看。到了兴国县,他俩逛了毛主席建的苏区兴国模范县纪念馆、兴国调查纪念馆,还有那个苏区长冈乡以前的消费合作社老地方。

邓小平去于都看了红军长征时的那个渡口,他感慨万分地说:“想当年,我长征离开于都的时候,特地在这儿定做了一床四斤重的棉被。这棉被啊,陪我走过了整个长征路,到现在我还留着用呢。”

在瑞金的时候,邓小平去逛了沙州坝、叶坪、云石山那些革命时期的地方和旧房子。当地的朋友跟他说:“您可是咱们瑞金以前的县委书记啊!”听到这话,邓小平心里头特别感动。

1973年一到,周总理的身体就越来越差了,毛主席最后拍板,决定让邓小平重新出山。到了这一年的2月头几天,邓小平接到了中央的通知,告诉他可以准备回北京了。

马上就要离开待了三年多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了,邓小平让卓琳替他和全家去跟工人们打个招呼。卓琳准备了些糖果和小吃,挨家挨户地去跟工人们道别。

1973年2月19日一大早,邓小平一家正准备出发。就在这时,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的十几个工人意外地跑来给他们送别。邓小平已经坐上了车,但一听这事儿,立马下车,乐呵呵地对大伙儿说:“我在这呆了三年多,给厂里的领导和各位工人添了不少麻烦,实在过意不去。要走也不能悄悄地走,我昨天还让卓琳带着孩子去你们各家道别了呢……”

陶端缙对邓小平说:“我学历不高,干的活也比较糙,好多地方都没做到位,希望您别往心里去。”邓小平则回应道:“你们工作挺出色的,在那么不容易的时候,还给我安排了地方休息,真的挺好的。”

陶端缙再次说道:“等你去了北京,要是以后有机会到南昌,千万别忘了来厂里看看。”邓小平回答得很干脆:“放心,我肯定来。”

在和那些来送行的工人们道别完,邓小平他们就出发回北京了。车开到鹰潭,当地的领导赶紧迎了上来,握着邓小平的手说:“领导,这一路真是辛苦了!”

“就叫我老邓好啦!叫顺口了,感觉更亲近。”邓小平淡淡地说道。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