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听说,你们对中国搞原子弹试验这事儿有意见?
1973年10月份,澳大利亚的头儿惠特拉姆带着一帮人来到了中国进行访问。
周总理身为主人,亲自出面迎接来宾。接待的时候,惠特拉姆随着周总理的脚步,一块儿去了中南海,和毛主席见了面。
碰到惠特拉姆时,毛主席自个儿先开口聊起了这事儿。
原子弹是大国手里的王牌,对国家的稳固至关重要,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存亡。毛主席问起这事儿,一点也没绕弯子,挺直接的。
当毛主席问起时,惠特拉姆毫不拐弯抹角,直接回应说:
“没错。”
这话一说出来,本来挺热闹的接待会,气氛倒是没变,但总感觉有点“摊牌”的意思在里面了。
【一、肆意的试验】
1945年,有个叫奥本海默的美国大佬,他带着一群科学家,费了好大劲,终于搞出了地球上第一颗原子弹。
广岛和长崎遭受了那场震撼世界的爆炸,天空中腾起了巨大的蘑菇云,火光熊熊,热浪滚滚,辐射范围延伸了几十里地。一颗炸弹就让一座城市陷入毁灭,这威力让人不得不服。
这事儿彻底变了世界的模样,也让美国一跃成了超级大国。
核武器就像一把有两面刃的刀,它对敌人的恐吓效果那是杠杠的,但与此同时,它带来的核辐射危害也是大得吓人。
美国是最早研发出原子弹的国家,从1945年那颗原子弹首次爆炸,一直到1992年他们停止核试验,这期间,美国总共做了上千次的核试验。
每次进行核试验,都会释放出辐射,这让美国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头。
美国刚开始研究核武器那会儿,就在内华达州西边的沙漠地带搞核爆炸试验。
这个行动造成大量核辐射尘埃跟着季风飘动,慢慢从渺无人烟的沙漠地带,蔓延到了美国东、南、北的好多地方。结果,好多地方的土壤、牛羊、粮食都被污染了,美国当地的老百姓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伤害。
离内华达州核试验场不过十多公里远的锡林镇,从1951年美国头一回搞核试验那会儿起,镇里的老百姓就倒了大霉。不少年轻小伙子无缘无故地得上了白血病,最后活活疼死了。
但是,美国的原子能委员会和国防部却好像没看见一样,反复跟当地老百姓说:
放心好了,没啥可担心的,一切都很安全。
到了1963年,美国改变了核爆炸试验的方式,从地面改到了地下进行,这才让情况好转了一些。不过呢,还是有很多核辐射留在了那片土地和水里,造成了不小的污染。
根据一些数据显示,美国在1951年到1963年期间,总共搞了125次核爆炸试验。每一次试验放出的辐射,都跟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出事儿时放出的辐射差不多。结果呢,试验地方的土全都被核辐射给弄脏了。
因为核辐射太危险,美国那时候并没把所有核爆炸试验都搞在自己家里,而是把风险推到了国外,特别是太平洋地区,那里简直成了美国核试验的“主要场所”。
太平洋里藏着好多没人去的小岛,核爆炸弄出的破坏和放射线,不会立马对人有影响。
大海很宽广,它也能消除掉一些核辐射的影响。
但是吧,不管美国是在自己国家还是跑到国外去做核试验,那试验的地方附近,肯定还是会有老百姓住着。
从1946年到1958年这十二年期间,美国在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总共搞了六十多次的核试验。
1954年那次“城堡行动”里,美军搞氢弹爆炸试验时出了岔子。结果,周围好多没来得及撤走的居民,直接就被辐射给害死了。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之后的日子里也一直被癌症、白血病这些病折磨着。
虽然给当地带来了大堆麻烦,但美国政府还是不肯认错。他们居然把内华达州核试验后受到污染的几百吨泥土,大老远地送到了马绍尔群岛去扔掉。
这场事件给马绍尔群岛带来了长久的祸患,直到现在,他们还在为当年的核爆试验付出代价。
从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领头,把太平洋变成了西方国家的核武器试验地。
从1952年英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开始,他们就在澳大利亚南部的马拉林加频繁搞核爆。结果,这一带的好多居民都被辐射了,得了癌症。这事弄得马拉林加在澳大利亚出了名,大家都叫它“癌症之都”。
法国也跟着做,他们没在本土搞核爆试验,而是跑到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岛上,去那里进行核爆炸测试。
西方国家搞核试验,把当地环境给搞砸了。那些核辐射弄出的放射性灰尘,跟着季风和洋流到处飘,整个太平洋都遭殃了。这一连串的灾难,害得好多岛国都吃了大苦头。
惠特拉姆在墨尔本的一个有钱人家里出生,他是地道的澳大利亚人。那时候,西方国家在太平洋上毫无顾忌地进行核试验,这事儿让他印象特别深。
所以,当说到核试验这事儿,毛主席表现得特别谨慎,甚至直接表明他不赞成中国也发展核武器。
我们从未在太平洋搞过核试验,更别提在澳大利亚自己的地盘上进行了。
不过,对于他提出的反对意见,毛主席的立场相当坚定:
这不过是种老生常谈的反对罢了,我们压根儿没放心上。
说实话,惠特拉姆的站队,并非真心为人类安全考虑,而是在冷战那会儿,帮着他的美国“老大哥”发声。
1971年,咱们在联合国大会上取得了个没料到的大胜,这事儿说明咱们在国际上的分量越来越重了。好多西方国家见状,也都琢磨着跟咱们中国搞好外交关系,惠特拉姆这次来访,其实就是想跟咱们拉近距离。
在那个美苏争锋的年代,美国显得有些被动,顾着自家门前的事,对中国的发展就管得少了。这样一来,跟美国站一边的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就开始出头露面,帮美国打气助威了。
他们总是喊着要为全世界着想的大旗,实际上却偏袒一方,搞双重标准,而对那些真正危害自己国民的罪魁祸首,却从不发声谴责。
毛主席看透了他们的真面目,所以说惠特拉姆只是在“走过场”。而我们对他们的那些“批评”也不在意,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苦衷,非得这么做不可。
【二、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46年,英国的头儿丘吉尔跑到美国去,发表了一个叫“铁幕讲话”的东西。
从那以后,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大佬国家就开始较上劲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大幕就此掀开。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因为国家实力不强等因素,采取了完全站边苏联的策略,加入了苏联领导的共产主义国家行列,一块儿跟美国对着干。
朝鲜战争一开打,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找了个理由,说是要保护亚洲的盟友,然后就派兵去了朝鲜,插手了那边的内战。
因为美国空军不断轰炸中国东北,给中国的边境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中国考虑到自身的安危,决定派遣彭德怀元帅带领志愿军去朝鲜打仗,支援朝鲜对抗美国。
朝鲜战争刚开打那会儿,北朝鲜军队挺惨的,因为没有中国帮忙。他们被美国临时拉起来的那帮“联合国军”打得节节败退,损失特别大。
那时候,杜鲁门看到前线战事挺顺,压根儿没想过要用核武器。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杜鲁门,美国会不会在朝鲜扔原子弹。杜鲁门直接回应道:
“不行!”
中国志愿军一加入战斗,局势很快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了一个多月恶仗,志愿军把美军那股子狂劲儿给打下去了。美军丢下好几万具尸体,战线一路从鸭绿江边撤到了“38线”那块儿。
当美国国内收到那场大败的消息时,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恼羞成怒的杜鲁门亮出了他的最后手段,那就是原子弹,他公然对中国发出了要使用核武器的恐吓。
说到核武器使用,咱们中国是明确说了“不会第一个去用”。但美国那边,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美国在人类历史上头一个搞出了核武器,而且也是头一个对别国动用核武器的。早在1948年9月,他们国家的安全委员会就放出话来:
遇到敌人挑衅的时候,国家军队得赶紧把能用的招儿都准备好,原子弹这种也得算上。
美国人心里面其实觉得,核武器说不定哪天就会像普通武器那样被用到战场上。
朝鲜战争吃了败仗后,杜鲁门在一次记者会上放话道:
我们会想尽所有办法来应对当前的军事状况。
记者又一次追问,说到用原子弹这事儿,杜鲁门回应道:
这说的是我们手头所有的那些装备,啥武器都有。
在战场上搞得一身狼狈的麦克阿瑟,对在朝鲜战争中吃了败仗心里很不是滋味。因此,他向美国政府提议:
打算用20到30颗原子弹来攻打中国,并且在朝鲜和中国交界的鸭绿江那一带,布置一条发射区。
美国那边说话硬气得很,让人感觉他们随时可能扔核武器过来。
那时候,国内大家对核武器都心里没底,挺害怕的。不少知道原子弹有多厉害的人,心里都七上八下,有点发憷。
其实,在志愿军还没去朝鲜的时候,毛主席他们就已经打算好怎么对付原子弹了。
1950年9月那会儿,毛主席在开会时就讲了: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和平相处,别动手动脚的。但要是你真想动手,那咱们也没办法,只能奉陪到底了。
对于大家害怕原子弹这事儿,毛主席安慰大家说:
敌人其实没啥可怕的,他们故作姿态、凶巴巴的样子只是装出来的。要是美国佬真敢瞎捣乱,那也不过就是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罢了。
你就按你的方式来,我也按我的套路出牌。你扔你的原子弹,我扔我的手榴弹,反正就是找准你的软肋,最后把你给赢了。
志愿军一到朝鲜,就立刻防备起美国可能扔原子弹的情况。
士兵们在山里头开凿地道,打算借着山势来躲避原子弹的威力。同时,他们还发动朝鲜当地的百姓挖防空坑道,练习怎么防御原子弹的轰炸。
而苏联这时候也毫不示弱,给出了坚定的答复:
对于炸弹,咱们可以用炸弹去反制!
结果,美国打算“扔原子弹”这事儿,一直到杜鲁门不当总统了,也没整出个所以然来。
艾森豪威尔在1952年当上总统后,对朝鲜那边打不破的局面,采取了更厉害的原子弹吓唬手段。
这时候,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已经派出了好多海陆空三军,但一直没有啥大成果,所以最后只能选择坐下来和对方谈判,商量停战的事儿。
艾森豪威尔虽然认可了这个结局,但他还是想方设法要让中国妥协,好掌握主动权。因此,他好几次提出要对朝鲜的那四个机场使用核武器。
1953年的时候,美国军队偷偷地把原子弹运到了琉球群岛上的一个军事基地里。
但是,美国针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因为各种因素,最后没能真正执行起来。
在朝鲜战争那会儿,咱们志愿军出手相助,让北朝鲜赢得了胜利,硬是把美军给逼退到了他们自己的家门口。
不过,美国人屡次搞“核威胁”,这事儿让毛主席他们深刻认识到核武器有多关键。
在后来的台海紧张局势里,美国人一再拿“核攻击”来吓唬我们,这使得我们在对台策略上放不开手脚,更坚定了我们要造原子弹的决心。
1956年的时候,毛主席在那篇《论十大关系》的文章里面就提到了:
现在这年头,咱们要是不想被人欺负,那就得有这玩意儿才行。
【三、以核弹守和平】
按照新中国那时候的情况,想要造出核弹,那简直是难上加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说到咱们中国的核弹事业,钱三强老先生可是被大家称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领头人和“两弹一星”的大功臣。他聊起这事儿时说过:
以前我瞧见过一组数据,说的是美国人在搞原子弹那会儿,把全国七分之一的电力都给搭进去了。想着咱们中国那时候的科技和经济状况,我就琢磨,咱们怕是造不出原子弹来。
1954年那会儿,赫鲁晓夫跑到北京来参加咱们新中国成立五周年的大庆典。在中南海的颐年堂聊天时,他得知咱们中国打算造原子弹,脸上露出一丝惊讶。然后,他就跟屋里头的人拐弯抹角地说:
制造原子弹,对中国来说,难度可能真的挺大。
当美国人听说中国人打算研发核武器时,他们直接嘲笑中国,说这是不自量力的行为。
不过,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危,咱们非得研发核武器不可!
1955年,毛主席在丰泽园召集大家开会,商量咱们国家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大事,并定下了要研制核武器的目标。
会议结束后,不少像钱学森、钱三强这样心怀祖国的科学家们,一个接一个地迈上了那条异常艰难的道路。
1964年10月,有了国家的鼎力相助和好多爱国科学家的拼命钻研,咱们新中国在新疆罗布泊成功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这消息一下子就像炸弹爆炸了,轰动了全国,也让全世界都惊呆了!
从那以后,咱们中国就成了全球第五个造出原子弹的国家。这样一来,咱们老百姓再也不用怕外国拿核武器来吓唬咱们或者敲诈咱们了。
1966年10月份,东风二号甲导弹在酒泉顺利升空,它头上还装着核弹头呢。这事儿一成,咱们国家就不再是只有原子弹没导弹的境况了。从那以后,咱们对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再也不用怕他们的核威胁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道路坎坷不断,但咱们还是咬牙坚持,造出了保卫国家的原子弹这种大杀器。就凭这个,哪是一个外国总理能随便说三道四的?
因此,当毛主席得知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对中国核试验表示反对时,他干脆利落地说,咱们根本不介意!
惠特拉姆其实就是在走正常流程,他对毛主席的回应挺能理解的。
其实,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咱们中国的核武器试验选在了渺无人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这样一来,在内陆搞的试验对太平洋那边几乎没啥影响。
得好好说说,在刚开始搞核武器那会儿,毛主席他们这些大领导就特别有远见,心里已经盘算着核辐射污染这事儿了。
1958年,为了挡住核辐射,中国把罗布泊西边那片广阔无人的10万多平方公里沙漠地带,定为了全国唯一的核试验场。
你得明白,江苏省的面积也就十万多平方公里,而英国那个最大的岛,英格兰岛,面积也就十三万平方公里左右。
这块地方特别大,基本上不可能让核辐射漏出去。
从1964年咱们成功搞出核爆以后,到现在为止,中国也就做了45回核试验。你瞅瞅美国,他们做了上千次呢。这么一比,咱们的影响那真是小巫见大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谈到核武器,毛主席有自己的见解。他表示:
我认为,核武器其实没那么大用处,真要打起来,还得靠常规武器。
惠特拉姆对这种非常有远见卓识的看法,感到特别钦佩。
聊天的时候,他不停地夸新中国取得的那些大进步,觉得真的很了不起。
听到惠特拉姆的赞扬,毛主席客气地回应道:
我干的活儿挺不起眼的。瞧瞧现在的中国,按美国总统的说法,还只是个“潜力股”,也就是个发展中国家,挺穷的。这说明啊,我的努力还不够格。
同时,毛主席对惠特拉姆的表态很感激,他表示赞同“全球就只有一个中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个说法。
这次到中国访问之后,澳大利亚跟新成立的中国正式搭上了外交的桥梁。
之后,惠特拉姆又好几次来到中国,足迹遍布了中国的好多地方,从北到南都走过了。
他一直到老年,都还对1973年去中国的那次旅行记得特别牢。
在他的回忆录中,他是这样描述那次会谈收尾的:
最后,咱俩握了握手,我瞅了瞅这位带领我们中国走出混乱和奴役,现在站在世界之巅的人,算是看了他最后一眼。
【结语】
核武器是当今世界上最尖端的武器之一,它的出现就像是把有双重效果的刀。
一方面,这东西当作武器用,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带来了好多危险。
一方面,它作为干净环保的能源给人类带来了好处,让人们因为能源问题产生的纠纷和冲突大大减少,是人类走向能源无穷尽未来的必经之路。
惠特拉姆因为受到西方国家的很大影响,所以他不赞成中国搞核试验。而咱们这边的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呢,为了咱们国家的安全和未来发展,只能下定决心去研究和制造核武器。
跟毛主席聊过天后,惠特拉姆真心觉得主席很有道理,他接受了中国得进行核试验这个实际情况。
但也像毛主席曾经讲过的那样:
咱们国家以后也许会造几颗原子弹,但可不是打算用的,就是当个防卫的手段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