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5岁开国上将迎娶小33岁的小姨子:这是妻子临终前的遗愿

漫步心灵田野 2025-04-12 09:49:30

他是我们党创建初期的重要人物,立下赫赫战功,深受老百姓的尊敬和喜爱。

但到了晚年,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怎么想都想不通的决定:70岁了,还娶了比自己小了33岁的妻妹。这事儿在当时,简直就是疯了!

这里面到底藏着啥样的故事呢?

宋时轮,是我党的一位高级军事指挥官,打过不少有名的仗。他好几次都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关键作用,就拿朝鲜战争那会儿来说,他指挥的长津湖战役,简直就是一场奇迹,把美军给全歼了。

这位大将军,不仅能统帅军队,立下赫赫战功,但在七十年代初,他却出人意料地提出要和自己的小姨子结为夫妻。这事儿在当时可真让人大跌眼镜。宋时轮对此解释说,这是他已故妻子的心愿,他要替妻子完成这个遗志。

宋时轮的老伴是谁,已经过世了知道吗?她为啥会有那样的念头呢?

【为革命选择只身一人】

郑继斯是那时候延安抗大里一名很上进的女学生,思想特别先进。在碰到郑继斯之前,宋时轮已经有个家里给安排的妻子了,他们俩客客气气的,就是没啥真感情,有个女儿一起生活。

宋时轮年轻时老爱参与那些反抗斗争,后来干脆加入了共产党,这下可成了敌人重点盯防的对象。因为这事儿,他的家人老是面临生命危险。考虑到老婆孩子的安危,宋时轮跟妻子商量后决定分开,自己孤身一人去搞革命,从此更加玩命地投入战斗。

组织上心疼宋时轮,正值壮年却孤单一人带着女儿,加上他工作那么忙,根本没法好好照顾孩子。所以,组织就费心找了个合适的人选,最后把注意力放到了抗大的学生上。那时候,能选择来这儿念书的,心里肯定都是装着革命,对我党的人也是特别尊敬。

有次见面,说是碰巧,其实早有人精心安排。宋时轮,当过兵的人,那时候精神抖擞,特别有范儿,聊起革命形势和打仗的事情,条理清晰,说得郑继斯心里美滋滋的。在那个年代,感情这事挺单纯,郑继斯就看宋时轮那么一眼,心里就喜欢上了。但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她没敢随便表白。

其实,宋时轮对年轻漂亮的郑继斯也挺有好感,后来他们又多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来,经过组织同意,两人就结为夫妻了。结婚后,按照那时候的规矩,郑继斯主要负责生孩子、养孩子,而宋时轮则在前线打仗,工作越来越忙。

郑继斯对待宋时轮和前妻的女儿,真的是没话说,特别关照她,给她满满的关爱。这让女儿心里头暖洋洋的,因为她已经很久没有体会过妈妈这么贴心的照顾了。从那以后,母女俩的感情越来越好,好得连跟爸爸宋时轮的关系都比不上了。

郑继斯真的是个很会处理各种关系,也很会经营婚姻的女人。从抗战那时候起,一直到解放时期,环境危险重重,宋时轮总是冲在前面,自己带头打仗。而郑继斯呢,就稳稳当当地做好他的坚强后盾,让他能专心去战斗,不用担心家里。

经过这么多风风雨雨,他们俩可以说是共同经历过苦难的伴侣,感情变得更铁了。可命运就是爱捉弄人,以前因为工作原因,两人总是见少离多,没多少时间在一起。现在好不容易局势平稳了,郑继斯却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突然离世了。

听到老婆因病去世的消息,宋时轮心里头那个难受啊,想到她临终前还紧握着自个儿的手,叮嘱要照顾好她妹妹,宋时轮心里五味杂陈。那时候,他哪能不明白老婆话里的意思,可一想到自己和妻妹岁数差那么多,他就犯了难,迟迟没下决定。

后来,宋时轮心情特别低落了好一阵子,毕竟他和老伴风风雨雨一起走过了二十多年,哪能说忘就忘呢?消沉了大概三四年,他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1971年,他把妻子的妹妹接到了北京,俩人终于见上了面。一瞅见妻妹那张和妻子像极了的脸,宋时轮又一次不说话了。

后来,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宋时轮慢慢被那个性格开朗、热情洋溢的小姨子给迷住了。

他好像又找回了和妻子在延安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这让快70岁的宋时轮心里乐开了花。一瞅见妻妹,他就感觉自己好像也变年轻了。从那以后,他们俩来往得更加勤快了。

1972年那会儿,宋时轮跟妻妹商量过后,就向组织递了申请,就是咱们一开始说的那事儿。外面的人说啥他们都不在意,自顾自地把小日子过好。组织一同意,他们立马就办了场简简单单的婚礼。没多久,家里还添了个小丫头,一家三口过得那叫一个美满幸福。

聊聊宋时轮,不光是他的婚姻生活,他那从军的经历也是真的让人佩服。咱们回到1907年,说说他的故事。那一年,宋时轮在湖南醴陵的一个贫苦家庭里呱呱坠地,那时候的晚清政府,也已经是风雨飘摇,眼看就要垮台了。

在这种里里外外都困难的日子里,宋时轮过得挺不容易。他从小就得四处找活干,来维持生活,也因此亲眼看到了社会上很多不好的事儿。好在,他爸妈特别有远见,为了让宋时轮能上学,有出息,他们节衣缩食,把辛苦挣来的钱都花在了宋时轮的教育上。

没过多久,他妈妈因为太过劳累也走了,这让他更加铁了心,要改变这种又苦又穷的日子。在学校念书那会儿,他碰到了不少先进的思想,这些都给他以后的路打下了牢靠的基础。

他年纪稍大一些的时候,刚好碰上了一场轰动整个国家的学生爱国大行动。那时候,宋时轮也主动站出来,带头组织学生起来抗争,抵制帝国主义的欺压,还有反对那些军阀的所作所为。

没过多久,他和一群有志之士打算告别醴陵,去往更大的天地闯荡。他们计划一路往南到广州去当兵,也就是在那阵子,他碰到了我们党的重要人物左权等人。到了1921年,他们几个都被军校悄悄地录用了,但出门在外得有钱啊。那时候,大家口袋里都没几个子儿,日子不好过,家里也是连吃饭都成问题。

宋时轮见状,干脆自己先退了出来,把兜里那点儿压箱底的钱全掏了出来,让大伙儿先去军校那边报道。他说自己得回家想办法再凑点儿钱。就因为这样,他错过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报名。而且,他为了筹钱四处奔波,结果年纪轻轻就累出了大病,从那以后就一直病着,再也没能好起来。

所以,宋时轮在家里养了四年的身体,之后才重新回到了军校。到了军校,他特别肯下功夫,训练时特别拼命。没多久,在老朋友的介绍下,宋时轮就加入了党。从那以后,他一辈子都在为革命事业忙活,把整个人都献了出去。

没多久,因为形势需要,宋时轮就一直跟着我党,到处去建立根据地,带头搞了好几次起义,跟敌人和地主对着干。这一场场的战斗,让他的打仗本事越来越厉害。那时候,他可没少受罪,身体上疼,心里也苦,就像有次被抓进牢里,敌人对他用各种狠招,但他就是咬牙不说党的事儿。

最后,他历经千辛万苦才从牢里逃出来,但那时候通讯不方便,和大部队走散了。没办法,他就一个人拉起队伍,独自坚守,继续和敌人硬碰硬地干。再比如,在整个革命的时候,因为有些激进的人带错了路,还搞排挤,他无辜地被踢出党籍三次,受了不少冤枉。

但他每次都能守住自己的原则,坚信组织早晚会为他澄清误会,他从没抱怨过半句。宋时轮的这种态度,真的让人佩服,值得后人学习。可能正是因为他经历过那么多不公平和困难,所以在碰到再危险再复杂的情况,他都能马上冷静下来,稳稳地指挥队伍。他带出来的兵,一个个都有着不屈不挠、永不低头的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宋时轮到了晚年,一门心思扑在了编写咱们国家军事学科书籍上。那时候,咱们国家在军事教学这块儿,教材啊、知识啥的,都还没啥基础呢。宋时轮这么一来,可算是给咱们国家补上这块短板了,给以后的军事学院培养了多少人才,功劳可大了去了。

简单来说,宋时轮这辈子真的挺让人敬佩的,除了他个人的婚姻经历,我们更应该的是他为国家和老百姓都做了啥。1991年,这位大功臣因为生病去世了,但他的那种精神一直都在,后人也应该经常想想他,学习他。

0 阅读:14